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以生为本”落到实处
2012-04-29李强
李强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有的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不够,没有把“以生为本”落到实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我认为,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以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一种内在力量,是支配行为的直接原因,学生有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效果就好,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真正深刻而稳定的学习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学生只有在学习中体会到所学课程的重大价值,认识到当前所学与将来所用的紧密联系,才能对所学学科产生学习兴趣。而要明确学习思想品德的作用、意义,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例如,在教授“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时,我让学生联系法轮功分子“天安门自焚事件”中陈果、刘思影的悲剧,谈自己所受到的启发和教育,使学生明白要加强自我保护,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影响。
2.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产生学习的需要
在学生对当前的学习内容缺乏学习动机、没有明确学习目的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将他对其他活动的兴趣迁移到当前的学习上来,从而使他产生学习需要。例如,在李剑英当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后,我班很多学生流露出要像英雄李剑英一样当一名飞行员的愿望。我及时指出,当飞行员必备的条件之一是思想政治素质合格,引导他们把想当飞行员的愿望转移到学好思想品德上,使他们产生学好思想品德的心理需求。
3.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强化学习动机
学生取得一定成绩后,如果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就可以强化有益动机,克服有害的动机,并产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这就是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因此,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增加信心,力争更大的进步。同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给予恰当的评价,实现巩固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要使学生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就必须培养其学习兴趣。
1.讲究语言艺术,使课堂轻松有趣
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概念较为抽象,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手段,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其中,艺术的语言就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之一。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感情真切、生动活泼,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还可以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规律,用生动的事例、形象的比喻、通俗的语言去阐明深奥的道理,吸引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一步步地掌握比较抽象的理论。恰当地运用幽默也是启迪思维、增强课堂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老师更灵活、更巧妙地实现自己的教育教学意图,从而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感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掌握知识、接受教育。
2.创设情境,以情激趣
良好的情境能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使他们进入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中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创设学习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引人入胜的天地。
三、让学生学会质疑,提高学习能力
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朱熹也强调,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要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方面多下工夫。
1.彻底转变观念,把学习发展的权利交给学生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充当好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引导者、合作者,帮助学生克服唯书唯师、缺乏创新意识的被动学习习惯,当好学习的主人。只有让学生多一些机会提出问题,多提出一些较深刻的问题,他们对问题的思考才会走向深入,收获才会大一些。
2.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学生质疑的热情
教师要创设一种民主、宽容的氛围,爱护、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师生之间保持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关系,放手让学生以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教材,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真正成为求知的主人。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要耐心地解答或组织讨论,对有些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3.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运用科学的理论思考问题
让学生学会质疑,提出问题只是一种手段,是为了帮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钻研。质疑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上的理论观点,但最后还是要落实到用所掌握的观点和思想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上。所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还要注意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如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比较的方法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总之,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思想品德教学就一定能大大提高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