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大劫案》:宁浩归来,疯狂不再
2012-04-29马人人
马人人
《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之后,宁浩被内地影迷捧上神坛,小成本、多线索、超爆笑成了他的招牌三板斧,太直白的段子早已随着周星驰烂了大街,华语市场太需要这样费点脑的喜剧片。
原本《无人区》可以把宁浩的“疯狂”推向极致,据他所说,“无人区”没有规则约束,全靠欲望推进。在那里,他已经把心中对“恶”的愤怒爆发燃尽。可是由于各种原因,太黑色的《无人区》至今都无缘与观众见面。
对导演宁浩来说,《黄金大劫案》是青春期过后的成年礼,怕是看不见当年那些“愣头青”的情绪了。唯一的疑问是,青春绽放过后,宁浩究竟是出落成了大师,还是腐朽成了草包?
5000万成本,像“大师”那样凹造型
《疯狂的石头》300万成本博回2000多万票房,在大片泛滥的2006年,给“假大空”的电影人们上了一课:观众进电影院,不是只为了看明星杂耍,真诚而有趣的故事,大家一样心甘情愿地买账。
但事实证明,名气大了,野心自然跟着大了。再者,以宁浩如今的江湖地位,应该也不好意思拿几百万投资的电影面对观众了,《黄金大劫案》号称5000万成本,合情合理。
其实放在别的“大片儿”里,5000万成本也就够请几个大牌演员,顺便办一场声势浩大的首映。好在这次花钱的是宁浩,节省惯了,不仅请了个新人演男一号,其他主要演员除了陶虹以外,几乎都闻所未闻。而以郭涛、范伟、黄渤为代表的“石头帮”,也都悉数加入剧组,免费客串。
宁浩说,钱都被他花到制作上了。因为不想重复同类型电影的场景,他生生搭出了符合影片背景时期的东北小城。片子是否好看暂且不谈,宁浩这次在“凹造型”这件事上,可是下了大本钱的。
十几倍于《疯狂的石头》的投入,能否帮助他“点石成金”,是“大师宁浩”面临的第一重考验。
化繁为简,像“大师”那样讲故事
一个小混混在阴差阳错间卷进一桩劫金大案,生死命悬一线,争夺一触即发。为了八吨神秘黄金,混世小太岁、金镖十三郎、满洲第一影后、代庖神父、富
家千金,各类人物粉墨登场; 日本侵略军、外国公使、野鸡军团、神秘剧组、黑心包租婆,各方势力虎视眈眈。谁敌谁友?谁明谁暗?谁生谁死? 在一个重兵把守,炮弹都炸不开的金库里,八吨黄金如何被劫走,成为最大悬念。
非常标准的“宁浩故事”,贪念引发犯罪,犯罪引发争斗,争斗引发丑恶。但这次,宁浩放弃了飞速剪辑的多线索叙事,放弃了“疯狂”。
其实,多线索虽然看着过瘾,但在人物角色刻画方面会显得相对扁平,看的时候入戏容易,看完过后出戏也容易。好像前面两部《疯狂》系列,几年之后那些角色都变得模糊,只记得当年看片子时特欢腾。
有影评人说:“《黄金大劫案》之于宁浩,相当于《无良杂军》之于昆汀。前者运镜不再疯狂,后者运镜不再疯狂。这两部作品,终结了两位天才的不羁,剔掉了他们曾经赖以标榜的‘个性标签。”
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师,就要勇敢抛弃形式上的噱头,就好像女人在素颜时才能判断美丽程度一样。当张艺谋电影里的颜色好看过故事,当冯小刚电影里的商标亮眼过包袱,留给影迷的消费,就只剩下情怀了。
宁浩是个聪明人,深知耍“小聪明”绝非长远之计。在《黄金大劫案》中,依然是个你争我夺的犯罪故事,却完全把重点放在一个人物、一个故事上。线索人物“小东北”,只是个参与这场争斗的小混混,冲动、反思、友情、爱情交织在他身上。抽丝剥茧地剖析主角心理变化,是《疯狂》系列没有实现的意识层面,也是大师般的“单线叙事”才能达到的艺术高度。
搞笑以外,像“大师”那样玩深沉
片子真心好笑,是观众喜欢宁浩的最初原因,也是我们对宁浩电影的最基本诉求。其实不管叙事风格怎么变,只要骨子里那股黑色幽默的劲儿还在,就足够了。
还好宁浩本人发话了:“《黄金大劫案》故事,讲的是冒险、笑话,说白了跟成长就是一回事,谁的青春里没有一两件冒险、被人笑话的事呢?”听到这番话,就像吃到了定心丸,真想告诉他:“亲,我们就爱听你讲笑话。”
既然是宁浩讲的笑话,那方言一定是不能少的了。前两部电影玩转了陕西、青岛、闽南方言,这一次他搬出了春晚上常见的东北方言。他认为,东北方言有很强的移民色彩,带着几分彪悍,又像吉普赛人那样爱逗乐子。
无论是《疯狂的石头》还是《疯狂的赛车》,都歇斯底里地放大了喜剧效果,花很长时间累积矛盾,只为爆发最后的火光,至于这火光要烧到哪儿,从来不交代。给人某种类似“一夜情”的快感,但显然,宁浩这么多年卧薪尝胆拍电影,肯定是想跟观众“长相厮守”的。
他在最近出版的新书《混大成人》里自曝:从小镇青年混成内地名导,每一步都有点冒险的意思,有时是不得已,有时是自我选择。“成长同时伴随着牺牲和疼痛,但没什么大不了。当你面对冒险,最重要的不是颠覆,而是有勇气选择一些事情,还要有承担后果的责任感。”
原来他骨子里,是个柔软而感性的人。度过了“青春期”的导演宁浩,终于愿意卸下张扬的伪装,向观众掏心掏肺了。
有人形容这部电影是“前一半喜剧,后一半悲剧”,更贴切的说法应该是,他笑着走进我们的生活,才开始诉说自己对于现实的点点反思。
宁浩已归来,疯狂却不再。这不一定是坏事,只要他一如既往的真诚、有趣。我们当然能够接受一个导演的成长,也希望不是所有的成长,都伴随着虚伪和无聊。
前面两次“疯狂”带来的高潮,应该能让我们产生冲动再亲近他一次。3年没见,宁浩蜕变成了大师,还是退变成了草包?还好,电影是骗不了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