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86例
2012-04-29施六一
施六一
笔者从2008年7月~2011年12月,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配合尺骨鹰嘴骨牵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8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6例均为新鲜骨折,其中男62例,女24例;年龄3~12岁;伸直型82例,尺偏75例,桡偏7例,屈曲型4例。
2 治疗方法
2.1 整复方法 对新鲜闭合性骨折,治疗以手法复位,小夹板超关节不同方向角度加压垫外固定为主。现以伸直型尺偏型为例介绍如下:患者取仰卧位,伤肢外展,助手甲握上臂上部,助手乙握伤肢前臂,对抗顺势牵拉、充分拔伸牵引,待重叠纠正后,在维持拔伸牵引下,术者一手握近折端,另一手握远折端使之旋后,同时嘱助手乙将前臂旋后,以纠正旋转移位,接着术者一手推近端向内,另一手握远折段向外,以纠正侧方移位,再用双手拇指置于远端后侧,其余四指环抱近端前侧,对向提按,同时嘱助手乙将前臂屈曲到90°内,此时常可感到骨折复位的骨擦感。
2.2 固定方法 复位满意后,用小夹板超关节外固定,伸直型骨折以肘关节屈曲90°为主,屈曲型骨折则先以肘关节伸直位130°固定l周后改用肘关节屈曲90°位固定2周,同时强调不论伸直型或屈曲型固定时前臂应置于旋后位,固定时梯形垫3块,尺骨鹰嘴部置1块,推骨折远端向前,内侧内髁部1块,将骨折远端向外挤压,1块置于外髁上方,将骨折内端向内推挤,平垫置于肘窝上方,保护肘窝,同时压骨折近端向后,四合一夹板固定后,以三角巾将伤肢悬吊胸前,第1周摄片复查2次,检查骨折稳定情况,固定3周后解除夹扳外固定。
2.3 尺骨鹰嘴骨牵引 对于经过两次以上复位均未复好,伤肢肿胀严重,皮肤有大量张力性水泡溃烂者,行尺骨鹰嘴骨牵引,手法复位,侧方2块夹板固定纠正尺桡偏。
以上所有患者解除固定后,用中药煎汤外洗,指导早期肘关节功能锻炼。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优:肘屈伸受限10°以内,携带角<5°;良:肘伸屈受限11~20°,携带角<10°;可:肘伸屈受限<30°,携带角<15°,持重物疼痛;差:肘伸屈受限>30°,携带角>15°,伴肌肉萎缩,肢力减弱。
3.2 治疗结果 本组86例患者中,优75例,良10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7%。
4 讨 论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肘部骨折,治疗方法较多,骨折后伤肢肿胀畸形明显,伤势严重,但整复后骨折恢复功能预后良好,笔者认为,基层医院,医疗设备差,故治疗首选闭合复位,但闭合复位常易并发肘内翻畸形,因此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预防肘内翻发生是临床所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早期及时争取解剖复位是防治肘内翻最有效的方法,同时选择良好的固定方法,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对预防肘内翻也是至关重要,固定方法或锻炼不当,均可使良好的复位前功尽弃。根据笔者临床经验认为:①对桡偏型骨折轻微移位者,可以不予整复,若移位严重也不必矫之过正,以防肘内翻的发生;②对尺偏型移位,应尽量求得解剖复位,否则宁可矫正为轻微桡偏,以维持骨折远端的桡偏和桡倾;③从对抗牵引到复位固定,前臂始终保持旋后位置,这样可以控制骨折远端的重力,剪力和旋前超势,有效地防治肘内翻的发生;④骨折复位关键纠正尺桡偏,前后移位错位愈合后其功能最终仍可以获得满意恢复;⑤固定时间一般3周,若骨痂生长不明显.可适当延长,但不超过4周,以防止肘关节粘连挛缩;⑥锻炼以自主锻炼为主,避免被动活动;禁止使用暴力造成新的损伤及发生骨化性肌炎;⑦配合中药煎汤外洗,促使瘀血吸收和功能恢复,有利骨折愈合,本组86例患者,携带角>10°的不足10例,肘内翻的发生率大大低于文献中30%的发生率,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