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练习 注重实效

2012-04-29王新

江苏教育研究 2012年8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布置形式

研究教学的有效性,自然也应包括练习的有效性。

练习,《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两个义项:一是反复学习,以求熟练;二是为巩固学习效果而安排的作业。据此,练习的目的应该是巩固学习效果,而练习的形式则应包括所有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储备和能力的一切形式,如作业、实验、考试等。因此,有效的练习都应该有明确的练习意图,有良好的练习效果,本文试以语文学科为例,就如何科学练习,注重实效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练习应“有的放矢”

作为教学必备环节的练习,练习的作用应该是能巩固学科素养,巩固学科知识,巩固学科技能。因而,无论练习的形式如何,都应该有助于三个巩固中的一点,教师在设计和布置练习时,都应该明确练习的意图是为了什么,力求“有的放矢”。缺少明确练习意图的练习,往往会使学生无所适从,摸不着头脑,或者和教学内容脱节,起不到对学科学习的巩固强化作用,除了浪费学生的时间,实在于事无补。

如有老师教学《长征组歌》后,布置的练习题是:熟读课文,学唱《长征组歌》,课外再摘录两首歌词。这一题目实际包含了三种练习,第一是熟读课文,第二是学唱《长征组歌》,第三是再摘录两首歌词。分析这三项练习,其练习的意图都不明确。第一项“熟读”,读多少遍为熟读呢?不如干脆改为“背诵”;第二项练习是学唱,似乎不是语文学科的要求;第三项摘录两首歌词,摘录什么内容的歌词呢?如果不加限制,又怎能保证学生摘抄的歌词和教学内容有关系呢?这种练习实在是语文性不强,和课堂教学关系不大的练习。

二、练习应形式多样,数量适度

练习的目的是为了能提升学科素养,巩固学科知识,提高学科技能。但在实际教学中,考试压倒一切,进而考试取代一切,无论练习的形式和练习的量都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是练习形式的单一性。笔者曾对某校一个年级组的语文作业形式进行统计,结果是抄写字词占30%,抄写规定背诵的语段占20%,抄写文言词语解释占30%。据此统计,死记硬背的练习占了学生练习的绝大多数。再了解学生课后练习状况,答曰,背书。

就语文练习的形式来讲,本身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抄写、造句、问答、默写等常规性作业;听写、朗诵、采访、主持、演讲、调研、辩论等听写作业;看图说话、作文、仿写、缩写、速写、扩写、话题作文、命题作文、自由作文等写作作业;阅读报刊书籍、观看电视电影等阅读性作业。练习形式的多样性,可以使学生得到多方面语文素养的培养,得到语文能力多方面的锻炼。但是,在一切为了考试成绩的思想的指导下,语文练习主要是试卷练习,平时作业也主要是识记性的作业,作文变成中高考是什么题型,平时就作什么作文,可以说,过分的重视考试成绩,已经让语文教学在许多方面异化成争取考试分数的工具,这实在是语文教学的悲哀。因此,语文教学必须端正教学思想,必须具有正确的教学观,必须对学生终身负责,通过多样化的语文练习,使学生真正掌握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文技能。

其次是练习的量或者过多,或者过少。语文素养的养成应该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因此语文练习的量的安排也应该是均衡的,应该遵循日积月累的学科规律。但我们不少语文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语文练习量的安排非常不科学。曾经对某校某语文教师所布置一周的作业作统计,具体情况如下:

1.语文课堂作业:抄写生字并注音45个,每个5遍;抄写词语55个,每个5遍;抄写应默写的语段约150字,三遍;解释文言文加点的字42个,翻译文言文15句;探究和练习问答题12条,答案约350字。

2.语文课外作业:抄写生字并注音25个,每个5遍;抄写词语35个,每个5遍;抄写应默写的语段约150字,三遍;读书心得或小作文三篇,每篇不少于400字;单元练习试卷(非学校统一订购)A卷、B卷各一。

分析这一案例,可以发现,练习的量约在10000字左右,若不考虑学生思考时间,以每分钟30字的速度计算,则约需6-7小时,每天在1.3小时,考虑到初中生每天约三四门课有作业,这个作业量显然是过多的,学生除了完成规定的书面作业外,自由阅读、观看影视显然是不可能的了。据了解,这并不是特殊的例子,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当然也有教师布置作业过少的。语文练习过多的量并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水平,相反的会使学生产生逆反情绪。我们应该强化这一方面的研究,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从所教班级的学生实际出发,科学确定语文练习的形式和量。

三、练习应注意阶段要求和可操作性

教师布置练习本应该考虑所布置的练习是否和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能力相适应,在学科知识系列中处于哪一个段,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现在许多试卷初一、初二、初三都能做,甚至初一学生刚进校,有些老师就拿部分中考试题让学生练习,全不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实际状况。

任何学科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都有一个序列,循序渐进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设计学生练习(包括试题),必须考虑到知识点在学科知识序列中的阶段性,考虑到知识的前后衔接,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设计。超越学生知识实际的练习、试题只能是增加学生学习的困难,极有可能造成学生厌学、放弃学习。

练习不单要注意知识的阶段性,还应该注意练习的可操作性。所谓练习的可操作性,就是布置练习时必须考虑到学生是否具有完成练习的必备条件,是否可以具体操作。这种可操作性包括时间上是否可行,地点上是否允许,是否具备完成练习的知识及物质条件,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所布置的练习必定是空练习,往往是有布置而无结果。

从时间上来说,布置练习必须考虑完成练习所需要的时间,平时作业每日在半小时左右为宜,因为学生不是只完成语文一科的作业,需要过多时间的作业,学生很难保证完成的质量。从地点上来说,布置练习时应该考虑学生完成练习是否受到具体的环境限制。有老师教学《端午日》一文,布置的练习题为:如果你也在岸上看他们赛龙船,或者你就是龙船上的一员,你会有什么联想?有什么感受?如果单是凭课文叙述,而没有身临其境,要较好地说出自己的联想感受,恐怕是不可能的,更不要说今日许多学生根本不知赛龙船为何物。从物质条件上来说,布置练习必须考虑学生是否具备完成练习必备的物质条件。比如常见的上网查询什么资料,发个短信电子邮件等等,对于那些家中没有电脑或者未使用互联网的学生来说,真不知道他如何完成。教育是公平的,布置练习,同样应该对所有的学生是公平的,尤其是重大考试。

所谓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主要是因为练习量过大,练习内容过多。在基础教育中,要实现减负的目标,就必须对练习加以研究。练习必须科学有效,否则极有可能适得其反,造成教学效益低下,不但教学成绩得不到提高,而且还会给学生身心健康带来伤害。

(王新,泰州市海陵区教育局教研室,225300)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布置形式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品读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基于本体的学科知识门户语义服务机制研究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