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2-04-29宋文津

计算机时代 2012年7期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高职院校改革

宋文津

摘要: 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存在的问题,从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实践能力等几方面着手,结合教学的实践经验,探讨了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计算机网络;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2)07-71-02

0 引言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一门极为重要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掌握网络的设计思想、运作方式、系统结构与应用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但该课程具有内容抽象复杂、知识点众多密集、理论与实践并重以及发展变化迅速等特点,现有的以本科教育为蓝本的教学模式存在着教学内容与实际脱离、教学模式不适应课程、实验教学环节薄弱等缺点。为了适应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实现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需要在高职教育领域对此课程应进行更加偏重应用能力与职业能力的课程改革[1]。

1 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应为: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运行原理和具体应用,了解计算机网络的运行机制和所依赖的关键技术,同时能够掌握一些计算机网络的具体应用技术。

在重新定位课程任务与地位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本课程与后续课程,如网络布线、网络安全、网络工程与管理等之间的关系,尽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将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相结合,与实验和实训相结合。

2 学情与教法分析

高职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深为担忧,为了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他们最关心的是自我发展,渴望提高多方面的能力。学生对自身能力和知识欠缺了解得非常清楚,希望通过课堂学习有所改善和提高。本课程面向的学生具备了基本的计算机素养和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希望能学习更多的实用技术,但还不具备相应的理论基础,以及对网络系统的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还有欠缺[2]。

在教授本课程的过程中,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对象迅速产生亲近感。基于本课内容的特点,我们采取了“讲授法”、“演示法”、“自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变被动为主动获取知识,尽可能使课堂教学在生动有趣,愉悦的气氛中展开。另外,对于一些实验难于验证的内容,则自主制作或下载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配合课堂内容进行演示。

教学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某一些操作,某几种软件的使用,而是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社会。因此,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协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习能力。除课堂教学外,我们鼓励并引导学生观察正在使用中的典型网络,推荐优秀图书和相关网站;在课堂上对观察和使用网络中出现的问题开展研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总结教学经验和借鉴其他先进的教学模式,我们确定了本课程的整体架构与重点和难点。

⑴ 课程整体结构与主线关系:以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所建立的体系结构作为教学的组织方式,在授课过程中始终贯彻和围绕体系结构主线。

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系结构思想与内容;以太网原理;广域网原理;应用层服务配置与使用。

确定重点的依据:根据学生特点与培养目标要求,把计算机网络原理、典型网络分析、Internet运行机制与服务配置作为教学重点。

难点:数据通信知识;IP协议原理;TCP协议原理。

确定难点的依据:数据通信知识与协议原理内容抽象,且难以实验方式验证,所以不太容易掌握,故作为难点。

另外,在内容把握上,尽量地参考并贴近Cisco、华为等企业与职业认证,为学生将来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以及“双证书”教育奠定基础[3]。

4 课程在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技能培养方面的教学设计

为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更加有效地培养应用型人才,在不违背大纲和培养计划要求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对本课程进行了以下改进。

⑴ 确立以体系结构思想作为理论教学的组织方式。为了让学生对课程内容形成总体上的认识和全面的把握,改变了原有的以计算机网络组成模块为主线进行教学的方式,结合OSI和TCP/IP模型的优点,提出了便于教学的五层模型,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并以此模型架构课程主线,而不再以诸如网络设备、网络软件、网络操作系统等模块式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改变将更有利于学生认识章节之间的关系,认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应用技术之间的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势必思路清晰、把握准确,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更加有效地实施教学手段和教学思想[4]。

⑵ 加强Internet与网络应用方面的内容。为适应专科学生的特点,以及更加有效地培养应用型人才,对于计算机网络中与实际联系极为紧密的Internet与网络应用内容,应给予充分的加强与照顾。例如增加TCP/IP协议的理论教学学时;增加对动态网页和网络编程技术的介绍;为非网络专业学生增加了网络工程与管理方面的内容等。在理论性很强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增加和补充应用性的内容极为必要,这种变化有利于让学生认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之间内在联系,并为其后续课程尤其是有关网络方面的专业训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

⑶ 适当削弱数据通信等过于抽象的理论内容。适当削弱了数据通信、协议算法、操作系统原理等过于抽象和底层的内容。繁多而抽象的理论知识已不太适合专科层次的学生,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违背,因此,对于此类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削减,例如:将数据通信中的数据压缩算法、差错控制编码原理以及各种协议的伪码表示等内容删除,但保留信道极限容量、信号编码等必要内容;减少有关动态路由算法的学时;减少有关Unix、Linux、WindowsNT等网络操作系统内部原理的介绍等。

⑷ 灵活应对计算机网络之中的最新技术。由于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发展变化极为迅速的技术领域,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对于理论教学将产生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因此,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最新技术成为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我们的具体做法是:设置弹性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要求进行选择,例如:将无线局域网、万兆以太网、IPV6等内容标注为选讲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选择。这种变化既兼顾了学生对新技术的了解,也有利于教学内容的长期有效性。

⑸ 加强实践技能训练。由于本课程理论知识抽象,较难理解,因此在原有课程体系中存在实践机会少,实验课较难开设等缺点,这与高职教育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相违背,对此我们在授课中,进一步加强了实验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讲解。实验操作主要从网络安装、网络管理的维护及网络故障这几个方面着手,同时还根据相应的内容,安排适当的课时,或利用双休日、假日,让学生参观本校整个网络系统,从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HUB,到网卡、网线、水晶头等各种组网设备。有目的地联系各电脑公司、企事业单位,让学生参观学习或参与实际操作,补充在课堂上学不到的新知识及新技术,实习回校后,写实习报告及体会,使学生真正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6]。

5 结束语

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要在充分总结教学经验、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进行。通过教学改革,我们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与设置、教学的目的与思想、学时的选择与分配等方面进行了调整,以求符合培养计划的要求。从实施情况来看,新的课程体系较好地体现出指导教学的作用,弥补并改变了原有课程的不足与缺陷,教学效果良好[7]。

参考文献:

[1] 李成忠.计算机网络教学研究[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4.6.

[2] 张基温.基于知识和能力建构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J].无锡教育学

院学报,2003.4.

[3] 兰晓红.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

学版),2002.4.

[4] 王雪弟,焦明连,蔡群.构建创新教学体系 培养创新人才[J].教育探索,

2005.7.

[5] 伍丽华,张鹏.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

索,2003.6.

[6] 吴功谊.计算机网络[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7] 周立,郑淑荣.计算机实践教学:问题及对策[J].现代电子技术,

2003.10.

猜你喜欢

计算机网络高职院校改革
改革之路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
改革备忘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改革创新(二)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