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奶粉产销链怪象
2012-04-29春熙
春熙
国产奶粉品牌完达山近日下发的一则涨价通知,让供应商面临艰难抉择。记者近日走访发现,由于价格、品牌等环节没有竞争优势,不少超市选择不进国产奶粉。但国产奶粉厂家却仍在正常出货,这导致其品牌供应商的积压货品达到数百万元。
完达山近日在一份发给供应商和经销商的涨价通知单上明确表示,完达山决定对乳粉类及米粉类产品价格体系进行適度调整,并要求分销商和终端门店于3月21日前完成新的供货价以及零售价的调整。目前,完达山已经对供应商调高了产品出厂价。
虽然上述调价通知单上没有写出涨幅,但据知情人透露,完达山产品此次将进货价格上调10%,显示在市场终端将上涨12%以上。
“国产奶粉和洋奶粉价格已所差无几,消费者不会为国产奶粉涨价买单。”完达山品牌的一位大型代理商表示,奶粉市场大部分都被洋品牌占领,国产奶粉销量并不理想。由于此番涨价,该代理商已经囤货400多万元。
记者近日走访了北京方庄家乐福看到,该店主要销售进口奶粉,国产奶粉占比较少,完达山在该店甚至没有销售。在物美超市蒲黄榆店内,只有少量完达山产品在售。
北京供货商联盟代表、北京市商业联合会理事姚文华表示,现阶段原材料价格相对稳定,国际奶源价格并未上涨,新西兰作为主要奶粉进口国关税也在下调,乳企业并没有过高的成本压力,在产品配方上也没有过多改变。国产奶粉“带头”涨价是不正常现象,违背了市场规则。
为何冒着积压数百万元货品的风险,仍要从生产商处进货?据一位大型供应商透露,一般情况下,在全部销售额中,有四成都会作为进场费等付给超市。与之相比,供应商每年会和生产商签订销售合同,达到其合同内指定的销售指标后,厂家会替供应商支付卖场终端的条码费、促销费等各项费用。“与其把进场费交给超市,囤货或许是更好的选择。”供应商表示,比如与厂家签订一年100万元的销售合同,其中近40万元的费用需要付给零售终端。但如果进货量已经达到100万元,这40万元就由厂家支付。如果囤货量较大,还可以将产品分配给二三级市场,甚至卖给蛋糕、雪糕等加工厂。这样不但可以保证卖场费用不受影响,同时也能将损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