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色彩.空间.激情

2012-04-29马钢安娜

飞天 2012年8期
关键词:立体主义毕加索蓝色

马钢 安娜

一、蓝色与玫瑰红——流淌在

成长中的血液

蓝色:象征静穆,巨大的寂静,是靠近无限的颜色,同时也是人体内代表忧郁、伤感及初始体验的颜色。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语言中有关于颜色的阐述,蓝色代表的就是原始乡愁、理念的颜色。玫瑰红:与女性、细腻、人间有关。它代表甜蜜,同时代表着幽柔、鬼魅以及美。在形态上,它意味着饱满与成熟。两种颜色承载着毕加索由蓝色时期那种无望的深渊中抽离,摒弃贫病交迫的悲哀,投入玫瑰时期的成熟与坚定,对人生百态的兴趣、关注及对生命力的信心与追寻。

毕加索十四岁与父母移居巴塞罗那,接触了当地的新艺术与思想。然而正当他跃跃欲试之际,却遇到西班牙殖民地战争失利带来的人间悲象,受到朋友卡洛斯·卡萨吉马斯的自杀影响,使得他步入人生的低潮——蓝色时期(1901-1904年)。兴奋与绝望的双重刺激,潜意识里孕育着忧郁动力。毕加索蓝色时期的画作常以蓝与蓝绿的色调为主,极少使用温暖的颜色,显现出阴郁的悲凉。在卡萨吉马斯死后,1901年秋季,毕加索创作了几幅他的肖像,1902年完成“蓝色自画像”;并于1903年完成了生平最忧郁的作品《生命》,现收藏于克里夫兰美术馆。忧郁的情绪并蔓延到了知名的蚀刻作品《俭朴的一餐》上,描绘出一对身形消瘦的男女坐在一张老旧桌子前。蓝色时期,毕加索常使用“失明”题材,像《盲人的晚餐》《赛乐丝汀娜》等都是代表作品。同时,他创作了许多以骨瘦如柴的母亲与孩子、娼妓与乞丐的形象,用色阴暗,以浓郁的蓝色调表示贫老与孤独的苦难。

在巴黎的一个飘雨的日子,毕加索邂逅了甜美爱情,滋润与软化了这颗固执颓丧的心灵,《坐着的裸女》缓缓地燃尽沉沦痛苦的蓝色变为轻快的粉红,此时整个画风开始有了跳跃的情绪,膨胀着幸福的温存与情感归属的喜悦。玫瑰时期(1904—1906年)的作品,整体色彩的丰富充盈,通过街头艺人、杂耍艺人及风华正茂的妇女体现出和谐的美感与细微人性的关注。在《穿衬衣的女子》中,一袭若隐若现的薄纱衬衣,轻柔地勾勒着自黑暗中涌现的侗体,坚定的延伸,流露出年轻女子的傲慢与自信。1905年创作《拿烟斗的男孩》鬼魅般地流动着幽柔、细致、隐约的美感。整体气氛幽静、神秘。

二、分解与重构——构建空间

观念的新秩序

毕加索是天才,他渴望去毁灭,恣意放纵。他把空间中的一切事物全部粉碎,再把重新整合,赋予它们新的生命。20世纪再没有谁能够像他那样不安分,那样彻底的创作自由;他摧毁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错乱地将它们重新整合,随意地创造了画布上的新秩序。毕加索破坏了空间,也创造了空间,在不断探索变异的艺术手法中迂回前进,成就了他自己艺术。

1906年,毕加索结识了“野兽派”泰斗马蒂斯,在他家中看到来自非洲的黑人雕塑,深受非洲原始艺术的影响,一改的明丽色彩,创作了《斯坦因画像》,从“粉红时期”一举跃入“立体主义”。从画中可以看出毕加索强调几何造型,画像中的手是写实的,而脸却宛如非洲土著的面具。他前后请斯坦因做了80余次模特,最终还是在没有模特的时候通过“解构——联想——重构”完成,许多艺术评论家把这幅画誉为毕加索的“蒙娜丽莎”。

《阿维奴的少女们》是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代表名作,油画纵横都超过两米,画面由5个裸体妓女构成,可以从多个角度呈现出人物造型的立体感。在画中,毕加索大胆地将人体分割表现,使瘦削尖锐的形体如同爆炸的岩石横切面,洋溢着原始的气息,超出空间限制,给观赏者开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高度地结合在一起。它不但是毕加索发现独特世界的第一步,还被誉为20世纪造型艺术的里程碑。

毕加索汲取了西方古典艺术成果,非洲艺术、塞尚艺术、几何美的观点和东方艺术中的空间观念和结构观念,创立了立体主义艺术。这不仅是绘画艺术造型手段的改变,更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的改变。他理性地排列和连接那些短促而奔放的块面,获得一种明晰剔透的新结构。随着探索的发展,从1912年到1914年毕加索进入了综合立体主义时期,他开始以拼贴的手法进行创作,不要去描绘客观物体的外表形态,而是把客观物体引入绘画, 急欲突破空间的限制。首张拼贴作品《藤椅上的静物》与1913年的《吉他》,都是以拼贴手法实现立体主义的最佳诠释。

三、生活情感与创作激情——感召线条与灵魂的魔力

法国诗人阿拉贡这样评价毕加索:“他的一生隐含着100年来艺术发展的奥秘,也体现了当代人类艺术的基本精神。”毕加索在长达七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从不受任何羁绊,满怀激情,画法多样,风格迭变。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然后又回归到现实主义,在艺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如果想要了解人类艺术的真正本质,想要感受毕加索艺术跳跃的脉搏,就不能不翻阅毕加索的情感生活。西班牙拉丁民族的生活风尚和拉丁文化哺育了他的浪漫激情,生活的激情和情爱的温暖给了他天才的灵感,80岁时还在高唱爱情颂歌。

毕加索认为,世界上最接近宇宙奥秘的便是极度危险的异性。爱情在毕加索绘画中的影响非凡:玫瑰时期与费尔南德·奥利维叶;新古典主义时期与奥尔佳·伊娃;超现实主义时期与玛丽·德瑞丝;《格尔尼卡》与朵拉·马尔多。他每一次画风的转变都与爱情有关;每历经一次新的爱情,艺术就会有一次新的飞升。1913年作品《坐在扶手椅里的女人》中艾娃的脸变成了一条垂直的裂缝,人物形象充满淡褐、粉红、胭脂红等色彩,表达了毕加索对情人的美好暇想。1927年作品《梦》中大部分对德雷莎的肖像画和线描都是充满性感的,记录了玛丽-德雷莎·华特与毕加索初在火车站相遇、相处的超现实主义梦境,弗洛伊德学说是这些作品的轴心。弗兰丝娃·姬洛在《情侣眼中的毕加索》中写到:“他需要一个缪斯,一个能启发他灵感的女人,一个在他的生活里走来走去的生命。正是这个人的存在,使他找到色彩的和谐、光与影的对比以及线条和符号等等一切自然的魔力,并以此来展现身体和灵魂的联系。也正是这些联系,促使毕加索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创新。”

情感赋予他最直接的灵感,最强烈的激情。1937,德国空袭西班牙巴斯克小镇格尔尼卡,1654人丧生,全世界为之震惊。毕加索以悲愤的情绪创作了大型油画《格尔尼卡》。垂死长嚎的马、慌乱奔逃的脚、仰天呼号的人、断剑张臂的士兵、死去的婴儿和哭啕的母亲……毕加索以蓝色、浅青、浅灰、黑色基调对照刻画了残暴、痛苦、绝望和恐怖的战争悲剧,也象征着正义者的抗议和呐喊。

毕加索的艺术表现则代表了西班牙男人的阳刚之美,他的画中充满隐喻,充满前卫艺术创新精神,然而却从不放弃对现实生活情感的表现,西方文化和东方哲学给予他同质的感召,杂糅和奇妙组合成就了人世间的传奇——毕加索。

(作者单位:马钢、安娜,沧州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立体主义毕加索蓝色
立体主义绘画的先驱
《梦》和毕加索
蓝色的祝愿
蓝色的祝愿
立体主义迷宫
毕加索之夏拾遗
《牛》毕加索
看不懂没关系
蓝色使命
用几何体表现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