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困境与突破
2012-04-29王吉庆
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引起应用信息技术的方法的变化,就需要区分是根本性变化,还是非根本性变化。
—王吉庆
迫切的问题,是研究课程的开设目的的核心价值,目标和任务的分解,同时通过实践证明其开设价值,形成和提升工作人员以至整个社会的共同认识。
—王吉庆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目前的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着哪些困难?需要着力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王吉庆:作为一个只有不到半个世纪历史的全新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前景十分美好,但困难也是巨大的,包括课程体系本身,教育决策者对于其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的认识,师资队伍的形成与建设等。但是,最重要的是体系本身的研究与实践,一切努力应该放在不断增强自己上。迫切的问题,是研究课程的开设目的的核心价值,目标和任务的分解,同时通过实践证明其开设价值,形成和提升工作人员以至整个社会的共同认识。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如何看待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修订以及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制定问题呢?
王吉庆:这是非常迫切与重要的问题,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的制定问题。其中关键是要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可能厘定各个学习阶段的学生信息素养的具体目标与内容标准;此外,高中标准主要是专家们调查研究和大量工作制定并且颁布的,已经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现在需要进行评估与修订。重要的是,建立从小学到高中的信息素养培育的体系和分段、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基础条件,并且具有不同发展方向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您如何看待地区差异、学生兴趣差异等个别特征与课程统一要求的关系?
王吉庆:地区差异概念上十分广泛,如果是指经济上的差异引起的信息基础设施投入上的差异,那么我国最近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在教育中非常重视信息技术应用的问题,这方面国家的投入是必然发展的,而且信息技术的应用正是克服数字鸿沟的条件,所以它不应该是课程要求的差异性的原因,但是如果是文化或者发展方向上的差异,那么就可能形成不同的信息技术应用方向。例如,农业信息化方向,文化事业信息化发展方向等,因此内容上会有差异。解决办法是课程设计(从标准、教材到教学活动的内容)方面的模块化;对于共同的基础部分,可以统一要求,对于差异部分,可以选修,实际上这也是各个国家与地区所常用的方法。学生的兴趣差异也可以以课程设计的模块化方法解决,但是这样对于教师、教育管理部门与人员的要求比较高。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您如何看技术的最新发展与传统技术的关系?
王吉庆: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加迅速,而且在信息时代,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普及的大众化技术速度更快,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应该适应这样的情况,至少应该让学生了解它;此外,信息技术发展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它的发展方向是操作与使用更加便利和符合人性,原来不方便的地方和需要人们按照其设计的流程操作的地方经过一个阶段都可能消失而改变。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发展有根本性的发展与操作方式改变性的发展,根本性的发展必须进入内容体系。例如,从计算机到多媒体、从计算机到网络等,这也就是传统技术;操作方式的改变性发展必然涉及软件更新等一系列问题,虽然需要让学生了解这些变化,但由于改变的成本(包括技术更新的成本、教学内容更新的成本和教师学习的成本等)和教学习惯需要改变,所以一般课程内容更新需要等待,前提是技术相对比较成熟稳定了,推广程度相对比较高了,再正式进入内容;另外的办法是使用电子的教学内容和资源,这样可以比较快速适应。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您更重视教给学生一般的方法、经典的知识还是最新的发展?
王吉庆:从信息素养的目标出发,信息能力是其核心能力和基础能力目标,其中,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各种问题的基本方法与技术过程显然是最基础的东西,知识部分是不断发展的,许多原来以为是经典知识的东西可能就不那么经典了。例如,计算机的划代问题,四代、五代的问题,我以为就不那么重要了。同时,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引起应用信息技术的方法的变化,就需要区分是根本性变化,还是非根本性变化;课程需要关注的是其中根本性的变化。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您认为作为技术,培养合格的使用者重要,还是培养技术创新者重要?
王吉庆:这个问题涉及开设课程的目的是什么?语文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中文使用者,还是成为新的作家、艺术创作者呢?尤其是从信息素养的层次观来说,人们的信息素养是有层次的,而且层次是可以不断发展提升的。例如,信息能力中的信息系统能力,就可以分为使用技能、应用能力、应用系统开发能力和系统开发能力等层次,后面三个层次能力中创新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来说,二者都十分重要,首先要使每个学生达到现代人所需要的信息素养;其次还需要培养相当一部分人成为信息技术行业的人员。这样,就需要课程体系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随着技术的日常化应用,您认为如何面对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不同?如何应对学生的不同爱好、特长?
王吉庆:这个问题的解决急需从小学到高中的各个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完善;根本上来说需要从社会和学生发展的情况出发,研究信息素养的提升体系和过程,从而明确各个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与内容;教学方法方面需要适应各个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应用与开发的不同爱好和特长是非常宝贵的教育资源,应该好好地发扬与利用。首先是课程标准需要模块化设计,使爱好者可以学到更加多的东西;其次是在教学中要发挥特长学生的作用,通过合作学习方法带动其他学生提高信息素养;还要关注学生解决实际信息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