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中斌:化作春泥更护“竹”

2012-04-29陆睿郭培元

当代党员 2012年8期
关键词:梁平县竹园梁平

陆睿 郭培元

【科教兴渝】

——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快培养和引进多层次、高素质和实用型人才;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直辖15年来,重庆逐渐步入依靠科技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并逐渐成为长江上游的科技创新中心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

2011年底,梁平县栽种竹子45万多亩,带动当地群众人均增收1800元。

在这片竹海里,重庆市科技特派员、梁平竹子研究所所长温中斌已经“畅游”多年……

竹之困

2008年第一场冬雨,浸淫着梁平县竹山镇猎神村的连绵竹海。

置身于160亩竹园,竹子栽种大户陈宗寿从头顶凉到脚心。

“今年竹子产量还是低。”陈宗寿小声念叨着,像在自言自语。

这一年,陈宗寿栽种的寿竹亩产刚过1000公斤,只能卖600元左右;白夹竹更少,亩产仅有约500公斤,最多只能卖到300元。

陈宗寿所在的梁平县素有“重庆竹资源第一县”之称。2007年,梁平县将竹产业提升到地方战略高度,计划在五年内形成50万亩的竹林栽种规模,打造“西南竹海”。

却不想,宏伟计划启动伊始,就遇到了难以跨越的瓶颈——梁平县原有的20多万亩竹林产量始终提不上去,新培育的竹林也陷入低位徘徊的困境。

“为什么产量就是提不上去?”陈宗寿急得直跺脚,“再这么下去,就沒人栽竹子了!”

就在这时,温中斌走进了陈宗寿的竹园。

打破瓶颈

2008年第一场冬雨,让一支野外工作队的队员们个个浑身湿了个透,却浇不灭他们心中的火。

这群人来自梁平竹子研究所。在梁平县竹海林场的莽林中,一行人披荆斩棘、风餐露宿,只为一个目的——寻找优良竹子种源!

为首一人,身材微胖,戴一副金丝边眼镜,他的名字叫温中斌。

从1991年开始,温中斌一直在竹海林场工作。直到2007年,一纸调令将他送到了一个新战场——为了推动竹产业发展,梁平县成立竹子研究所,温中斌任所长。

一上任,温中斌就立即展开调研。寻找种源随即成了他的首个目标。

“找到了!”2008年冬天,竹海林场原木沟管护站,一声欢呼响起。

只见温中斌趴在落叶堆里,抚摸着一株寿竹的生殖器官——母鞭。

“瞧这色泽,多好!瞧这直径,多粗!”温中斌如获至宝。

2008年,梁平竹子研究所取得了“埋鞭育苗”技术的关键性突破。这项领先全国的技术随即在全县推广,让上万名竹农获益。

在这一过程中,温中斌走进了陈宗寿的竹园。

助农增收

2011年初,陈宗寿的竹园。

作为科技特派员,温中斌一直在进村入户,为乡亲们提供技术指导。

这天,他来到陈宗寿的竹园。

“老陈,我给你出出主意。”仔细检查过竹园,温中斌说,“我们所里有三项新技术,你可以试用一下。”

在攻克种源难关之后,温中斌团队又向技术难关发起冲锋。

针对梁平主要种寿竹和白夹竹的现实,温中斌团队集中力量,逐一打通了下种、移栽、出笋、除杂等技术环节,相继研发出了“寿竹丰产培育技术”、“白夹竹低效林改造技术”、“新造寿竹丰产栽培技术”等三项国内领先栽种技术,建立起完善的栽种技术支撑体系。

陈宗寿很快就从中获益。

2012年4月,又到竹笋萌发时。

陈宗寿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今年生的竹笋,个大饱满,质量和数量都今非昔比。

“今年产量至少能增加30%!”初略目测了一下,陈宗寿喜出望外。

过去一年,陈宗寿在温中斌指导下完成了低效林改造。改造后的第一年,预计将增产30%;在改造后第二年,寿竹预计将增产80%,达到亩产18000公斤,白夹竹产量也将翻一番——届时,他的收入也将翻一番!

在全县,陈宗寿的喜悦正在不断复制——截至2012年初,由温中斌团队直接培训的农户超过万人,间接培训农户20万人次以上。温忠斌亲手培养了竹业科技能手100多人,科技示范户上千户。通过培训,竹产业新技术被推广到30多万亩竹园,满足了全县竹业种源和技术需求。

雨后春笋

2009年12月,贵州省桐梓县瑞雪飘飞。

茂密的天然林里,温中斌和几位同事顶风冒雪,寻找一种罕见的竹种——金佛山方竹。

在林子里钻了七个多小时,他们终于找到了。

这株竹子随即被运到梁平,安置在“中国?梁平竹博园”。

2008年,为增强竹产业的可持续动力,梁平出台了竹博园计划——收集同类生态环境下的宜生竹子种类,通过本地化栽种,充实梁平竹产业基因库。

为此,温中斌团队跑遍四川、云南、浙江、贵州等十多个省市,先后收集到200多个竹子品种,并全部实现了活体样本的本地化栽培。

“我们会继续收集,直到形成拥有300个品种的基因库。”温中斌说道,双眼熠熠生辉。

五年多来,温中斌和同事们一直这样默默奉献。而正是这份奉献,让梁平竹产业雨后春笋般蓬勃崛起。

2011年1月,梁平被中国竹产业协会、国际竹藤网络中心联合授予“中国寿竹之乡”称号。

2012年初,梁平竹子栽种面积超过45万亩,比2007年翻了一番,带动当地群众人均增收1800元,基本建成了“西南竹海”。

作为梁平竹产业科技工作者中的杰出代表,温中斌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联合授予“UNDP项目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

百姓心声

“我多年养鸡,鸡病防治一直是难题。前些天听了县上举办的免费农技讲解课,这个问题终于解决了。今后我能放心养鸡了。”

——巫山县龙井乡桂花村75岁的养鸡大户刘继富

“我现在住在寄宿制学校,有老师全天候照顾我的学习和生活。这让我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这次考试我数学考了91分,语文考了85分。”

——丰都县北京青年希望小学学生高柳蓉

“刚入学时,我也曾为就业前景感到迷茫。但后来我发现,中职学生就业前途很光明。现在,我已经完成实习,即将踏上工作岗位。”

——渝中职教中心建筑装饰班学生陈婷婷

大事盘点

1997年6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科教兴渝”战略。

1999年11月,第一届中国重庆高新技术成果及产品展示交易会成功举行。

2001年6月,市委一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实施科教兴渝战略的决定》。

2003年6月18日,重庆大学城正式开工建设。

2006年8月,市委科技工作委员会挂牌,重庆成为全国第四个成立科技工委的省区市。

2007年9月,我市“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督导检查,“两基”覆盖率达到100%。

2008年7月24日,教育部与我市签署《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

2008年8月,市政府出台《重庆市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2009年1月1日,重庆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正式实施绩效工资。

2010年4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重庆被评为教育环境竞争力全国第一。

2010年12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了直辖以来第三次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公布了《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011年7月,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十二五”科学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2012年5月,重庆市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举行,会议印发了《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

重要数据

截至2011年底,重庆科技成果登记数量达1017项,首次突破千项,其中903项为应用技术成果。

截至2011年底,重庆高等院校数量已经由直辖前的50余所增加到67所,在校生规模由直辖前的16万余人增加到81万多人。

2011年,重庆财政性教育投入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4%,全面实现“普九”,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2%。

2012年6月,市教委公布了2012年有中等职业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职业学校名单,全市共计168所,其中含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42所,市政府认定的市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34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定的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13所,市政府认定的市级重点技工学校5所。

猜你喜欢

梁平县竹园梁平
寻纸之梁平二元纸
雨花街道翠竹园社区为侨服务呈现新局面
中华蜜蜂为梁平柚授粉的效果及梁平柚蜂蜜品质研究
景观规划设计
昆士兰大学
The Color Purple
梁平县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
关于重庆市梁平县农村治安问题的调查分析
重庆市梁平县铜钵河袁驿、龙胜河段堤防工程设计
贵州大竹园铝土矿地质特征及综采工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