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机引导点拨,提高课堂实效

2012-04-29黄华美

考试周刊 2012年77期
关键词:麻雀班长矛盾

黄华美

摘要: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既要摆脱“全盘授予”的“满堂灌”,又要摒弃“放任自流”的“满堂转”。正确处理好学生、教师、文本、教法之间的关系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所在,随机地引导点拨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随机点拨优化课堂结构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点拨”有着很高的艺术性。点拨所要求的是随机,而不是随意。“点”,就是指点。当学生思维未到火候时,教师给以指点,加一把火,点在关键处、要害处,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拨”,就是“拨疑”、“拨向”。当学生在疑难面前束手无策时,当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教师迅速捕捉,进行及时、巧妙的引导和点拨,能起到“点石成金”、“拨开迷雾”的功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那么,教师该怎样恰到好处地点拨呢?下面谈几种做法。

一、把握时机,巧妙点拨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抓住启发的时机,点拨的时机。当学生“山穷水尽”,面临困境,进退维谷时,教师加以诱导点拨,就会使学生茅塞顿开,有一种登岸成功的喜悦和仙人指路的感激。在这种情境下学习知识,其效果可想而知。

一位教师在教学《金色的鱼钩》时,让学生小组讨论:这是一个?摇?摇?摇?摇的班长?一个学生代表发言:“这是一个诚实守信的班长。”而另一个却反驳道:“老班长没有做到诚实守信。”一时同学们议论纷纷。老师借机建议同学们先别急躁,静下心来好好看书、好好思考:“老班长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吗?并说说理由。”稍等片刻就有学生站起来说:“老班长答应过指导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三个小战士带出草地。而在还有二十多里路就要走出草地的时候,老班长却死了。所以我说他没有实现自己的诺言。而且在老班长奄奄一息的时候,他自己也亲口说他没有完成党交给的任务。”老师:“老师很喜欢听到你这样的观点。但生命诚可贵,难道老班长就不愿意让自己好好活下去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老班长为什么就不喝那救命的鱼汤?”(学生读书思考。)另一学生说:“书上说得很清楚,‘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他这样做就是想把吃的留给三个小战士,因为他答应指导员要把他们送出草地。事实上三个小战士是平安走出草地了,老班长说到做到了。因此老班长是个诚实守信的人。”

把握课堂内与众不同的声音,教师就能让自己的课堂焕发出不能预设的精彩,教师的巧妙点拨就成了画龙点睛之笔,课堂的亮点在教师巧妙点拨过后出现。当学生有争论的时候,教师不必过早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毕竟教师的“权威”在某种程度上始终存在。教师善于捕捉闪光点,适时点拨诱导,会扬起学生个体再创造的风帆。

二、抓住矛盾,相机点拨

教学中矛盾总是客观地存在于文本实际与学生实际之间。语文教学中一般存在着“知”与“不知”、知得“深”与“不深”的矛盾。当学生“不知”或知得“不深”、出现思维障碍时,教师应抓住矛盾的症结,巧妙揭示,引起学生的注意,促使他们围绕矛盾积极思维,从而找到解决矛盾的办法,提高认识能力。

如《麻雀》第三自然段开头写道:“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学生一般只认识到这一句在写什么,而没有注意为什么写,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后面写小麻雀样子的语句上。这里就存在一个知得“深”与“不深”的矛盾。于是我质疑:“为什么要写风?不写可以吗?”这一提问立即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一句上,迅速地开动思维机器去主动地寻找答案,思维非常活跃。有的说,从“猛烈”和“摇撼”可以看出风很大。正因为风大,小麻雀才会从巢里掉下来。这一答案找到了事情的因果关系。有的说,猎狗鼻子虽然很灵敏,可它能嗅到麻雀的气味,发现小麻雀,风肯定也帮了忙。这一答案注意了文章的前后联系。有的说,风吹树摇,这一景象衬托了小麻雀的弱小和可怜的样子。这一答案从写作技巧来分析,认识更进一层。这些答案比仅仅知道这句在写风大风猛的认识要深得多。从这一例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知”,“知得深”,得益于教师善于抓住矛盾,巧妙点拨。

三、疑难之处,恰当点拨

在学习中,学生对有些内容常会一带而过,表面上看似理解了,其实并未真正弄懂。这就需要教师运用“点金之术”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其真正领悟文章的内涵和作者写作的精妙之处,登堂入室,寻幽探胜。如王安石《泊船瓜洲》这首诗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学生表面上似乎也理解了句子意思,但其实并不能真正领悟其写法的精妙。因此,教师要适时地点拨:“这儿为什么用‘绿而不用‘到或‘过呢?”学生思维的火花一下子碰撞在一起,有学生答道:“‘绿比‘到更能展现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神奇景象。”有学生答道:“‘绿更能表现春风的来无影,去无踪。”有学生说:“‘绿能让我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机。”还有的学生说:“‘绿还能看出作者心里充满希望,对前途充满信心。”经教师的相机点拨,学生深刻领悟到作者构思上的别具匠心及写法上的精妙,积极主动地去感悟真情、推敲诗句,学得生动、精彩。

四、借助媒体,直观点拨

一篇课文,代表了作者特定的精神创造和情感体验,但由于从外观上只是一系列文字符号的组合,而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形象的事物,给学生理解、想象、体验带来难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借助投影或多媒体来展示相关的图像资料,教活课文。

例如,在《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作者是想通过文本来唤起大家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当上到课文的重点部分(地球易碎的原因)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环节,我提问:“人类无节制地滥用自然资源、随意毁坏自然资源、滥用化学品会有什么后果?”学生回答:“生态灾难。”我说:“你们知道哪些生态灾难呢?”学生:森林被伐,土地变成了沙漠,没有人住。我点拨道:“森林被伐,风沙漫天,水土流失,人们背井离乡。你们还记得甘肃舟曲县的泥石流、云南的干旱、泰国的水灾和《楼兰之死》吗?这些悲剧都是由于乱砍滥伐森林造成的。”学生说:“臭氧层遭到破坏,导致了酸雨的形成。”我补充道:“臭氧层遭破坏、酸雨的形成将导致皮肤癌、白内障发病率的增加。”学生说:“水污染,很多鱼死了,生物物种减少,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接着我一边出示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等受到严重破坏的配有哀乐的图片,一边声情并茂地解说,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凝视着画面,倾听着老师的解说。当我解说完,画面定格,教室鸦雀无声,每个人的表情都那样凝重,有的女同学已泪光闪闪。这不是师生同时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吗?

这样的延伸,这样的点拨,拓展了探究的空间,放飞了学生的思想,展示了学生的个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素质。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点拨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一种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驾驭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方法多样、科学正确、形象生动、富有启发的点拨,有助于学生培养语文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提高语文能力。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掌握好点拨的教学艺术,从而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麻雀班长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差一点儿当班长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拯救受伤的小麻雀
1958年的麻雀
班长的烦恼
麻雀
紧盯着窗外的麻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