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会需求和通用职业标准的软件人才培养方案

2012-04-29陈振张波宁矿凤

计算机时代 2012年7期
关键词:工程能力培养方案

陈振 张波 宁矿凤

摘要: 遵循“实事求是,可雇佣性,培育优势,打造特色,注重专业人才培养的适切性”的原则,制定了普通本科院校在构建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企业对软件人才能力要求构建人才能力培养链,努力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专业就业品质,以此提升专业办学竞争力。

关键词: 普通本科院校;软件人才; 工程能力;培养方案; 优势与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2)07-57-03

0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把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对于软件人才培养来说,适应社会需求主要是指人才是否符合IT行业的要求、企业岗位要求与学生在行业中发展的要求。高校软件人才培养质量是否达到要求的评判标准主要由学生能否就业,能否专业就业,能否高品质的就业,学生在行业中的发展前景如何等因素来评判。获得这些数据需要我们对毕业生进行连续跟踪与调研。将评测结果和社会需求引用到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避免高校在专业培养定位、社会需求和培养标准方面的盲目性。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因素不仅是教师,也与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过程的监控与管理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本文以“数”为“据”,探讨普通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完善过程。

在探讨之前,首先介绍一下麦可思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是惟一得到我国政府、学术界、商业机构和社会公众共同认可的,有良好公信力的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与评估机构,该机构专精于就业能力测量与评估,为我国高校提供基于数据库的就业能力评估报告和教育咨询服务,帮助高校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结果评价为依据的数据化管理。

1 现行普通高校软件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从表1可以看出,该校对软件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实习与实践环节不够,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不够。其实,这些问题并不是某一所高校的问题,可以说是普通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就软件人才培养而言,虽然普通本科院校都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作为专业培养目标,但普遍存在固守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千篇一律,专业学科和课程设置与重点院校趋同化等情况,一味地强调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跟不上新技术发展,很少关注培育人才培养优势,打造人才培养特色,因此,在日趋激烈的教育竞争中已明显处于劣势。

目前,由于我国生源数量正在逐年减少,普通高校学生专业就业率不高,加之自身办学实力不够造成竞争力不强,软件专业招生人数急剧下降。在现有形势下,计算机软件专业如何构建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打造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自身专业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软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软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须遵循实事求是、可雇用性、优势与特色与适切性原则。

⑴ 实事求是原则。著名教育家潘懋元说:“精英高等教育阶段,传统大学对人才的培养是单一化的,都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以追求高深理论作为它的培养方向。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除少数精英型高校外,大量高等教校,应当面向人才市场,培养应用型或技能型的专门人才”。对于一般本科院校,须尊重如下事实:一是,我国高等教育从20世纪末开始扩招,高校在校生人数不断上升,这让我们在感受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无限魅力的同时也担忧教学质量能否保证,特别是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总体质量呈下降趋势;二是由于师资水平、办学条件与重点高校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如果仍沿袭“精英教育”理念,显然无法打造自己的优势;三是我国初等教育快速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学习的知识与过去相比有较大的拓展。基于上述原因,高校管理者在软件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与完善,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与工程能力。

⑵ 可雇用性原则。欧盟委员会早在1997年的《为了建设一个只是欧洲》的白皮书中提出了培养人才“可雇佣性”的概念。该概念的核心要旨是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1]。“可雇佣”究其实质就是职业性。从事教育的人们知道,我国现有的普通本科院校大多由专科升格而来,升格为本科本身来之不易,因此,他们大多谈职业教育而此步,深怕降格,大谈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认识到,我国还处于发展中阶段,我们没理由淡化专业素质和技能的训练。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就业是他们最基本的期盼,高品质就业是他们追求的一个目标。鉴于这些,学校要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立稳脚跟,就需以强化学生工程能力为核心,坚持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大学生的专业就业率与就业品质。

⑶ 优势与特色原则。办学特色是学校吸引生源,稳固社会地位的基础,更是决定一所高校竞争力大小的关键[2]。当然,任何的办学特色最终要浓缩到其人才培养的特色上去,所以人才培养特色理应是高校追求的首要目标。就普通本科院校而言,首先,要提炼和培育专业优势,把软件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定在培养专业特色人才,满足软件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需要。其次,普通高校应能表现自身个性化的风格,凝练出自身独特的精神理念,要充分体现软件人才培养特色。

⑷ 适切性原则。人才培养的适切性是高校彰显活力的源泉,也是高校存在的重要价值。高校只有通过培养适切性的人才,才能不断地发展进步[3]。适切性并不是盲目地追求新意或投合市场的短暂情趣,而是既要体现高校人才培养特色又能基于准确的市场人才需求预测的适切性。就软件人才培养而言,即要符合软件企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也要紧跟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只有这样,普通本科院校才能得到软件企业的认可,确保学生的专业就业与高品质的就业,确保在现在的教育竞争环境中处于优势。

3 我校软件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思路

我校是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院校,于2005年升格为本科,2007年获准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招生。为了让该专业办出特色,我们申报专业时,就对软件企业的软件开发岗位设置与岗位能力要求进行了广泛调研。企业软件项目开发岗位设置[4]如表2所示。

软件基础理论扎实,熟悉软件编程规范、软件工程规范,熟悉软件项目开发过程,软件开发技艺熟练,有管理经验,热爱学习,能够不断跟随软件新技术。具有相关行业从业经验及相关行业的从业知识。&职业能力&分为英日文能力、专业能力、管理能力与自学能力四个方面。能够阅读书写英日文项目计划书等技术文档,用英日文讨论交流问题;具有敏锐的商业意识与眼光,具有项目管理才能和引领团队共同创新的能力。

具有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拥有系统开发、系统测试与系统维护技术,有较强的交流与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能够及时跟上最新的技术与最新的应用。&]

根据行业岗位调查,我们对人才培养去向,人才培养链的构建以及人才培养能力构建开展了深入的讨论与研究。

⑴ 人才培养去向定位与人才培养链式构建。根据我校办学实际,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岗位主要定位数据库设计工程师,软件设计师,软件工程师与软件测试工程师四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合理地融入了四类工程师考试相关的课程。当然,考虑部分学生继续升学的需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考研的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进行了加强。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了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课、实训课、工程实践、毕业设计与论文的链条来提高软件人才知识和技能,构建了以基础语言课、听说语言课、人文课、讲座与创业课的链条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⑵ 人才能力构建。调查显示,学生英日文能力、专业能力、管理能力与自学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从业能力。在上述四种能力中,自学能力与学生英日文能力、专业基础与学生求知欲望密切相关,学生的英日文能力强,专业基础好,自学能力就强。在所构建的软件人才培养方案中,充分体现了培养学生英日文能力、专业能力、管理能力与自学能力的思路。

英日文能力是行业从业沟通与专业学习的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英日文能力,开设了基础英语、专业英语、基础日语、专业日语以及中英双语与中日双语课程。其中,基础英语的开设在第一学年,第二学年开设专业英语与基础日语,第三学年为英语、日语强化训练期。其中,中日文的开设课时总量为原计划中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课时总量相等,理由是,现有学生中学阶段的英文能力已大幅提高。同时,对部分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采用双语教学,以此提高学生英日文的听、读、说与写的能力。

专业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与实践两大体系来保证,课程体系包括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方向课程。实践体系包括面向认知的实践、面向课程群的实践、面向项目案例的实践与面向软件工程的实践。知识涵盖软件需求、软件设计、软件架构、软件测试、软件维护、软件配置管理、软件工程管理、软件工程过程、软件工程方法、软件质量、 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软件工程经济学、计算基础、数学基础与工程学基础。两大体系确保学生完成从认识到课程,从课程到项目,从项目到企业的完整应用过程。

为了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为学生开设了管理学,同时,在专业课程中开设了软件项目管理课程;且以学校学生会、学院学生会与班委会以及各种协会为平台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在项目实训课程的教学中,要求按照特别企业技术岗位配置角色,项目中的每项任务要落实到人且要规定任务的起止日期和时间。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认识软件项目开发各个阶段和工作任务,也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

4 结束语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体现。我校通过几年的不断完善与更新,构建了以计算机软件基础知识、数学、工程和职业基础知识为基础,以软件工程知识体系为核心,以软件应用、软件工具和领域知识为扩展的专业教育知识体系;综合设计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方案,建立了强化学科专业基础、突出工程实践能力、适应产业人才需求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以及实验、实训、工程实践一体化的工程实践能力训练体系。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软件工程能力,培育软件人才培养优势,打造软件工程人才的特色,提高学生的专业就业品质,有效地提高学校软件工程专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郝德永.社会化定位与实用性人才培养——我国当代教学型学校的

出路与作为[J].教育研究,2005.5:54-57

[2] 张忠林,王坚生等.软件项目管理思想在“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应

用[J].计算机教育,2010.2:157-160

[3] 徐少君.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和适切性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报,2006.7:66-68

[4] 陈振,杨成群等.对国内软件企业岗位设置与软件企业对软件人才要

求的调查[J].企业家天地,2008.4:65-66

猜你喜欢

工程能力培养方案
纺织工程专业工程能力培养体系初探
基于CDIO的网络服务配置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思考
医学生共情能力培养方案及评价体系完善的研究
基于市场细分理论的我国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观赏水草栽培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应用化学专业开设机械制造实训课程的必要性
基于“卓越计划”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战略新兴物联网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