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与马克思主义中“人和人的解放问题”的相关性研究
2012-04-29赵一媞
赵一媞
摘 要 “存在先于本质”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中三大论题的其中之一,主要是讲人首先得存在、露面和出场之后,才能说明自身,即自我先于本质。而“人和人的解放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心议题,它包括政治解放、思想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他们都是唯物主义观点的具体体现,对这两者进行相关性研究有助于了解人的本质。
关键词 萨特 马克思 存在先于本质 人和人的解放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The Relevance Study between Sartre's "Existence Precedes Essence" and "People and their Liberation Problems" in Marxism
ZHAO Yiti
(Research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Honghe University, Honghe, Yunnan 661400)
Abstract "Existence precedes essence" is one of three topics in the philosophy of Sartre's existentialism, mainly speaking people must first exist in order to explain their appearances and played, self precedes essence. And "People and their liberation problems" is a central issue of Marxism, which includes the political liberation, the emancipation of the mind and the liberation of all mankind. They are a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the materialist point of view, the relevance of research will help understand human nature.
Key words Sartre; Marx; existence precedes essence; people and their liberation
1 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
1.1 思想渊源
“存在主义”强调独立自主和人的主观经验,分为无神论存在主义和基督教存在主义,是20世纪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丹麦的克尔凯郭尔奠定基督教存在主义基础,既承认存在上帝,又主张存在的实在性,因此在人是否与上帝同在的命题上陷入矛盾。尼采作为无神论存在主义的先驱性人物,提出所有心理动机的基础是生命。但是他陷入的一个矛盾是因为他认为强力本身也是一种动力,那么他所面对的困境是人存在的最高价值即为失去价值。于是,在尼采看来,强力是人存在的唯一价值。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将“存在主义”正式的概念化。他承认人死的可能性,并且生命是有限的,在人的存在中充满着无数的非存在。而海德格尔是萨特的老师,他的思想自然也影响到了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思想。可以说他的“存在主义”既继承了海德格尔“生命有限”的理论,又抛弃了克尔凯郭尔对宗教神秘主义的论断,还延续了胡塞尔对于非理性主义的研究。集众家所长而言之,也奠定了“存在主义”的理论基础。
1.2 主要内容
萨特关于存在主义哲学的落脚点是“存在先于本质”,即要想解决哲学的问题,存在问题是首先需要解决的。在萨特的理论里,存在分为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所谓自在存在即意识以外的其他超现象,它的存在是永远和绝对的,但是并非必然,是一个荒诞的世界,我们永远都无法认知的,为人所厌恶。而自为存在是指与客观相对应的人的主观意识,它既是真实存在的,又由于其的不确定性,具有虚无飘渺性,它既不是东西,却又要成为东西,这种对于现在的矛盾使它虚无。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一方面自为存在给自在存在提供了存在根基,自在存在若不存在,自为存在就将抽象化,自为存在是离不开自在存在而存在的;另一方面,自在存在的本身是毫无意义的,本身不具有区分于其他的自觉性,它的存在意义是由自为存在来赋予的。
在“存在先于本质”中,萨特认为人的基本存在是自为存在,以完全的主观性来推导出其他的哲学论断,由此推导出客观世界的存在性。在萨特看来,人的存在是纯粹主观性的,它并非生来就有。首先是人的客观存在了,然后才有人身上的各种特质,所有后天的主观存在都是首先由人的客观存在来造就的。人在来到这个世界的初始是没有任何本质的,人的存在,都需要通过本质来改造和区分。人后天的所有习性和特征等都是由自身行动的改变,是对首先存在的人的加工和制造。在日后的生活中,我们选择了改变自己,对自己进行加工再制造,然后形成本质,由此来将人和物区分开来。“存在先于本质”强调了人的客观存在和主观意识的改变,同时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地位和尊严。事实上,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也是一种行动主义。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包括三个重要原则,首先是“存在先于本质”,其次是“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最后“自由选择”。“存在先于本质”表明“存在”在前,“本质”在后,也进一步的说明了上文提到的本质的塑造是建立在人首先存在的基础上的。而“存在”首先是自我的存在,如果我不存在,则一切都不存在,即人的自我存在决定了人的本质。而同时他又认为人并非绝对的自由,人无法按照自己意志自由选择,所以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是在自由观的影响下形成的,由此来突出人和物的不同。
2 马克思的“人和人的解放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心议题是关于人的本质“人和人的解放问题”的研究,它也是现代美学的核心研究主题所在。在现代美学中,审美是人的基本需要,因此“美”的本质也就是“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第一个层次是“人的本质”不是一种本体论而是方法论,它和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中的自在存在一样将人和其他的客观事物彻底的分离开来。世界上的众多事物分分合合,既对立又统一。“人的本质”中第二个层次即意识是社会和劳动的产物,劳动是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人的本质在劳动中创造,并由此形成了一个丰富的心理结构。马克思认为人都是群居动物,人居住的世界即“人和人的世界”。我们要想找到人存在的本质,既不能从离群索居的孤独患者身上找到,也无法通过单一的某一种人群找到。而需要到社会中去,在这种个人和社会的联系中,人的存在和人的本质达到一种统一体,这也就是人的本质的第三个层次即个体与整体的统一。综合人的劳动、人和人的世界以及人的社会性之后,得出结论“人的本质是自由的”。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现实而具体的人。社会的主体是人,人存在于社会当中,社会也就是人的社会。前面提到,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首先所谓的“一切社会关系”既包括物质和思想的关系,还包括自然与人的关系。一方面,自然是人创造一切的首要外部环境,是一切劳动创造的基础。另一方面,自然界为人类生产生活所需提供了物质基础。其次这种“总和”并非社会关系的简单“相加”,而是需要对于不同质的东西综合概括与归纳,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后,人的本质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而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关于人的本质问题是历史的、唯物的,而其对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与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是有本质区别的。
既然马克思主义的落脚点在于具体而现实的人,也就意味着人的解放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关于人的本质问题最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人的解放,并不仅仅是一种思想活动,它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展,是一种典型的历史活动。马克思认为人的解放,必须首先要消灭剥削和私有制,建立起公平公正的社会主义关系的公有制。而就政治条件而言,需要建立起无产阶级的人民民主专政。同时,人的解放问题是关于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之间关系的问题,它既是方法论、认识论,又是建设论和改造论。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劳动改造自然和社会。一方面享受着生产力发展的劳动成果,另一方面生产发展的不得当也会阻碍人物质水平的提高。
马克思用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科学的社会主义建设来回答人的解放的问题。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的发展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以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是最伟大的制度,工人阶级代表全人类最广泛的根本利益,只有工人阶级获得了解放,人类的解放才得以实现。而值得注意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简历并不等于说人类解放事业的实现,它只是代表人类的解放事业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起点。人的解放、人的全面发展和以人为本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关于人的本质问题最重要的议题。
3 二者的相关性
毫无疑问的,无论是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还是马克思的关于“人和人的解放问题”的研究,都是坚持唯物的,马克思主义中更进一步的阐述了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的观点。都认为人的存在是一切关系的基础和起源,只有实实在在的人存在了,一切其他的事物才有可能发展起来。都坚持存在的第一性。不论是自在存在还是自为存在,萨特都觉得存在为一切有可能奠定了基础。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里,也有物质决定意识的论断。他强调先有物质,即客观的,实实在在的人存在,然后才会在“人”的基础上通过主观实践,产生意识,即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解放等等。物是第一位的,本质是在物存在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
不同的是,马克思对于人在存在之后的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阐述,即“人的解放问题”。在萨特关于“存在先于本质”的观点中,无论是自在存在还是自为存在,都只是强调存在是一切建立起来的基石。那么在人的存在之后,意识逐渐建立起来。通过尊重客观世界,改变主观世界,从而将主观世界更好的运用于客观存在,并且影响客观世界的存在。但是在存在的基础之上,人的本质虽然建立起来了,但是本质建立之后如何发展生产,使人的存在更有价值没有进一步的阐述。马克思提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发展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人通过发展生产力,适应和改造生产关系而获得最终的解放。用更现代一点的观点来说,最终会实现自我价值,获得社会的尊重,人的本质也就更好的体现出来了。另外,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解放问题”对于现代社会更有现实的哲学意义。我国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我们认清人的本质问题。另外,社会的发展带来各种新思潮的影响,而新思潮的这种行程以及影响也需要我们深化对人的本质问题的探讨。
4 结语
哲学是一门深奥的学科,哲学中关于人的本质的探讨也是层出不穷的。一方面,社会在发展,人的本质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另一方面,人对本质的认识可以反作用于哲学的发展。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和马克思“人和人的解放问题”奠定了人认识人的本质问题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勇.谈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J].沧桑,2011(1).
[2] 黄忠晶.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简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5).
[3] 方丽华.浅谈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
[4] 冯晓宁.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自由[J].世纪桥,2010(11).
[5] 沧南,范湘涛.再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6] 闵建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现代阐释[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