APP下载

中国人的幸福与吃(外一篇)

2012-04-29宗仁发

绿色中国 2012年7期
关键词:辽金东北地区东北

宗仁发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云:“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汉书·郦食其传》中将此观点抄改为:“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吃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

对吃的重视是分为若干层次的,第一个层次是解决饥饿的问题,即达到温饱中的“饱”的指标。历史的政治经验中有一条叫无粮不稳,要是粮食缺了,饿死人的话,国家的稳定势必受到影响。

第二个层次则是如何吃得好的问题,东北人讲:“舒服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这后半句是“初级阶段”吃得好的标准。吃得好的标准会因时地的不同而千差万别。符中士在《吃的自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9月)一书中谈到中国人吃得范围之广是:“有腿的板凳不吃,有翅膀的飞机不吃,其他什么都吃。”“山珍海味,飞禽走兽,螟虫蛆蛹,植物根、茎、叶、花、果,甚至有毒的蛇蟒、蜈蚣、蝎子、河豚,无所不吃。”这吃得好的广度可见一斑。不仅如此,吃得好中还包含吃得奇特,符先生认为,“令西方人难以理解的,是把动物的生殖器官和排泄器官也拿来吃。幸好他还不知道中国人吃婴儿的胎衣,否则他们不吓个半死才怪!”对中国饭菜的赞誉莫过于符先生所引用的东南亚地区流行的说法:“住英国房子,坐德国车子,穿法国衣服,娶日本太太,吃中国饭菜。”显然国际上吃的标准应以中国为最高。

然而吃无止境,吃海无涯。吃还要不断延伸,不断拓展。吃与政治结缘,便有了:吃透精神、吃不准、不要吃老本之类;吃与经济相关,便有了:吃大锅饭,分灶吃饭,吃进,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等等;吃与法律为吃官司;吃与军事为吃紧;吃与劳动为吃力、吃苦;吃与环境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吃与美人叫秀色可餐。吃中的酸甜苦辣便也是人生的全部滋味,说某某的一段经历坎坷叫令人感到辛酸,说某某的爱情生活美满叫甜甜蜜蜜,说某某的性格有棱有角叫十分泼辣,说某某的一生历尽艰辛是苦了一辈子。办喜事要吃,以示喜庆;办丧事也要吃,以寄哀思。签合同要吃,吃了便算敲定;闹了纠纷调解了也要吃,吃的就是讲和饭。天天都吃的饭叫家常饭,年年节节吃的是团圆饭。更为有意思的是符先生把吃辣椒与出人才联系在一起,他认为清代以前,湖南几乎没有出过历史名人,自晚清以来,湖南人开始吃辣椒,吃得成熟后,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黄兴、蔡锷、程潜、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胡耀邦等等大名鼎鼎的人物就冒出来了,这里辣椒之功是不可没的。怪不得毛泽东同志说,“不吃辣椒不革命”,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

移民与东北

移民一般来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主动型,即由甲地迁往乙地是移民者自愿自由选择的;另一种是被动型,即由甲地迁往乙地是由他者(如官方)决定的。东北地区辽金以来的移民主要是被动型的,这其中在辽金时期大多为战俘。契丹人和女真人在进攻中原时,每摧城拔寨后,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尽徒其民以归”(见《辽史》卷1《太祖纪》,第1?2页)。金兵当年从开封北撒时,“华人男女,驱而北者,无虑十余万。”(见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4,中华书局,第92页)辽金时期通过战争大规模掠夺中原人口移民东北,其目的是为我所用。因为东北土著人口数量有限,人力资源匮乏,被强制迁移到东北的中原人,主要是从事农耕活动。据史料记载,辽金时期东北地区人口总量约有三分之二为中原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正是大量的移民,使东北地区生产方式由游牧渔猎转变为农耕冶炼。从文化发展角度讲,中原文化自然以强势封建文化改变着弱势的东北土著原始文化。到了清代,起初曾采取了一些鼓励关(山海关)里人移民东北垦荒的政策,顺治八年(1651年)朝廷首次下达允许百姓出关垦荒的命令:“以山海关外荒地甚多,民人愿出关垦荒者,令山海道造册报部,分地居住。”(见《皇朝文献通考》卷1)。顺治十年,还颁布了“辽东招民垦荒授官条例”,具体规定,以招民之多少,来决定所授官职。被招来的百姓,朝廷发给口粮、种子和耕牛。康熙七年(1668年)朝廷政策陡变,取消了开垦条例,开始了长达二百余年的封禁政策,直至光绪三十年(1904年)才开禁。在封禁期间,也有一批特殊的移民,即被朝廷流放到东北的“流人”。

“流人”中多是由于清代大兴“文字狱”而获罪的汉族士大夫,他们在被流放东北期间,带来了东北地区文化发展的活跃状态。

一言以蔽之,东北地区的发展史即是一部难以写尽的移民史。二十世纪以来,东北地区移民除了百姓主动迁入以外,还有殖民地期间的劳工移民,也有解放战争期间的军人移民。如今生活在东北地区的汉族人中,最多的一支应属山东人。东北人中如果不是少数民族,十有八九祖籍便是山东,“老家在山东”几乎是相互陌生的东北人的口头禅。

当代的山东移民现象被人们称之为“闯关东”,之所以要闯关东,是因为关东地广人稀,沃野无限,“棒打野鸡瓢舀鱼”,而山东人口相对稠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遇荒灾,生存便面临严峻的考验。新移民和已经定居东北的旧移民之间有两类关系,一类是如有家族渊源或村屯同乡,呈现为吸引关系;另一类则是与新移民不相识的定居者,则呈现出排斥关系,他们甚至是以“盲流”来称谓那些后来者,这也透露出那个年代户籍制度造成的等级差别,所谓“黑户”就是指这些上不了户口的移民家庭。由于时间的推移,慢慢地这些新移民终于被接纳,融入正常的生活秩序当中,只是晚来者的乡音难改,总会让人识别出是山东人。

(责编:耿国彪)

猜你喜欢

辽金东北地区东北
东北地区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的重要意义与主要举措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辽金历史与考古》征稿启事
辽金之际高永昌起义若干问题浅谈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北京房山云居寺辽金刻经考述
大东北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