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的暴政(节译)
2012-04-29EdwardSandfordMartin
Edward Sandford Martin
爱德华·桑福德·马丁(1856-1939)出生于美国纽约一个富裕家庭,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大学就读于哈佛大学,学习法律。不过,毕业后,他选择了写作作为终生职业,是世界上发行历史最长的幽默杂志《哈佛妙文》(The Harvard Lampoon)的创刊人之一,也是《生活》(Life)杂志的第一任文学主编,并在这个位置上工作了45年。在1920年至1935年期间,他还担任了《哈珀月刊》(Harper''s Monthly)的长期撰稿人。爱德华·马丁在编辑职位上的卓越表现使他被誉为他那个时代“最优秀的编辑”。他同时也是一位出众的散文家,文笔幽默风趣,富有城市气息。
一位刚刚从太平洋归来的旅行者讲述了几则有关巴塔哥尼亚人的趣闻。当她所乘坐的轮船经过麦哲伦海峡的时候,有些当地人乘着小船靠了过来。尽管天空飘着雪花,这些人还是赤裸着身体。同行的一个小孩不听话,把母亲给惹恼了,她抓住孩子脚踝,就像是西蒂斯抓住阿喀琉斯一样,将其倒提了起来,拎过船舷,泡进了冰冷的海水。等她把孩子拉回船上,孩子趴在船尾抽泣了一阵子然后蜷曲起身子睡着了。当地的传教士想要教土著学会穿衣服,睡草房,不过按照这位旅行者的说法,迄今为止成效甚微。巴塔哥尼亚人能够容忍的庇护,顶多是一小堆石块或者是一根原木为他挡挡风;他们对衣物嗤之以鼻,而且也不喜欢戴首饰。
我们中的许多人,在抱怨现代的便捷生活带来了过多的压力,在我们看来,破坏巴塔哥尼亚人的简单淳朴,这很可悲,是无事生非,等于用文明的奢华消减了巴塔哥尼亚人的活力。能够睡在户外,赤身裸体,大冬天也敢洗海水浴,这种无拘无束是多么令^神往。不用付房租、不用请裁缝、不用雇水工,不读报纸也不用担心会落后于时代;做任何事情都不必受规矩束缚,甚至连吃饭也不用定时定点;没有什么需要做,只需要找点吃的,万一身体不行了,不用花钱请殡仪馆的人,也不用请医生;这种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多么的逍遥啊!和巴塔哥尼亚人这样的人偶尔进行一下接触,能让我们记住文明不过是对欲望的培养,文明的程度越高,我们的必需品就越多。等我们足够富足的时候,我们会被奢侈榨干了活力,年轻人得进来把我们抬出去。
我们想要的很多很多,令人遗憾的是那些淳朴的巴塔哥尼亚人没有派传教士来教我们如何摆脱这些欲望。生活的舒适品越积越多,按照这种速率,我们大有希望很快被它们埋葬,就像是塔尔皮亚葬身在她的朋友萨宾人的盾牌之下一样。汉默顿先生谈到在英国越来越多的人追求舒适安逸的时候,悲叹道:“我们的生活标准过高,除非是富翁,人人都会感到手头窘迫。”它使我们每个人的耗费昂贵,也在不断诱惑着人们减少供养的人数,而在更淳朴的年代,这些钱本可以分给许多人。前不久有个现代人说:“我的祖父留下了20万美元。他在当时被认为是一位富翁;但是,天呐!他要养四五家人——他所有的穷亲戚和我祖母所有的穷亲戚。”想想看一年—万的收入能承受得起这样的负担,此外还能够为这位有钱人的大家庭提供像样的生活!现在这是不可能的了,尽管目前大多数合理的生活必需品比两代人之前的价格更便宜。差异在于我们需要这么多的舒适品,这些东西在祖父的时代还没有被发明出来。
……对我们中的许多人来说,无论是在当代个人生活还是在社会生活中,都会碰到这个问题:时下人们体验文明,发明了大量的必需品,却没有足够的钱付账。我们富裕的朋友总在不断现身说法,向我们展示现代必需品是如何便利,如何必不可少而我们则在不断购买,或者是超出了预算,或者是忘记了生活更重要的意义,只忙于追求吃穿用度的齐备。
最令人黯然神伤的是,这主要是美国的发展模式。我们美国人不停地发明新的必需品,而那些来自没落君主国家的人们也在得得瑟瑟地仿效我们。出国的时候,我们不断抱怨欧洲生活的种种不便——卧室里没有(烧壁炉的)燃气,电梯数量少而且速度慢,下水管道陈旧,除此之外还可以列上长长一串。生活中缺了这些东西,似乎是在无理地挑战着我们的忍耐力。不过,如果光景比往年更不济或者是手头更紧,我们往往会把家人送到大洋对岸住上一个季度,在生活花费不那么昂贵的国度练习一下节俭。
当然,时代在“进步”,没有人愿意阻止发展的脚步但是对一位受舒适之苦的人来说,偶尔从舒适中伸出头,抱怨一下,也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