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可视化陈述

2012-04-29金陵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年7期
关键词:陈述可视化文字

金陵

每年7月,通常是举行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活动)决赛的时候。今年是NOC活动第十届之年,地点选择在了首都北京。

网络教研团队竞赛是NOC活动的新兴赛项,到今年已历时五届。在这个赛项中,从信息化教学设计起步,历经教学设计评价,反思与完善教学设计,最终可视化陈述与答辩。可视化陈述的功夫,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但却让不少教师感到不可捉摸。笔者拟就可视化陈述谈谈自己的理解。

所谓可视化陈述,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出现的新名词,与新媒体、新技术、新方法紧密相关,能不能用好可视化陈述教学方式,首先与能否贯彻课程改革精神、变革教学方式直接相连。如果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角度出发考量,应该在教学设计中突破单纯的“情境激趣”的束缚,超越突破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的层次,努力达到创新教学方式的层次,关注学生在情境学习中感悟方法、发展高层次思维能力、自然达到教学目标(含突破教学重点和化解教学难点)要求的认识成果。可视化陈述无非是要求参赛教师用媒体形式更好地阐明自己团队的设计用意。

可视化陈述不是简单的“媒体+陈述”,而是教学思想与媒体技术、视觉艺术等跨文化因素相融合的陈述方式,需要掌握结构化表达的方法。结构化表达是一种从纷繁复杂的乱象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地抽象出最简洁、最本质的思维结构的方法,其核心是提纲挈领,一层一层抽象,达到一目了然地把握最基本、最重要的思维框架,正确描述思维框架中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提纲挈领、层层抽象的思维方法为什么要可视化?所谓提纲挈领、层层抽象是思维主体的主观活动过程,旁人并不能像思维主体那样可以内省观照,透彻地体验理解,需要并可以借助于可视化方法。可视化的目的是让别人也能一目了然地清晰把握自己的思维脉络,借助新媒体、视觉艺术等跨文化表达方法,有助于求得陈述效果最大化。

可视化陈述在媒体表达上,一般表现为图形比表格好,表格比文字好。可视化的效果,有“引人入胜适宜用图片,数据适宜用图表,表示发展过程(或阶段)适宜用‘图形+文字,引发思考、引起关注、易于开展互动适宜用大问号,名词解释和其他解释性文字或需要罗列而并不一定要记住的内容适宜用文字”之说。但是,具体到什么地方、什么内容、用什么样的图片、什么样的图式、什么样的文字,则应以内容和思维过程的表现为依据,尽量清晰表达陈述者的意图。一般来说,传达意图决定布局方式,图形作为可视化思维的重要的逻辑载体,必须能够反映陈述者的思维意图,而决不能为图形而图形。另一方面,即使是文字的表达,也有可视化的意义。俗话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用超大字投影关键词往往也能取得绝佳的视觉效果,调动听众的思维情感,使其很好地领会陈述者的意图。可见,可视化陈述中如何运用技术、思维和视觉传达等因素,应该是基于思维主体的理解、教学风格与特长,按照“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各有各法”的要求精心设计。在这个过程中,陈述者本人也能在思维、审美、肢体语言表达等方面得到有效的提升。

总之,好的可视化作品,应当能使观摩者愿意看、看得懂、能认同。作为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活动的组织、指导者,参赛选手应该善用可视化方法,学会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地利用可视化方法清晰阐明自己的观点,争取评委的理解和支持,在实践中创造真实的精彩。

猜你喜欢

陈述可视化文字
虚假陈述重大性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陈述刘
《苏东坡·和陈述古拒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