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第二课堂体系
2012-04-29谢兵谢丽初
谢兵 谢丽初
摘要: 本文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线,基于平台加保障构建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的计算机第二课堂体系,面向专业方向,培养对计算机知识具有基本技能和综合应用的高素质大学生。
关键词: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第二课堂体系保障机制宽平台
我校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线,基于保障机制,宽平台构建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的计算机第二课堂体系,面向专业方向,培养对计算机知识具有基本技能和综合应用的高素质大学生。
1.基于保障机制,宽平台构建计算机基础教学第二课堂体系
根据大学生差异和各专业特色构建计算机基础教学活动小组,以各类项目为资助保障,以PDCA循环机制为运行保障,以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为质量保障,确保计算机第二课堂的应用有序性、内容先进性。如下图所示。
1.1基于1+X的课程体系,构建计算机基础教学第二课堂平台。
平台与课堂教学互补,厚基础、宽专业地培养合格大学生。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时数不够,课程单一,有些内容过时,不能完全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要求,为此我们根据不同学科和专业,构建基于1+X的课程新体系和教学新模式,即1门主要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和若干门基于学科和专业的计算机文化素质课,针对大学生个性与能力的不同,组建不同层次的计算机第二课堂活动小组,以兴趣任我行为基础,以精英训练营为提高,循序渐进地充分挖掘个体潜力,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能力。
1.1.1兴趣任我行
由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大学生自愿报名组成兴趣小组,邀请相关计算机专业教师及优秀的大学生计算机助教对兴趣小组的全体成员进行培训,以传授技能为主,主要开设《五笔字型》、《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等课程。
1.1.2精英训练营
基于兴趣任我行,选拔优秀大学生参加精英训练营,邀请高职称、高学历的计算机教师和经验丰富的计算机专家,进行计算机专业水平级的理论传授和技能培训。文史经管类主要开设《动漫设计》、《网页设计》、《平面设计》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理工类主要开设《Matlab程序设计与应用》、《信息系统设计》和《ACM程序设计竞赛》等课程。
1.1.3竞技竞赛
为测试大学生课程学习成效、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组织全校范围的大学生“五笔高手”、“动画制作”和“网页设计之星”等竞技活动。同时鼓励、组织并培训大学生参加“全省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成绩斐然,2011年获24届ACM亚洲程序分区竞赛中国中南地区银奖,连续三年在全省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获奖,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二等奖多名。
1.1.4认证培训
有针对性地邀请校内外经验丰富的计算机专业教师、著名专家及IT行业的相关权威为大学生开展一系列计算机知识讲座,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动态,接触计算机知识和应用前沿。组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认证培训和程序员培训,通过培训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达70%以上,全省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达90%以上,系统分析员、高级程序员、程序员多名。
1.2基于保障机制确保计算机基础教学第二课堂平台。
1.2.1.1项目为计算机第二课堂提供资助保障
通过项目(比如PHE贫困生资助项目、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形成一套确保计算机基础教学第二课堂平台有效、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办法,帮助大学生得到经济支持,以满足其求知需求;帮助大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弥补其学习差距;鼓励、支持、帮助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其社会活动和参与社会的能力。项目资助以下内容,以弥补资金不足。
1.2.1.1聘请计算机助教
提供计算机助教岗位,计算机助教大多数是那些爱好计算机知识、责任心强、热心奉献的大学生,其目的一是培养大学生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协助教师教学;三是加强同学间的交流;四是架起师生间的桥梁;五是为大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通过计算机助教,积极发挥榜样作用,增强自己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转变学习观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统筹安排时间,协调好各个学科之间的关系。
1.2.1.2实现实验实训场所全开放
每周六、周日向大学生免费开放计算机中心等实践场所,并配有教师和计算机助教辅导,学生团队管理。计算机第二课堂实验以理论为基础,基于实际应用,安排大量的实验项目,是实际操作能力和实用方法学习的基础环节。计算机第二课堂综合实训是基础实验的延续,目的是综合理论课堂平台各种知识,提高实际技能和专业技术水平,初步训练学生用计算机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
1.2.1.3强化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所学理论在实践中的总复习,是学生巩固计算机知识不可少的环节,也是让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举办计算机文化科技周,基于IT企业和文化传播公司,筹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结合义务服务、社区援助和计算机文化科技“三下乡”等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艰苦创业的精神,使大学生了解社会需求,明确发展方向,迎接挑战和竞争,并服务于社会。
1.2.2 PDCA循环为计算机第二课堂提供运行保障
PDCA循环是由美国统计学家戴明发明,包括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理)四个环节,每一个环节紧密连接,环环相扣,上升循环。
计划(Plan)是计算机第二课堂组织大学生根据自身实际,结合专业,量体裁衣地设定学习目标及为实现目标所应采取的策略和详细的行动方案,并组织相关教师和学生团队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行动(Do)是计算机第二课堂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平台,大学生基于所制定的计划,付诸实践,实现目标。检查(Check)是计算机第二课堂指导学生对前阶段的实施成效进行评估,找出不足,采取措施,提高自己。处理(Action)是学生根据检查的结果,分析原因,纠正偏差,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处理的过程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大学生通过处理这一环节,明确自己的优劣,应对自己的短处,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1.2.3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为计算机第二课堂提供质量保障
制定比较科学完整的适合计算机第二课堂特点的评估指标体系,繁简得当、可操作性强。其中建立计算机第二课堂质量保证体系,严格规范计算机第二课堂各项活动,建立计算机第二课堂制度保证体系,坚持以严格的制度保障第二课堂的顺利发展。
我校计算机第二课堂的部分课程被纳入相应文化素质课程,在教学内容和选题方面,紧密结合专业内容,增强计算机教学的先进性、针对性和可行性;在教学组织的各个环节上,精心安排,周密布置;在过程的督导上加大力度,成立由学生、计算机助教、学生团队、教师成立的质量督导,对参加培训的教师和大学生进行日常考评,坚持定期不定期的随机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同时作为大学生成绩评定和晋级、选择教师和课程的依据。
2.特点
2.1强保障,宽平台构建体系,实现资源整合。
强保障,宽平台构建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的计算机第二课堂体系,各子平台相互补充,构成全面提高大学生计算机知识和综合素质的整体平台。基于不同专业方向,依托学校和社会,整合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计算机知识和综合素质的硬件、软件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2.2机制保证可持续发展。
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部分课程被纳入教学计划中的文化素质课,在制度上保证计算机第二课堂可持续发展。学校教改立项与此项目配套,项目团队涵盖学校教务处、学生处和信息工程系等部门,依托教研室,实现传、帮、带的持续机制,由此有阶段性地递进式地发展。
2.3制度创新整个过程。
实现计算机助教制度,以学生团队管理为主,实现大学生自主管理,提倡团体精神,提高大学生的管理、协调、处理事务的能力及大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大学生自愿组建互助式的学习小组,近距离与老师和学生探讨问题。
3.结语
计算机基础教学第二课堂体系注重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整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大学环境育人的重要内容,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以大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中心,以全社会为空间,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为载体,以培训大学生计算机基本技能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来展开系列开放性活动。计算机基础教学第二课堂体系重在拓展大学生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运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竞争能力,培养大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使大学生不仅能学好文化知识、科学技术,而且成为人格健全、富于理想、主动创新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华,张旭东.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拓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渠道[J].高等理科教育,2004,3(55):122-125.
[2]梁景清,陈辉,蒙裕兴.第二课堂教育的方法探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229-230.
[3]王绍钦.对第二课堂活动定位的思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6(23).
[4]叶政.提高大学生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实效性浅谈[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6(27).
[5]洪波,杨岳.拓展创新素质培养的空间[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16):25-28.
基金项目:1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资助项目(湘教通[2008]263号)。
2邵阳学院2009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09JG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