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域下高校毕业生党员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的实践途径研究
2012-04-29杨晓杰宋文娟石雪珺
杨晓杰 宋文娟 石雪珺
[摘要]高校毕业生党员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重要的带动和示范作用。本文针对高校毕业生党员自身存在的特点以及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保持高校毕业生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的实践途径。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党员;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实践途径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28X(2012)08-0038-03
高校毕业生党员是指专科三年级或本科四(五)年级、硕士(博士)三年级学生党员以及毕业生流动党员。近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多样化,作为毕业生中综合素质最高的群体,毕业生党员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高校能否为社会输送有所作为、社会责任感强的毕业生党员,关键在于加强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尤其是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
一、当前加强高校毕业生党员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的必要性
(一)社会对毕业生党员党性素质的要求
担重任需先强自身,保先进需有高素质。高校是党的新生骨干力量的发展地、培训地和集散地,高校学生党员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重要的带动和示范作用[1]。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毕业后绝大部分将成为生产、建设、科研、服务、管理等各个社会领域的骨干,有的还会成为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人才,是贯彻党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各项方针政策的重要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只有传承革命时期的党性原则,才能抵御市场经济的负效应,才能抵御各种政治思潮的侵袭[2]。当前,就业形式多样化,社会对大学生党员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党建工作要使大学生党员在毕业阶段仍然能够得到思想、学习、工作、生活、身心等全方面的锻炼,提高党性意识[3],克服党员教育环节中的各种困难,坚持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这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学生群体对毕业生党员模范作用的要求
毕业生党员示范作用的充分发挥,能够使学生党组织切实成为凝聚优秀大学生的核心,在学校乃至未来各个社会群体中发挥传、帮、带以及示范作用,有助于带领更多大学生思想进步,从而对整个学生青年群体接受科学理论[4],坚定党的信念产生重要影响。
党员先进性、党员队伍先进性和党的先进性的关系告诉我们,提高党员个体先进性是提高党员队伍先进性的基础,必须从提高党员个体先进性入手,逐步达到提高党员队伍先进性进而达到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目的[5]。因而高校有效提高毕业生党员个体先进性和纯洁性,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加强高校学生党建的必由之路。
(三)毕业生党员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高校毕业生党员作为高素质人群踏入社会,未来需要承担更重要的社会责任。毕业生党员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如人格、能力、政治素养等的不断提高,都关系到他们社会责任的完成。针对高校毕业生党员即将踏入社会的特点,坚持对其进行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加强党的先进性思想引导,使党员能够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树立坚定信念,夯实理论基础,发挥模范作用,逐渐形成能带动周围群众进步的模范气质。
二、高校毕业生党员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的现状
为全面了解毕业生党员教育的现状,课题组针对各学历层次、各党龄层次的高校毕业生党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中本科毕业生党员占39.2%,硕士毕业生党员占47.4%,博士毕业生党员占13.4%;党龄1年以下的毕业生占22.6%,党龄1-3年的毕业生占41.5%,党龄3年以上的毕业生占35.9%。调查表明,学历层次不同以及党龄不同的毕业生党员在理论学习、思想状况、发挥示范作用以及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意愿等方面都显示出区别于非毕业班党员的特点。
绝大多数毕业生党员能够以党性严格要求自己,在各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但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在临近毕业这一特殊时期,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并有其特殊的教育需求。
(一)重视学业与就业,忽视对自身党性修养的提高和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
调查表明绝大部分毕业生党员在毕业学年都能够参加政治理论学习,但在频率和学习意愿等方面有所区别。其中参加理论学习的频率以2-3个月一次居多,占到79%,这说明毕业生党员在校最后一年中平均每学期参加的理论学习次数为1-2次,较其他年级偏少。调查表明高校毕业生党员在掌握党的基本理论方面的情况,总体状态良好,但也有个别毕业生党员因各种原因游离于党组织之外,忽略了党的政治理论学习,而这部分同学的思想状况也难以掌握。
调查表明13%的毕业生党员由于就业竞争压力大,往往将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学业和就业准备中,认为完成学业和找一份好工作才是关键,忽视了对自身党员素质的高标准严要求。长此以往,势必会阻碍毕业生党员的长远发展。
(二)个人职业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存在矛盾
受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影响,部分毕业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效果不明显,少数党员出现理想信念弱化,组织性、纪律性有所松懈,对应该参加的组织生活不积极、不主动甚至采取逃避态度,工作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缺失。总有个别毕业生党员将党员身份与就业的利益获取挂钩,在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等方面做得很不够,尤其是新发展的党龄不长的毕业生党员更加容易产生利己倾向[6]。
但调查也表明,96%的毕业生党员能够很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实践中能够以党员身份激励自己提高素质,坚定信念、提升觉悟,能够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工作中重责任讲奉献,生活中关爱同学,服务社会,并在同学中起到带头作用。
(三)有迫切的接受先进性教育的意愿,但已有的教育内容不尽完善
在对毕业生党员进行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的意愿调查中,许多毕业生提出具体建议,显示出毕业生对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的重视和迫切需求。在“要做好毕业生党员的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一题中,55%的毕业生党员将关注的重点集中在“科学确定保持毕业生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标准和教育内容”上。可见对毕业生党员这样一个有着自身独特性的群体进行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必须切合其特点,探索有效的并能吸引毕业生党员的教育内容才能保证教育质量。
(四)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方式缺乏创新性
调查表明目前高校毕业生党员参加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学习的主要方式中81%以支部和党小组学习为主,参加形势报告会、通过网络课件学习的方式占到19%左右。这些方式不适用于毕业生党员活动地点相对分散,集中时间不固定的特点,因此使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三、新视域下保持高校毕业生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的实践途径
实现对毕业生党员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的有效性,要更多地注重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的改善,分析毕业生党员的特点和意愿,科学确定毕业生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标准,实现教育方法创新,从实际出发,探索有效的教育模式。在教育实践中,针对毕业生党员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区别对待,本着创新性、时效性和规范性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强化毕业班党员教育力量,强化理论学习升华思想认识,强化实践学习,强化责任教育,强化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度。此外,创新支部设置模式,主流模式结合补充模式,建立合适的责任制度,充分挖掘网络载体的潜在作用,有区别地建立健全与实习单位的沟通交流机制,平衡毕业生党员个人、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教育关系,始终保持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
(一)化零为整,“强制”管理,加大集中理论学习力度
毕业生党员在时间分配、活动范围、学习需求等各方面都有着很强的个性化特点,不易管理和集中。但调查中显示,96%以上的毕业生党员在正式毕业离校前仍主要在校内活动,因此将分散的毕业生党员集中起来开展学习活动的可行性非常大,只要创新党员的召集方法,仍然可以做到定期进行集中学习的效果。可以利用建立“党员网络签到”机制,随时掌握到毕业生党员的在校情况,方便地组织各支部党员开展集中活动。
解决毕业生党员理论学习意识淡化的问题,可以采取先被动学习,后主动学习,并辅之以上级党组织监督学习的模式。一是由非毕业班支部结对毕业生党员学习。可以将毕业生党员编成2-3人小组,由非毕业班支部进行定点定人联系,要求毕业生党员定期主持对低年级党员的组织生活,此为“被动学习”。二是被动学习发生一段时间后,在毕业生党员中形成潜移默化的传、帮、带的气氛,毕业生党员产生了将自己的经验和想法传授给身边同学的意愿,自觉参与学习,此为“主动学习”。三是在基层党委层面上,始终发挥监督作用,把握好毕业生党员学习和发挥示范作用的基本方向,积极影响和监督其在学业、就业等各个时期保持示范作用。
(二)化整为零,以党小组的形式开展校内讨论与校外实践
毕业生党员会花大量时间在学业和就业准备上,但这些活动往往会在一个课题组或项目组协作下完成。可以采用制度规定,结合课题组、项目组或实习区域的毕业生党员自行组成党小组,在毕业设计或就业准备过程中开展形式灵活的讨论学习。党小组以校外实践为平台,定期递交党小组学习报告和思想汇报。通过将毕业生党员整体划分为若干党小组的形式,开展灵活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活动,使毕业生党员无论在学业还是在就业过程中,都能体现其先进作用,并树立先锋模范形象。
结合学科专业特色与行业对口性,高校基层党委可以与相关企业党组织定期开展交流学习活动,在校企交流基础上,为毕业生党员提供社会教育平台,倡导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广大学生。
(三)整合资源,拓展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平台
毕业生党员最关心的问题是求职,就业指导讲座、校内招聘会等往往能够聚集大部分的毕业生党员,可以考虑将就业资源整合到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体系中[7]。在学生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区域、网络等,发出倡议,倡导党员同学在择业就业过程中要起带头示范作用,并进行监督,提倡诚信、文明、有组织、有纪律、有理想、有规划地择业与就业,以外因激发内因,使毕业生党员在校内外的一切活动中时刻提醒自己,规范自身言行举止,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
(四)创新机制,以党建课题促毕业生党支部建设
在学校党委指导下,针对毕业生党支部特点,可以通过项目和课题组的形式,让毕业生党员从申报立项到项目结题的全过程中,自觉地紧跟支部队伍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在有经费支持的情况下,鼓励毕业生党支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讨论支部内成员的建议和意见,发挥集体民主作用,结合焦点事件或牵系毕业生党员的主要问题,通过实施项目,锻炼党支部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做好毕业生党员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工作一定要创新创优工作方式方法,并将工作落实到实处[8][9]。在明确毕业生党员群体的特殊性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密切结合毕业生党员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强思考和实践创新教育方法,并在实际工作中有所应用和突破,将工作方法积累沉淀,促进毕业生党员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工作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宁.对高校党建工作中发挥毕业生党员作用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6(8):92-94.
[2]刘宗洪.党性传承与党的先进性[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1(6):5-8.
[3]刘福州.担重任先得强自身保先进须有高素质——关于高校学生党员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几点思考.人民网.
[4]昊炳岳.努力建立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J].求知,2006(5):34-35.
[5]李森.对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的几点思考[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7(1):21-24.
[6]祖勤.浅议如何建立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61-63.
[7]鄢姿.就业新形势下加强毕业班党员教育管理的思考[J].绥化学院学报,2009,29(5):152-154.
[8]苏晓慧,宗杰,王辉.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J].高教研究与实践,2009(3):99-101.
[9] 辽宁省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课题组.建立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探索[J].辽宁教育研究,2008(8):124-126.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卫生党委系统党建研究课题
作者杨晓杰系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宋文娟系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工办副主任;石雪珺系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