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能不说张之洞(玉盘金珠四)

2012-04-29

大武汉 2012年8期
关键词:湖广张之洞汉口

大武汉的“大”是跟着时代走的。

在“仗舟楫走天下”的时代,一次汉水改道,就让汉口从“荒洲”变成商埠,让武汉由隔江相望变成了三镇鼎足。两江四岸帆樯林立,远舟近船,一船船摇来了三镇的繁荣。

鸦片战争以后,一部分城市迅速崛起,使许多“老贵族”相形见绌。当上海成为中国第一港口、第一商埠的时候,从前作为东南第一商埠的苏州便风光不再,只能凭着园林湖山之胜,成为上海的后花园,全国的旅游胜境。

同样,面对新崛起的广州,原来有过“天下四聚”和“四大名镇”之一荣誉的佛山,也由“小姐”变成了“丫环”。

“四大名镇”之中,还有江西景德镇、河南朱仙镇,也在这次大转型中由热转冷,变得落寞起来。

汉口是这“四弟兄”当中的老大,在哥几个都遭淘汰的时候,它会遭遇什么呢?

如果没有张之洞的督鄂,没有京汉铁路的建设,汉口的情形也许会是两样。

张之洞由两广总督调任湖广总督,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督修芦(沟桥)汉铁路。

那时候,中国吃够了落后的亏,痛定思痛,朝野之间都寻求富国之道,强兵之策。要员大吏们上给皇上、太后的奏折中,断不了有救国之方略,强国之举措,其中有许多都说到了修铁路。而在各种线路的设想中,就是张之洞首议连接京师与汉口的重要性,建议修筑自芦沟桥到汉口的“芦汉铁路”。这建议被西太后赏识,便成了万绿丛中一点红,到实施之日,偏偏就派这个建议者到湖广来办这件事!

这是历史给予武汉的又一次机遇。

因为张之洞不是混官场的官油子,而是那个时代少有的“心忧天下”的“能员干吏”。面对东西方列强的挤压,他想得最多的就是挽回利权,是中体西用。他身上充满着“不甘”的精神。而综观当时那少数的能员干吏们,差不多也有同样的心气。湖广来了这样一位主事的,自是湖广之幸。

无论中国外国,大家都经历过“仗舟楫”的时代,历史上西洋的大城市同样是因水而兴,傍水而富。可是当我们安心于小舟悠悠,品味着“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诗意的时候,西洋人却嫌“舟摇摇以轻飏”太慢,鼓捣出了机器船,为的是走得更快,走得更远。“不甘”使他们从江河走向了海洋。

当我们听着说书人描绘“日行千里,夜走八百”的良驹时,当我们羡慕“神行太保戴宗”的神行术、土行孙的土遁术、孙悟空的筋斗云如何快捷时,西洋人却实打实地发明了火车,不但日行千里,而且一行千人。

张之洞的“不甘”,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交流之际,正是他带领一方,追赶西方工业革命浪潮的精神力量。他不甘于修好一条铁路交好差,着眼的是中国的铁路由中国人运营、中国人管理,甚至于连铁轨都应由中国自己生产。为此,他开办了汉阳铁厂,虽然经历了数年徘徊,最终因任用李维格而找对办厂之路,使汉阳铁厂成为“亚洲第一”。为了全盘引进日本东京路矿学堂培训铁路人才的设备和经验,他在日本东京开办了湖北路矿学堂,后改称湖北驻东京铁路学堂,直接培训铁路所需的人才。为了培养精通洋文的人才,有利于对外交流,他创办了湖北自强学堂……他带来的是全面推进湖广建设的方略,他实践的范围,涉及到工业、农业、教育、国防等方方面面。

他不仅办了汉阳铁厂,而且将原本打算在广州开办的兵工厂也放到汉阳,成为有名的“汉阳造”的母体,汉阳兵工厂。他发展纺织工业,兴办“布、纱、丝、麻”四局,奠定了武汉纺织工业的基础,使武汉成为全国第三大纺织工业基地。他办教育,奠定了武汉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完整体系,使武汉成为全国第三大高等教育基地。他支持航运,武汉成为了中国内河航运的第二大港口……

这一切,当然源自他调来湖北的那个缘由:督修芦汉铁路。芦汉铁路后来延伸为直通京师的京汉铁路。这条铁路的建成,使武汉实现了关键时刻的关键转身,使它从得水之便的九省通衢,又成为贯通南北的枢纽,为武汉后来的全面发展准备了新的条件。

“大”武汉这个大“盘子”上,我们可以举出许多领先时代、领先全国的“金珠”,诸如水、电、铁、纺等等,但造成这金珠盈盘局面的人,是更不能被忽略的。而其中促进新观念传播、推动新举措实施的人,尤其值得珍视。如此说来,其中最耀眼的一“珠”,无疑要首推张之洞了。只有这样说来,我们下边的话题才好展开。

寻找“大”武汉·何祚欢专栏

何祚欢,爱聊天的老头。用嘴聊了半世,笔聊了700万字。但还是嘴占上风,许多人不晓得我还出过一摞书。其实这无所谓,咱们接着聊,聊武汉。

猜你喜欢

湖广张之洞汉口
张之洞的“三不争”
再论晋抚张之洞之口外七厅改制
《汉口北》
湖广“苗疆”地区“改土归流”进程考论
明清湖广鱼鲊贡杂税研究
清代“湖广总督”为何只管湖南湖北
学译致用的日汉口译教材与教学思考——以留学生日汉口译课三种常用文本为例
长篇小说《老大》人物形象与叙事艺术探析
鲍罗廷与收回汉口英租界
张之洞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