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思考
2012-04-29许岩
许岩
摘要:体育教育是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要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提高学生对身体锻炼重要性的认识,建立终身锻炼身体的意识。
关键词:体育教学;终身体育;价值观念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65-02
学校体育教育是通过体育教学来实施完成的,应把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作为体育教育标准的主要内容。体育教学要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身体锻炼及其效果,还应教会学生做一个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离开学校教育以后仍能够根据主客观条件,积极从事体育锻炼。本文将探讨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怎样贯彻终身体育思想,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
一、正视学校体育现状,确立终身体育思想
终身体育思想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所提倡的全新体育观念,被视为新世纪的体育思想,是随着当代科学和教育的发展而提出的。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又是体育科学化、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之一。因此,终身体育思想对学校体育改革,在课程的结构、教材内容及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然而,对当前学校体育改革的整体而言,与市场经济下高速发展的教育改革相比还是显得滞后,其主要原因还是受传统学校体育观的影响。在体育目标的确定、教材内容的选择、教法运用、组织措施、管理与评价等诸多方面,仍是比较重视学校体育的近期效益。体育教学上还局限于“三基”的传授与“达标”的人数等,忽视了学校体育的长期效益,缺乏对学生个性发展及体育兴趣、锻炼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缺乏与群众体育的联系,结果导致一些学生对体育课抱有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态,对体育缺乏深刻的了解和认识,终身体育意识非常淡薄。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确立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创造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体育运动,体验从事体育锻炼的乐趣,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内在需求,乐观向上的态度和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养成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
二、把握时机,打好基础
近年来调查资料表明,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只有58岁,较同期人口平均寿命68岁要少数10年,一些著名科学家英年早逝,对国家来说是个不可弥补的损失。目前这些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缺乏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和培养。学校体育教育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学生,他们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因此学校体育教育任重而道远,它是个多功能的系统工程。进行体育教育不仅是增强体质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健康地生活,这正是体育的社会价值所在。
生活中许多人把参加体育锻炼,观赏体育比赛作为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此为生活乐趣,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同时把体育锻炼作为消除工作疲劳、学习紧张等的积极手段。有鉴于此,随着终身体育指导思想的逐步确立,学校体育的发展目标就应立足长期效益的探索和追求,要充分利用和把握学生在校学习并接受体育教育的有利时机,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转变学生对体育的态度。更新观念,树立终身体育思想,使学生不仅在学校阶段里,而且今后步入社会,在任何阶段,任何情况下都能自觉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成为一个真正的终身体育者,造就良好的、健康的体魄,从而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三、培养终身体育观念的具体思路
(一)拓宽教学途径,重视体育知识传授
体育知识的传授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增强体育意识,提高体育素质,为加强身体锻炼打下一个良好的智力基础。由于体育教学的实践性特点,体育知识的传授具有相对集中和分散进行的两种基本形式:相对集中而系统的课堂理论知识讲授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保证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主讲教师的作用,在实践基础上逐步建立一套相对独立的理论教育体系,以适应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和终身体育对理论知识的需求。二是深入细致的研究教材,组织集体备课,举办示范教学,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三是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及学生锻炼实际相结合,做到相互衔接,互相配合,使理论知识与运动实践密切地联系起来,以加深理解和学以致用。四是定期有针对性地举行体育知识专题讲座,或结合讲授专题举行体育知识竞赛等形式,以加强效果和补充不足。分散进行体育知识教育应注意的问题:一是以激发学习动机为主的知识教育。一般安排在所授教材之前,通过介绍学习内容的特点、目的与锻炼价值,联系学生的个体需要,以启发学生的学习愿望。讲解方式应注意简练、生动和富有感染力。二是讲解技术要领。多在示范之后,此要领使理论与实践于一身,说明完成动作的技术原理与正确方法,讲解力求做到深入浅出,具体形象,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三是小结性的知识教育。是在学习练习或某个教学环节结束后,根据活动中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与小结,这种教育带有普遍性和针对性,讲解应抓住重点,做到准确而又说明问题。
(二)课内外有机结合,重视体育能力培养
现代教育,不仅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加重视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是多方面,主要应注意以下能力的培养:自我锻炼能力,指学生能运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掌握的基本知识、技能、方法,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独立锻炼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教师帮助他们制定锻炼计划,确定锻炼目标,并提供便利条件,使学生亲自操作,亲身体验,进行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建立个人运动档案等,了解自己身体发育程度、技能、水平、身体素质等变化情况,激发参加自我锻炼的积极性。组织管理能力,指按照一定目的把全体同学组建成具有一定系统的整体的能力,并使活动开展具有活力和生机。培养组织管理能力,促使其自觉参加体育锻炼。体育创造能力,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已掌握的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和本领,并能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加以发挥。教师要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应变能力。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常会遇到突发事情,这时需要具备反应敏捷、临危不乱、果断处理的应变能力。
(三)开建新的教学模式,重视体育兴趣培养
体育教学中应激发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与热情,关键是建立合理的教学模式。一是充实教材内容,使之多样化和生活化。多样化的教材便于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应将健康的、趣味性的、具有健身价值而又被广大学生所喜爱的多样化体育教材引入课堂。二是建立多种体育课类型。如基础课、选项课、选修课等,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发挥其体育特长,满足体育锻炼欲望。三是贯彻区别对待和因材施教原则。学生运动兴趣及体育态度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可采用目标教学法,指导学生确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由学生自己掌握学习进度,达到预期目标,使不同学生都能享受乐趣。
四、结语
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是终身教育思想在体育中的体现,体育教育具有与社会生活紧密衔接的特点,为此,学校体育教学要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要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出发点和归宿地,将传授健身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原则、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培养终身锻炼身体的兴趣、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培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协调发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为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余清风.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的调查与分析[J].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2).
[2]汤晓玲.浅谈现代体育教育观与学生观[J].中国学校体育,2000,(5).
[3]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刚要[Z].教体艺(2002)13号.
[4]张振丰.关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6).
[5]代福龙.体育选项课教学对大学生身心发展后续作用的研究[J].教育科研,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