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荆门农谷革命

2012-04-29

中国经济信息 2012年8期
关键词:农谷王玲荆门

农业产业化未来的构想,正在湖北荆门成为现实。“中国农谷”的中部实践,势将为中国农业的未来开辟出一条新路。

本刊记者张兴军

农业之于经济的引擎地位,已经不止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同。2011年11月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著名投资人、量子基金创始人吉姆?罗杰斯曾对中国媒体表示,非常看好中国农业发展的未来。

罗杰斯的论断是基于这样的逻辑:中国政府近几年不断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将促使农业更好地发展。同时,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农业人口比较大,农业人口较年轻,更有发展前景。罗杰斯的论断,含有一种隐在的应对金融危机的避险思路,相对于其他风险较大的行业,农业无疑是未来发展的潜力和趋势。

这个国际著名投资人的论断,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外部的声音,相关的资本与流动性,实际上已经开始布局中国农业,寄望着未来十年中国农业的发展与收获。

过去近十年来,中国粮食生产连年递增,如今近6亿吨的年产量,已经占据世界总产量的22%份额。走过传统农业的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业现代化道路上踌躇满志的中国人正在探寻一条新路。实际上,这条新路,正是中国第一产业跻身世界水平的必要之举,也是应对阶段性危机的有效战略。

客观而言,外界对于中国农业的普遍看好,加之政府近年来在水利等领域的投资注重,已为中国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源自湖北荆门“中国农谷”的构建,正是在这些凝聚天时、地利的国内外的良好背景和趋势下应运而生的。

农谷构想

事實上,“中国农谷”从最初的构想到上升为湖北省省级战略,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回溯这一概念诞生的始末,一个重要的地方不得不提,那就是湖北荆门的屈家岭管理区。屈家岭管理区的前身为“五三农场”,即湖北省最大的国有农场,从1952年开始垦建算起已经有60年的历史。2001年11月时,成立了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

屈家岭管理区位于湖北省中心地带、江汉平原与大洪山余脉的交会区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屈家岭管理区水路交通也十分便利,距离武汉、西昌等重要城市仅百余公里。可以想见,荆门市对于这个220平方公里的华中农业重镇,所赋予的在农业产业化方面的构想与筹谋。

2009年年底,华中科技大学张培刚、张健华教授等人,正式着手编制《屈家岭管理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在这个规划中,规划者们首先提出了“中国农谷”这一划时代的概念。归结张培刚和张健华教授的“中国农谷”概念,是借屈家岭管理区为代表的华中地区农业区域的既有优势条件,承国家农业科技大发展战略东风,通过科学的发展规划,以开农业科技化、产业化先河,进而将屈家岭管理区打造为全国先进的农业示范区。

而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荆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玲看来,中国农谷更是一种革命性的农业嬗变:中国农谷姓“农”不惟“农”,在“谷”不在“农”。在科学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农谷应该是产业之谷、绿色之谷、创新之谷和富民之谷。

“中国农谷”的布局率先落子华中尤其是荆门地区,与当地的历史、地理条件和政府的重视均密切相关。荆门市市委书记王玲介绍,长江流域是我国现代农业七大重点推进区域之一,中部地区亦是国家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明确提出了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径与目标。文件中中指出,鼓励有条件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推动其他地区加快发展,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到2020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优势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从荆门市的农业基础来看,正是国家所大力希望支持和有望在现在农业方面进一步破题的“有条件”地区。江汉平原位于长江中游,面积6.5万平方公里,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行政区划辖38个县市,总人口2678万,占湖北省的46.8%。江汉平原得中独厚、得水独厚,是我国中部地区土壤最肥沃、湖泊分布最密集、交通最便捷的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历史上所谓“湖广熟、天下足”,其中的“湖”主要就是指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构成的两湖平原。

实际上,荆门对于“中国农谷“的重视程度本身,一方面说明了农谷的未来市场空间,同时也由当地农业发展现状所决定。王玲书记分析,近些年来江汉平原的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受多种因素影响,现代农业体系还没有建立,农业综合优势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传统农业大而不强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一些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难题尚待破解,农业发展方式亟待转变,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和全国主要农产品优势区的发展水平,仍然显得比较滞后,于是,加快发展和实现后发赶超的目标便寓于农谷的设想之中。

回溯历史可以发现,我国从1998年以来便提出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并积极支持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十余年来也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效。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众多的农产品仍不过关,缺乏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大部分只能面向国内消费者。

而伴随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业人口转而成为新的城镇人。农业人口比例的降低,客观上促使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农谷“的探索,正是解决好城镇化背后诸多问题的有益举措,所以也受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委的高度重视。

早在《屈家岭管理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完成之初,即通过了来自国家农业部、湖北省农业厅、发改委,以及武汉大学和话中农业大学等单位的11位专家的批复和肯定。从那开始,一股学习宣传《规划》之风也从屈家岭扩散开去。科学实践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从屈家岭肇始,继而扩散至华中6.5万平方公里的江汉平原。中国农谷的设想,正是在这股风起云涌、方兴未艾的农业现代化筹谋中付诸实践。

2011年7月,湖北省委对中国农谷建设做出重要批示。2012年2月,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建设中国农谷是湖北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全省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省级战略。

产业未来

中部是中国的缩影,湖北是中部的缩影,荆门是湖北的缩影。当前,我国“三农”工作面临着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增收、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诸多深层次矛盾。荆门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的佳绩。胡锦涛总书记在湖北视察时要求:湖北要努力建设农业强省,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

荆门自然禀赋优越,土质好、水源好、环境好,农产品量大质优,既是国家粮食主产区,又是湖北省唯一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中国农谷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同时,境内有山、有岗、有平原,又有水田、旱田和林地,是一个能够代表中部地区农业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农业作物类别的典型区,在这个地方打造中国农谷,对于引导、促进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发展具有典型的标本意义和示范意义。

集产业化、创新、富民、绿色于一体的农谷建设实践,正是中国未来农业产业化的趋势,也是未来中国农业由粗放到集约,由劳动密集型到大型机械化的发展方向。

中国农谷建设从构想到实施,从屈家岭到全域荆门,从发展措施到发展战略,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不断升华、不断完善的过程。王玲书记介绍,中国农谷未来的建设,不仅是科技兴农的重要突破,也将有利于解决现阶段我过“三农”领域所存在的掣肘和难题。作为农谷革命的开拓者,荆门的设想显然不仅于此。他们未来的构想,是将这一华中地区的农业样本,进而成为全国农业开拓的新力量,由点及面地推进推进中国农业整体的现代化革命。

首先,建设“中国农谷”,可以有效破解中部地区的“三农”问题,对于引导、促进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发展具有典型的标本意义和示范意义。当前,我国“三农”工作面临着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增收、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诸多深层次矛盾。

荆门既是国家粮食主产区,又是湖北省唯一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中国农谷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在荆门打造中国农谷,对于引导、促进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发展具有典型的标本意义和示范意义。

第二,建设“中国农谷”,将有利于探索中部地区“三化同步”发展的新模式。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不协调、不同步的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也是中部地区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荆门是以重化工业为重点的国家老工业基地,这种具有中部典型特征的产业结构在支撑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给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在新的形势下,经济发展方式如何转、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如何走、共同富裕如何实现,没有现成可资借鉴的模式。

“建设‘中国农谷,将‘三篇文章一起做、‘三个难题一起解,推动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可为中部地区推进‘三化同步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王玲书记说。

第三,建设中国农谷,有利于探索中部地区“两型”社会建设的新机制。中部地区中等城市是城市化、工业化扩张的中心结点,处于工农交融和城乡统筹区,又是我国农业主导核心区域,在中部崛起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重庆和成都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短短五年时间,各项改革取得明显进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这段时期不仅是这些地方经济增长最快、社会进步成效最明显的时期,也是农业发展最快、农民得实惠最多、农村变化最大的时期。建设中国农谷,打造中国农业创新的“深圳特区”,将突破落后发展观念的束缚,突破粗放发展模式的束缚,突破传统体制机制的束缚,为推动全国深化改革,建设“两型”社会,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农谷战略

某种程度上说,荆门的农谷革命是国家大农业战略的重要分支,也是发挥地区积极性,积极探索科技农业未来产业化道路的科学举措。从屈家岭的实践到“中国农谷”构想的出炉,再到“中国农谷”上升为湖北省级战略,荆门市在华中地区脱颖而出,顺势待发,筹谋着一场中国式农业科技革命。

事实上,这种在省、市政府的支持下而进行的科学实验,亦是在国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大背景下进行的。近些年来,国家对于三农的支持一直重视有加,无论是从政策还是资金方面,都处于前所未有的增长趋势。

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一次聚焦农业,强调“把农业科技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文件的一半篇幅涉及到“农业科技”的关键词,明确了未来要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实际上,此前包括十七届五中全会等会议和国家重农惠农的相关政策,已经为农业的科技化和产业化提供了必要的政策支持。及时的政策支持和华中良好的地区优势,使荆门的农谷规划已经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优势和前提。农谷构想的实施者和领导人,也已经为未来中国农业描绘出了一幅清晰的农谷未来景象和阶段性发展战略。

对于在农业产业化方面率先破题的地区之一,荆门市将“中国农谷”的实践放在了尤为重要的地位。

“我们将把‘中国农谷建设作为引领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战略,全地域、全产业、全体系强力推进,使其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具有核心价值的城市品牌。”王玲书记说。

具体到操作层面,王玲书记从指导思想、空间布局、主攻方向、发展路径和发展目标五个方面加以细化地依次阐述。

首先是坚持“三化同步”,充分发挥工业化、城镇化的带动作用,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要素集约集聚、三次产业高度融合、经济生态协调发展。

其次是坚持全域覆盖。按照优势优先,错位发展的思路,以屈家岭为先行区,其他县市区为主体功能区,实行全域一体、全域统筹、全域发展,进而影响整个江汉平原。

第三是坚持泛农发展。坚持以“农”为魂、以“农”为本、以“农”为形,突出农业特色,拓展农业功能,集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农业文化、农业旅游、体制机制创新于一体,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第四是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用开放的思维、市场的办法、改革创新的路径,创新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土地利用流转机制和环境保护机制,推进中国农谷建设。

第五是坚持打造“四区”,围绕“全国一流、全省样板”的目标,着力着力建设农耕文化展示区、农业科技先行示范区、农业生态旅游区、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打造产业之谷、绿色之谷、创新之谷、富民之谷,全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争创国家“三化同步”发展示范区。

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国农谷”建设,已正式将其上升为省级战略并明确由荆门实施。如今,“中国农谷”建设在荆门风生水起,已成为引领荆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一面旗帜。据王玲书记介绍,“中国农谷”建设总体规划和各项特色划正在紧锣密鼓地编制。荆门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已成功注册了“中国农谷”的一系列网络域名,并组建了“湖北农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此同时,国家工商品牌注册亦正在进行。

随着“中国农谷”品牌效应的日益彰显,以荆门为代表的华中地区的知名度也受到外界的普遍重视。王玲书记表示,在中国农谷的效应下,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投资者开始纷纷慕名而来,并明确表明投资意向。

王玲书记坦言,荆门乃至江汉平原的农业战略地位的取得,一方面是源于優越的地理条件和既有的农业基础,同时更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历届中央领导对华中地区农业的重视和相关支持政策的落实,成就了如今华中地区农业优势地位,未来华中农业的崛起和更上一层楼,仍然需要国家的重视,进而实现点面联动,掀起一场集科技和产业化为一体的农业革命。

王玲书记也就江汉平原设立以荆门为核心的“中国农谷”试验区提出两点深远的建议:一是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给予高度关注和重视,组织专业人员调研论证,及时将“中国农谷”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和国家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国家“十二五”总体规划。

二是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大对江汉平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在基础设施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科技创新、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等方面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特别是将荆门作为核心区给予重点支持,使其能够为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三化同步”发展起到应有的探路和示范作用。

猜你喜欢

农谷王玲荆门
2021年晋台特优农业农谷论坛举办
山西农谷大讲堂开课
少年追梦郎
山西农谷:让『好米』变『名米』 『名米』卖『好价』
少年追梦郎
“南菜北种”花开农谷
能源管理系统在荆门石化的应用
菊逢盛世,韵满荆门 第十二届中国(荆门)菊花展览会侧记
《李白·渡荆门送别》
行书·李白《渡荆门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