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课堂“节外生枝”谈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基本素养

2012-04-29李亚平

中小学德育 2012年8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政治课案例

李亚平

课堂教学中,“节外生枝”彰顯了课堂多姿多彩的个性,同时,也考量着教师的教学功底。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须具备良好的基本素养,善于将“节外生枝”变成“节外生姿”,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问题,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案例1】《文化生活》之《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课“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教学片段

教学时,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的中华文化是在腾飞还是在衰落呢?”在教师的预设中,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是具有引导价值的,学生应该能够准确回答。然而,问题抛出后,只有一部分学生积极回应“腾飞”,另一部分学生却起哄式地回答“衰落”!

“哦,还有同学是这样认为的吗?那么你们的依据是什么呢?” 教师一边问,一边找到了应对之策:“既然如此,我们就以‘现在的中华文化是在腾飞还是在衰落?为主题,开展一场小型辩论会,真理越辩越明。”于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愿组成正反方两个代表队(正方:支持“腾飞”,反方:支持“衰落”)。

激烈而精彩的辩论开始了。

“中国曾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自古就战乱频繁,但中国的文化一直在向前发展。”正方代表首先陈述自己的观点。

反方代表不甘示弱:“近代以前的中华文化是指中国两千年以来的儒家文化,这种文化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了。中国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没落或者消失。如今过洋节的人越来越多,关注传统节日的人却越来越少,节日的味道也越来越淡……而一个文化一旦失去其传统,必将走向衰落。”

“洋节之所以能传到中国,而且还被改造,不正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和融合力吗?很多国家都在研究孔子,研究《周易》,这不也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吗?”正方代表针锋相对。

“正如正方所说,别人在学中国传统文化,而中国人自己却不学,还吃洋快餐,过洋节!老人倒在街上没人扶的现象时有发生,乐于助人等传统美德正在消失。”反方代表也振振有词。

“反方也承认世界上有些国家在学中国,这不正说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吗?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因见义勇为而受伤,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反方为何视而不见呢?中国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但这也不正告诫我们要为发扬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而努力吗?奥运会、世博会的召开,神舟载人飞船上天等等,都进一步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这些不都表明中华文化在腾飞吗?”正方代表义正辞严。

随着时间的推移,辩论的趋势开始逐渐向中华文化“在腾飞”倾斜……

下课铃声响了,看着一张张因争论而涨得红彤彤的年轻脸庞,教师充满激情地做了水到渠成的总结和提升。

在这节课上,教师把由学生引起的“节外生枝”巧妙地“甩给”了学生,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观点的机会;更让学生通过辩论深刻地体会到要用实事求是、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和分析问题。如此,将“节外生枝”变成了“节外生姿”,演绎出了精彩的课堂。

【案例2】《政治生活》之《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一课“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教学片段

教学中,教师在呈现了“选择民主监督的方式”与“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的基本知识后,请学生运用这些基本知识结合课本中的案例开展探究活动。

某乡农民刘某拉了一车西瓜准备去县城卖,途中碰到一伙歹徒拦路抢劫,一车西瓜被劫走了。无奈中,刘某和他的儿子跑到派出所报案。听了案情,值班民警说:“现在已经下班了。再说,一车西瓜也不值多少钱,这事我们管不了!”然后扬长而去。

面对派出所值班民警的行为,刘某该怎么办?

这是一个当堂练习巩固的案例,答案比较明确,几乎所有学生都说出了教师所预期的答案。然而,就在教师要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了:“为什么要行使监督权啊,还不是因为政府该做的事没有做好。如果政府把该做好的都做好了,还要监督干嘛!就是聚众闹事,造成事态影响大,根本责任也还在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这个声音是如此的刺耳,所有学生和听课老师都能听到,教师无法忽略它的存在。面对这样一个“明显找茬”的课堂意外,教师该如何处理呢?

“看来××同学对这些问题还存在很多困惑。请问你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没有犯过错误呢?”略微停顿之后,教师问道。

××同学不情愿地从座位上站起来,不屑一顾地回答:“当然犯过错误。”

“那么再请问,你又为什么会犯错误呢?这些错误是你自己发现的,还是你的爸爸、妈妈、老师,以及亲朋好友帮你发现的呢?”教师追问道。

“任何人都难免犯错误,我当然也不例外。有的错误我自己能发现,多数错误是爸妈和老师帮我指出的。”××同学仍然带有抵触情绪。

“说得很好。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的政府机构也在不断改革,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也在不断提升。这点你承认吧?”教师微笑着问道。

××同学沉默不语。

“这么大的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才需要广大人民行使监督权,帮助我们的国家、政府和工作人员纠正错误,加快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充分行使监督权利。你同意我这个观点吗?”教师诚恳地问道。

××同学点了点头。

教师一边请××同学坐下,一边继续分析:“行使监督权是党和国家赋予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公民行使监督权有多种合法的渠道。聚众闹事等不恰当的形式既影响政府机关的正常办公,更影响了其他公民办事。所以,公民不仅要充分行使监督权利,还要正确地行使监督权利。”

……

在这节课上,教师遇到了非常棘手的“节外生枝”。但是,经过调整和思考之后,教师自然顺畅地化解了危机,引领学生进行了辩证思考,进一步深化了教学内容。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巧妙地将课堂的“节外生枝”转化为“节外生姿”,折射出教师良好的基本素养。这两则“节外生姿”的教学案例,体现出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具备以下三方面的基本素养。

首先,思想政治課教师要具有正确的价值导向意识。

当今社会媒体高度发达,信息透明度越来越高,多元价值观和各种负面信息不断冲击着主流价值观。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抵触情绪出现泛化倾向,在课堂上与老师“唱对台戏”、质疑课本知识的现象时有发生,思想政治课越来越难上,教师面临的考验越来越大。

在上述案例中,两位教师都因学生的“出言不逊”面临巨大的挑战。但教师一通过组织学生辩论帮助他们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教师二则沉着应对,立场坚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让学生心服口服。两位教师都表现出良好的基本素养,有效实现了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具有正确的价值导向意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有效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无论学生如何“出言不逊”,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其次,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有多元的知识结构。

思想政治课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社会性和跨学科性,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多元的知识结构,不仅要系统地掌握思想政治课的知识体系与学科规律,还要有渊博的跨学科知识,成为一位内涵丰富、通才型的教师。

案例1中,教师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能组织学生进行开放式辩论,让学生在思辨中认清问题,演绎了精彩课堂。这体现了这位教师本身具有的历史、科学、文学等多元知识结构,意识到只有调动学生潜在的多元知识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案例2中,教师之所以能通过类比“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让学生心服口服,关键也在于其本身具备丰富的生活化知识,而不仅仅是学科知识。

思想政治课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把握,还应该多方面涉猎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相关的跨学科知识,不断丰富知识底蕴,建立多元知识结构,成为一位知识渊博的优秀教师。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如果要给学生一滴水,一般教师需要有一桶水,而一位优秀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则需要一缸水或是“长流水”。

第三,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有高超的教学智慧。

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来武装学生的头脑,使其学会实事求是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思想政治课必须完成的德育任务。因此,在思想政治课上如何把基本观点和理论的教学变成一件学生喜欢的事、感兴趣的事,是对教师教学智慧的考验。

案例1中,教师通过组织辩论会让全班同学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顺利地让学生理解了相关知识点。案例2中,教师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体验,为学生接受、理解新知架构了桥梁,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了桃子”,很好地引起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共鸣。

新课改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知识的建构主体。为了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更好地用理论来武装学生的头脑,思想政治课教师有必要在寓教于情、寓教于乐上下功夫,运用智慧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讲课的艺术,增强思想政治课的魅力,尊重学生的话语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枯燥乏味的理论通过学生喜爱的形式,内化为学生的本体知识。

(作者单位: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2)

责任编辑毛伟娜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政治课案例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如何上好政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