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思考
2012-04-29张宠赵然
张宠 赵然
一、优势和劣势
(一)保定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优势
首先,保定具有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地域优势。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北距首都北京141公里,南距省会石家庄125公里,东距天津155公里。这三大城市距保定都不过约两个小时的车程,开展一到数天的短期旅游非常便利,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游客资源。这是保定开发民俗文化旅游的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
其次,保定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千百年的文化史积淀了保定特有的民俗文化。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是保定开发民俗文化旅游的又一大优势。
第三,近年来,保定与京津石等地旅游经济等方面的合作不断加强。主动寻求与京津石等地的合作,向京津石等地学习,对于保定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展,以及保定文化名城建设的总任务,无疑是一条事半功倍的好途径。
(二)保定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劣势
首先,已开发的民俗文化精品不多,大都处在一种毫无组织规划的自发状态。
其次,对特色民俗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许多游点在网络上所做的宣传,只有几段很短的介绍,最多再加上几张照片,完全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许多保定人引为自豪的民俗文化,外地人却知之甚少。即使听说过一些,也仅仅停留在概念的层面,根本不足以引发人们前来保定旅游的兴趣。
再者,一些民俗文化资源自身单独可开发性不高。例如特色小吃,恐怕很少有人会仅仅为了吃一个驴肉火烧而跑来保定一趟。这就需要我们在开展民俗文化游的过程中,努力寻求各民俗文化间的合作。
二、保定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途径
(一)认识民俗文化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在我们源远流长的民俗礼仪中,婚姻习俗,最为繁缛,也最为有趣。千百年来,这些礼俗随着人们观念的更新而不断变化,它从生活的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民的心理、德行和品格,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具有强烈的地方和民族色彩。许多场面本身,就是一幅美好的民俗风情画,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保定悠久的文明史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置身其中,能让人真切地感知到纵贯千百年的文化传承和跨越历史长河的生命延续。民俗文化中整合了民族的、道德的、历史的、宗教的、哲学的、政治的诸多因素,历久而弥新,是体现一个地区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方面。因而,从市政决策的高度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开发、利用和宣传进行规范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二)发展民俗旅游是利用民俗文化建设保定文化名城的重要方面
民俗和旅游历来就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民俗文化游的意义与价值在于体验原汁原味的异地文化情调,古老隽永的神话故事、宗教祭祀、民间歌舞、节日习俗、服饰饮食、婚葬嫁娶、民族工艺、建筑形式等等,怎能不让游人流连忘返。国内一次抽样调查表明,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的是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占56.7%,这一数字充分说明民俗旅游的巨大魅力和发展潜力。
(三)要充分发挥民俗旅游的作用,还应将之与其他形式的旅游有机结合起来
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是发展民俗旅游的重要依托。我们在发展民俗旅游的过程中,要注重民俗文化与其他形式旅游资源的有机结合。民俗风情与山水风光、名胜古迹等合理地配合穿插,比起单打民俗风情游,在获取经济效益和弘扬地域文化等方面,均可收到更加显著的成效。
三、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功用
(一)民俗旅游资源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带动经济的更快发展
旅游搭台,经贸唱戏,是已被无数实践证明了的较好的运作形式。我国具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改革开发以来,旅游业发展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旅游资源优势正在逐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目前,都市郊区民俗村的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二)对民俗文化的发掘、研究和开发利用,可以传承保定优秀的历史文化,弘扬保定文化名城精神
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我们既保存和继承了现有的民俗遗产,又能更深入地研究民俗,弘扬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并在生产生活中创造新的民俗文化。
经济效益是开展民俗风情游的目的之一,负效益和低效益的开发都是不可取的。但民俗文化作为历史文化的一部分,不应该仅仅是用来出售的。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赚钱,而破坏了当地安居乐俗的和谐生活方式,丧失了自己的民俗文化特色,进而在长远角度上破坏了旅游资源特征,无疑是杀鸡取卵、得不偿失的愚蠢行为。
四、保定发展民俗
文化旅游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在保定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存在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民俗文化旅游所蕴含的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巨大价值,使之在全球旅游业中日益成为热潮。这对保定民俗游的发展,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顺势而为,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姑且不论贵州、云南、西藏等地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游开展得如火如荼,单就保定周边地区来看,我们的民俗旅游发展也处在相对落后的地位。
保定要迎接这种挑战,打造民俗旅游精品项目是必经之路。要打造旅游精品项目,必须依靠政府的支持。首先,政府要制定明确的政策,作为民俗旅游开发的宗旨。其次,政府应协调文化局、旅游局等相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考察,指定民俗开发区,确定精品民俗旅游项目,有组织有规划地开发一条龙似的旅游服务,促进各民俗文化间的相互合作,使之形成较大的规模。政府的支持还应体现在经费的投入上,交通的便捷、房屋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媒体上的大力宣传,都必须有充足的资金,这是单纯依靠民俗开发区的基层筹集办不到的。
民俗文化的美是那样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它的美,核心在于人的美。它美在人的外表,更美在人的精神;它美在今天的生活中,更美在世世代代走过的那悠远的岁月。保定市要建设文化名城,应充分认识到民俗文化所具有的隽永的魅力。我们要开拓思路,探索民俗文化旅游的新模式,摸索民俗文化促进保定文化名城建设的新途径。
注:保定市2009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保定民俗文化资源在建设文化名城中的保护和利用”(200902120)成果
(作者简介:张宠,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赵然,保定学院信息技术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