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园蔬菜社的合作效应
2012-04-29范瑾
范瑾
江苏省兴化市钓鱼镇绿园蔬菜专业合作社于2007年11月由10个社员联合组建,现已扩大到105名社员,示范基地规模1225亩,基础设施累计投入1579万元。近两年来,该社党支部借助合作社这一平台,加强与社员之间的合作,走合作共赢之路。
坚持科技富农,做大做强产业
立足高效农业,发展特色产品。以韩国金色娃娃菜、优秀西兰花、法国西芹、日本野狼系列长茄为主导产品,同时配套生长球生菜、红珊瑚生菜、奶油生菜、甜豆、甜椒、小米椒、紫薯、豆苗等20多个时令蔬菜,基本满足了客户需求。同时全面应用现代农业科技,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目前所有作物全面实行滴灌和微喷灌、采用无土智能化育苗、光感诱杀治虫技术、使用有机生物肥料、温度可控调节技术等。由于应用了这些先进技术,产品既符合了绿色环保的理念,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效益最大化。以娃娃菜为例,每年3茬,全年亩均产值达2万元左右,可实现纯收入1万元以上,是传统农业效益的近8—10倍。
注重科技投入,提升生产水平。合作社坚持把科技投入作为发展重点。为此,该社与上海农科院和河南省南阳绿色食品研发中心合作,使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升。目前该社高薪聘请了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蔬菜专家陈银亮等3名同志,常年负责新品种的研发和应用,同时对员工开展技术培训,使全员生产技术得到提高。目前,合作社还投资210万元,新建一座1.6万平方米的智能化育苗工厂,采用无土基质穴盘水培式和微喷灌式育苗,实现标准化生产和商品化运作。在满足自身种苗需求的同时,又为周边县市基地提供了优质种苗。
实行种养结合,实现循环生产。在抓好特色蔬菜生产的同时,充分利用蔬菜下脚料饲养家禽、家畜,既解决了生产垃圾的去处,又减少了环境污染,并且为蔬菜生产提供优质有机肥料,降低了生产成本。该社饲养草鸡、菜牛、菜鸭等,既增加了养殖收入又降低了成本。同时在园区四旁栽植广玉兰、金桂、红枫、雪松等名贵树木,既绿化园区、美化环境,又增加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坚持品牌强社,增强带富能力
注重品牌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合作社自创办以来,在产品定位上,立足高起点,通过纵横联合挂靠,使产品跃位超市、酒店。国家一级龙头企业“昆明晨农企业集团公司”与该社长期合作,通过他们的指导和帮助,使产品销往上海、杭州、沈阳、哈尔滨等地的精品市场。由于严把质量关,产品已经成功打入 “麦德龙”、“家乐福”、“大润发”超市。并且成功打入上海世博会,受到客户一致好评。新注册的“渭水河”和“润园”牌商标,已经申报有机食品,为提升产品档次奠定了基础。
拓宽服务领域,拉长产业链带。目前,合作社成立了绿园蔬菜配送中心,为相关单位部门做好蔬菜配送工作。在抓好基地发展的同时,注重基地辐射面的延伸。射阳县临海镇、姜堰市的俞垛镇及大伦镇、昆山市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等乡镇成为合作伙伴,生产基地面积达3000多亩,直接受益的农户已超过500户,使蔬菜生产的辐射面不断拓宽,且产业链带不断加长。
坚持合作双赢,实现共同致富
合作社内部实行监事会监督下的理事会管理制度。采取统一经营、目标管理的经营模式,对员工实行绩效挂钩、定额奖惩。合作社紧扣市场,狠抓内部管理,效益可观。在抓好内部规范运作的同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合作双赢。从农民收入看,增长幅度较快,这些社员每亩除得到600元保底红利外(另加国家惠农补贴),还可以得到二次分红。同时还为流转土地的农民提供二次就业的机会,增加工资性收入。
此外,合作社还为留守农村的弱势群体构建再就业平台,许多年富力强、头脑灵活的青壮年男女劳动力多数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是年老体弱的“虾兵蟹将”居多,合作社的创办给这部分人提供了用武之地。如钓鱼村王长友(合作社社员),以2009年为例,他家3亩地流转到合作社一年红利1800元,国家补贴312元,夫妇二人在园区做工一年收入3.1万元,他家的人均纯收入比上年提高3.9倍,人均增收10650元,他高兴地说:“我们这些人已是‘没脚蟹,在家门口也能挣大钱。”
为了使这一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自身健康发展的同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共奔小康的快车道,该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激发全体员工奋力进取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帮助员工学习知識的作用,共享他们的知识资源,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指导作用,从而不断提高员工学科技、用科技的能力。
下一步合作社将向更高层次追求,立足产业化发展、特色化推进的发展思路,努力实现新的跨越。
抓好新品研发,从质量上求突破。在巩固和提升现有主要产品的同时,积极开展新品研发,引进海南的攀吨毛豆、云南的宝塔花、内蒙古的紫甘蓝、四川的夹豆、上海的芦笋等名特优新品种。新组建一个技术过硬、管理规范的专业包装组,使产品质量位居同行前列。
注重人才培养,从提高全员素质上求突破。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从今年起每年选送2名骨干到昆明晨农蔬菜专修班学习,同时购置一批先进的科教器材,内部组织定期培训,全面提高员工技术水平。
扩大辐射面,从带动更多农户致富上求突破。充分利用智能化育苗工厂,在解决好自身用苗的同时,带动更多农户发展高效设施蔬菜生产。目标带动周边县市及本镇5000亩以上的基地,受益农户达1000户以上。积极组建蔬菜合作联社,使之抱团发展,增加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