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家具还能“红”多久
2012-04-29汪亚康
汪亚康
乱象丛生,真假难辨,价格差异太大,消费者提及红木家具,常常会一声叹息。而历经申报、审查、批准,2012年8月1日,新版《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实施。新国标施行,一阵行业规范整合之风随之吹来,良莠不齐的红木家具市场迎来去伪存真的洗牌良机。价格一直扶摇直上的红木家具是否会遭受一次阵痛?各式各样、真真假假的红木家具究竟还能“红”多久?
33种木材能叫“红木”
新版《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公布。其中对红木家具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命名和分类、主要尺寸、要求、质量明示、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使用说明、包装、运输和贮存方面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条例说明,并注明本标准适用于红木家具产品、生产和流通领域。而新国标规定红木主要木材有紫檀属、黄檀属、柿属、崖豆属、铁刀木属5属,之下又分为黑酸枝木类、香枝木类、红酸枝木类、紫檀木类、花梨木类、乌木类、条纹乌木类、鸡翅木类共33种木材。
记者了解到,目前消费者普遍将中国传统硬木与红木家具的定义混为一谈。新国标其中明确指出,中国传统硬木家具是指注重传统工艺,采用深色名贵硬木锯材加工制成的一种实木工艺家具的统称,包括主要部件由深色名贵硬木锯材制成的家具和采用名贵硬木包覆的家具。而红木家具则是源于我国不同的地区,是在区域型家具(红木)文化概念的基础上,针对中国传统硬木家具产品的一种约定俗称的商品名称。
“捡便宜”没准“吃大亏”
新国标实施前夕,记者走访红木家具市场,发现市场现状不容乐观,大品牌未显大家风范、“小作坊”更是混乱不堪,一套黄花梨木五件套家具价格从一万多元到五十万元不等,差价巨大。每件产品的标识牌上只有价格和产品名称,甚至一些品牌家具也是如此。在家居卖场里,由于卖场的统一管理,每件商品的“身份”还算详细,但对木材产地以及木材含量均没有明确注明。一些个体经营者的红木商品不仅无品牌、无产地、无标识、甚至还没有价格,价值几何全凭销售员一张嘴。记者走访时发现,在非节假日时段,许多红木家具却都在打折促销。如果购买数量多,还可以享受“折上折”。折扣一打再打,消费者看似捡了大便宜,但是否是货真价实的红木家具则要打上个大大的问号。
面对消费者对其真实性的质疑,商家往往口头上打包票“我们卖的产品都是经过质量检验的”、“我们使用的木材都是100%红木,绝无掺假”、“我们的合同都是工商局统一验发的”、“我们的售后服务是终身免费维修的”。这时,有些消费者的顾虑就会被打消,价格合适、签过正规合同又有终身免费保修的服务,这样的红木家具就万无一失了。想不到家具运回家没几天,开胶裂缝,气味难闻。消费者想到购买时商家的100%承诺,以为就此可以抓住把柄,回商家处评理,可结果是要么“人去楼空”,要么“白眼相对”。最后,受骗的消费者只能是哑巴吃黄连。记者咨询了数名律师,他们的回答都是:“口头做出的承诺无法作为呈堂证据,须以书面的证据为主。”律师事务所之所以很少接这样的案件主要也是因为目前这方面的法律不完善,没有一个“标准”来衡量,没有一个“百分比”来证明红木家具细分木材的含量。消费者作为一个“外行”,极有可能会被商家蒙骗。维权时,又难以拿出证据,依法维权。“《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出台之后,这样就可以做到有衡量的标准,处理起案件来就能够有法可依;从另一方面来讲,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造假商家的欺诈行为”,北京安园律师事务所的李律师如是说。
而即使消费者决心维权,也要走一条漫长之路。记者咨询了消费者协会、仲裁委员会和工商局,三部门都表示“现在法律不够细化,红木木材的含量是否应该注明没有明文规定,双方约定的义务没有相关法律来认证”。所以很多消费者受骗之后需要先到购买地的质检部门,缴纳不菲的鉴定检验费用,此后或许还要请律师,既费钱又消耗精力,因此消费者往往会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姑息这种“造假”行为。消费者作为最具监督力量的群体,在真正维权时却采取姑息态度,更是助长了红木造假厂商的嚣张气焰。
每件红木家具都要发“身份证”
记者调查到85%以上的商户并不知道此条例即将出台,更不知晓对于商品明示牌要换成全国统一的产品质量明示卡这一重要改变。而新国标规定:必须以产品主要使用的木材树种名称来命名和标识红木家具,这对红木家具经销商来说无疑是个很大的挑战。
全国统一的产品质量明示卡栏目包括:产品执行标准、产品分类、产品名称、产品型号规格、生产日期、产品适用范围、产品主要用材、产品涂饰与装饰工艺、安全提示、产品保修、产品交付方信息。对于如何填制明示卡,新国标也有所规定。这与现在市场“简陋”的产品名称牌有天壤之别。若消费者发现产品“货不对卡”,可将明示卡作为申诉和索赔的证据。这样每件红木家具领取一张“身份证”,独一无二,货卡如一,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剂“定心丸”,也是维权配备的“保障卡”。
目前消费者购买红木家具时,买卖双方一般只会签署一份合同,厂家随附产品说明书、保修卡,再无其他。而新国标要求销售商必须提供产品保修、退换、超出保修期的维修等售后服务内容,并明示各项收费标准。如此在“身份证”的保障前提下,又增设一项“售后保险”。购买家具时若出现任何问题,不论是产品本身还是购买之后,各项标准“一目了然”,消费者均可“依卡维权”。
“木类混搭”须“验明正身”
记者走访家具市场发现目前市面上销售的红木家具使用的木材种类并不多,主要有紫檀木、黄花梨木、老酸枝、鸡翅木等。普通消费者很难从外表上区分木材品种,于是一些造假厂商将普通木料与真红木混搭,表面用真红木皮,普通木料的用料比例在70%左右,有的甚至高达80%。而真红木仅30%,最多也不过40%。这些普通木料价格大多在1000~1500元/吨之间,而红木家具中比较低端的鸡翅木也要5000~6000元/吨。以红木家具中的刺猬紫檀为例,一套8件套成本大约2.6万元。如果用“混搭方式”生产,成本只需1万多点。同时,“混搭”生产方式大多采用机器雕刻,可批量生产。另外“胶磨”家具盛行、树种混杂如以越南花梨木冒充黄花梨,紫檀掺入科檀、红酸枝掺入花枝等等,更有人以“黑檀、绿檀、红檀、黑紫檀”这些并不存在的木材噱头来哄骗消费者,其中暴利不得而知。
为此,新国标从对产品的用材比例来杜绝“木材混搭”。具体有四类标准:全XXX家具(XXX表示某一树种名称),指产品所有零部件,除镜子托板及托板压线条之外,全部采用XXX锯材,示例:本产品用材为全黑黄檀(单一树种用材)树种名称为黄黑檀;全口口口家具(口口口表示某一木材名称),指产品所有零部件,除镜子托板及托板压线条之外,全部采用口口口木材的锯材,示例:本产品用材为全黑酸枝木(单一木材用材)木材名称为黑酸枝木;XXX或口口口家具,指产品主要部位及外表目视部位的木质零部件采用XXX或口口口木材的锯材,内部及隐蔽处可采用其他优质硬木锯材,并加注(非单一树种或木材名称用材),还应明示辅助用材名称、用料部位;XXX或口口口包覆家具,指产品采用优质硬木锯材为基材,外表包覆XXX或口口口薄板(厚度不小于6mm),还应明示被包覆基材的用材名称。如此一来,商家再做出100%红木承诺时,也得考量三分,是否底气够足。
新国标实施,将使冒牌红木无处遁形,“红”颜老去,而“根正苗红”的真正红木或许将更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