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Web3.0拓展高校图书馆学术共享空间的探索

2012-04-29李红霞

现代教育技术 2012年9期
关键词:学术图书馆空间

李红霞

【摘要】Web3.0使网络更加智能化、更兼容更个性更精准、上网效率更高,全面地改变着图书馆的面貌和服务方式。Web3.0将为高校图书馆的学术共享空间提供技术或服务,拓展和提升图书馆信息共享的服务水平,满足高校图书馆向学术型图书馆转型的需求。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Web3.0;学术共享空间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9-0101-03

Web3.0时代即将来临,很多关于Web3.0的尝试已经出现,如国内的雅蛙网、阔地网、大脉网等,美国医疗领域的“WorldVista”开源信息系统,StumbleUpon、CognitionSearch、Pandora.com等,网络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无疑将继续影响着图书馆。那么,作为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的学术共享空间,在Web3.0时代会有怎样的发展呢?本文试以Web3.0和学术共享空间两者的概念内涵、技术特征等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分析和探讨Web3.0技术下学术共享空间的发展动向。

一Web1.0到Web3.0

瑞达网络公司(RadarNetworks)的创始人兼技术专家诺瓦·斯皮瓦克(NovaSpivack)认为,网络的发展将以10年为一周期。第一个十年(1990-2000)是信息单向发布的Web1.0时代。在Web1.0时代,门户网站君临天下,互联网上的信息由网站的制作者统一制作和发布,传播是由门户网站向用户单向进行的:第二个十年(2000-2010)是互动参与的Web2.0时代,信息可以开放获取、共建共享、可读可写、双向互动。基于博客、XML、AJAX及六度分割理论等互联网技术和理论的发展,用户不但可以浏览信息、“上网冲浪”,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成为波浪的制造者,打破了由门户网站向用户的单向传播模式,互联网成了用户与服务器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双向交流的平台。Web1.0到Web2.0,是互联网的第一次解放,在Web2.0所提供的开放共享的网络环境下,用户广泛地参与到网络信息的创造和制作当中,成为信息生产和消费的统一体,实现了从上网“冲浪”到自己“织网”的转变,把互联网的信息海洋变得更加博大丰富、多彩多姿。

美国《纽约时报》的记者琼·马可夫(John Markoff)于2006年11月12日发表了《企业家们看到了由常识指导的网络》一文,在文中马可夫详细介绍了各网络公司在英特网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预期构想,并提出Web3.0这个概念。在2008年的韩国“首尔数字论坛”上,Google CEO表示:“Web3.0是各种技术应用的组合,对于个人用户,Web3.0下的互联网将更具有管理性。”红门资讯则把Web3.0的定义概括为以下3个方面:首先,网站内的信息可以直接和其他网站相关信息进行交互,能通过第三方信息平台同时对多家网站的信息进行整合使用;其次,用户在互联网上拥有自己的数据,并能在不同网站上使用;另外,完全基于Web3.0,用浏览器即可以实现复杂的系统程序才具有的功能,其核心软件技术是人工智能,能够进行语言的智能学习和理解。简言之,Web3.0的网络应是基于语义搜索+开放式Tag+智能匹配的新户,是广域的、广语的和广博的,是跨区域、跨语种和跨行业的,是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核心。

综合目前网络学界已经出现的Web3.0概念,从Web2.0到Web3.0的跨越可以从三个方面界定:(1)网络使用方式从Web2.0时代的固定地点有线上网,转变为Web3.0时代的移动无线上网;(2)信息表达方式的跨越表现在网络信息表达符号从Web2.0时代的文字和图片符号,转变为Web3.0时代的声音、图像等综合符号;(3)信息搜索模式从Web2.0时代单纯的信息搜索,转变为Web3.0时代智能化的语义搜索。二高校图书馆实践共享空间

开放科学(Open Science)理念和开放存取(Open Access)运动的环境下,共享空间应运而生。对于图书情报界而言,共享空间是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为读者(包括个人、小组或学术团队)的学习、讨论和研究等活动提供的一种一站式资源和服务平台,是一种整合多种信息技术设施、信息资源与信息服务的全新信息空间环境,图书馆是这一整合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形式有: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colnlnons),学习共享空间(learning commons),以及学术共享空间(scholarly commons,或者academic commons)。

美国教育委员会把共享空间视为传统图书馆的一种调整,认为是图书馆部分部门的一种变化,把共享空间看作是以图书馆为中心的公共机构的服务联盟。1992年8月,美国爱荷华大学图书馆宣布成立的“信息拱廊”,可以看做是全球第一个信息共享空间机构,该机构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服务理念:以图书馆为中心,将图书馆、学校信息技术办公室和学院三方密切合作,组成了一个图书馆员、IT工程师、学院教师、学生兼职助理等共同参与的合作团队,在充分利用图书馆传统印刷型资源和新型电子资源的基础上,支持校园内跨学科教学和研究,实现整个学校的信息资源共享。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通过学习共享空间创新服务的设计、实践探索以及相关服务案例,证实了图书馆实施学习共享空间创新服务的可行性,证明了图书馆有能力在学习共享空间中综合利用新技术和空间设计元素,进一步突出图书馆在学术交流、知识创造、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进而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支撑,不断丰富图书馆创新服务内涵。

蔡迎春和吴志荣探讨了对信息共享服务功能进一步向学科化服务理念转化的一种推进形式——学科的信息共享空间(SubiectlnforrnationCommons,SIC),明确提出将IC服务模式嵌入学科教学和科研,依托各个学科分馆,按照学科、专业整合图书馆空间、资源、服务,提供全力支持用户学习、教育、研究的环境,并以学科馆员服务形式融入用户整个学习、研究过程,以解决用户实际具体问题为最终目标而提供的专业化、个性化的增值服务模式。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IC自2007年投入运行以,就融入了学科化服务的理念,与各院系密切沟通与流,探索寻找适合SIC和各院系的合作点。2008年书馆Ic首先和金融学院合作,尝试将案例教学与IC服务相结合的合作模式。吴敏琦通过互联网收集学术共享空间的相关研究资料以及美国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在构建学术共享空间方面的成功案例,介绍学术共享空间的定义和特征,探讨学术共享空间的服务项目、资源体系建设。

华盛顿大学图书馆的学术共享空间是以“ResearchCommons”来命名的,该共享空间分为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实体空间展示了根据协同研究需要所构建的物理空间,以及配套的家具、电子设备等;而虚拟层则展示了研究过程中所需要的网络资源,包括文献研究的数据库、常用的软件、版权指南等。该学术共享空间所提供的服务包括:一是咨询一一向学生和学院的研究、教学、及专业发展方面提供相应的支持;二是课程培训和项目操作:主要是向研究生提供专业发展方面的培训课程,共享空间会记录和存档所有在其举办的培训课程、研讨会、讲座等,并将所有的内容通过虚拟空间发布在网络上供大家分享;三是空间和技术,也就是之前提到的物理空间资源和虚拟空间资源,通过这些资源向学生和学院提供一个拥有高科技的可供协同工作的空间。

三Web3.0的特性支持高校图书馆学术共享空间

学习共享空间和信息共享空间近年来一直是国内图书情报界关注重点之一,而学术共享空间在国内研究很少,却是美国的一些研究型大学图书馆近两三年来的新探索和新发展,拓展学术性共享空间有助于我国高校图书馆向学术性图书馆转型,极大提升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和空间。Web3.0的兼容性、智能化、个性化、精确化可以有力支持高校图书馆学术共享空间的拓展。

Web3.0的兼容性使网络技术更加开放兼容,整个互联网就是一个大的数据库,每一个网络服务器都是这个数据库中平等的存储单元,都拥有平等的查询入口一可以是任何一个网络节点的终端,用户只需输入查询命令就可以了,系统会自动在后台为你操作。Web2.0只能通过PC终端链接到互联网平台上,而Web3.0具有良好的模块定制功能,Widget自由组合,所以除了PC机,移动电话、电视、PDA等都可以成为智能终端,使得各种终端的用户群体都可以享受到互联网的便利。在Web3.0条件下,语义网已经发展成熟完善,底层数据库具备完整的信息交换机制,可直接和其他网站的相关信息进行交互,实现Windows、Unix和Mac系统的融合兼通,并能将设计和编程、三维虚拟现实技术和交互网络编程技术等高度融合,通过第三方信息平台同时对多家网站的信息进行整合使用。

Web3.0的智能化使使其可以对Web2.0时期杂乱的微单元(Widget)进行最小单位的继续拆分,同时进行词义标准化、结构化,运用本体对微单元进行规范描述,使其基于语义连接,微单元之间可以互动,对微单元自由整合与有效聚合。利用RDF的三倍存储器迅速建立起网络内容之间的本体联系,把整个因特网络作为一个复杂的本体库。通过添加机器可以理解的元数据到网页,使机器能够理解网页内容,从而提供基于语义的检索与匹配。用户只需输入用自然语言表达的查找信息,计算机通过动态内容搜索引擎在三倍存储器中进行本体化操作,在网络中自动搜集,对各种信息资料的比较、权衡、甄选、评价等工作全部由计算机代替,用户得到的就是自己所需的信息。

Web3.0的个性化可以在筛选过滤用户生产的内容(UGC)的基础上,引入偏好信息处理与个性化搜索引擎技术,对用户的行为特征进行分析,既可以寻找可信度高的UGC发布源,同时对互联网用户的搜索习惯进行整理、挖掘,得出最佳个性搜索方案,帮助用户快速、准确地搜索到想要信息内容,避免了大量信息带来的搜索疲劳。另外,Web3.O网络由微单元构成,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需求、知识等组合单元,构建出个性化的信息平台,每个人都能看到同一个模式的综合化门户将不复存在。

Web3.0的精准化是基于用户需求的智能过滤器和多元化需求满足平台,利用Mashup技术对内容信息进行整合,并用本体精确地阐明信息内容特征,使得内容信息的特征性更加明显,从而便于互联网用户的搜索与整理;应用UGC技术筛选过滤信息,提高信息的可信度,网络更加清洁,信息的质量与可靠性大大提高:应用聚合技术和挖掘技术,使搜索信息更加迅速、准确;低层数据库信息交换机制使标准的信息实现了跨网站、跨平台流动,因此,获取信息将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便捷。

学术共享空间侧重为教师、研究生、学科组等研究型群体的学术活动、研究及协作过程提供全方位的信息资源、信息技术、研究数据、研究过程管理等全面支持。学术共享空间强调信息技术与信息的整合,要求一站式的资源提供:包括设备资源和人力资源;一站式的服务:包括文献借阅服务、参考咨询服务、信息检索服务、技术支持服务、多媒体服务以及检索培训等。伴随着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信息用户的需求层次在逐步提高,特别是科研人员、教师和学者对于学术信息资源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如科研过程的协助、学术交流的支持、数据的搜集与分析、高端设备的采购与使用,而在wleb3.0环境下的微单元的自由整合与有效聚合、实现信息服务的普适性的多种终端平台、良好的人性化用户体验、以及基础性的个性化配置以及有效和有序的数字新技术则成为学术共享空间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拓展高校图书馆的学术共享空间,不仅需要Web3.O的技,术支持,高素质的馆员队伍也是重要保证。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打破了传统图书馆实体机构中心格局,馆际界限逐渐模糊,形成虚拟馆藏,专业领域的细化和学科交叉,信息的海量化,这都将使图书馆员角色过渡为各种类型的信息专家。图书馆员将为用户提供利用信息的技能培训及解答信息利用方面的疑难问题,引导用户更有效地选择利用信息资源;图书馆员还要负责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管理,负责馆藏信息资源的管理及参与馆外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建立科学而便利的信息资源揭示系统;图书馆员通过协调本馆资源与外部网络资源,架构畅通的交流途径。图书馆员的角色转变要求图书馆必须引进和使用具有专业知识的研究生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对专业知识熟悉,便于从大量的文献中归纳总结有用的专业信息,把握重要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使得信息咨询服务的专业化程度更高,效率更高,更好满足了用户个性化的要求。

高校图书馆拓展学术共享空间,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优势,还需要高校之间、社会及高校间的共同努力,因为共享空间服务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管理机制协调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社会之间的资源共享,同时经费机制,服务机制及评价机制等都需要在高校图书馆拓展共享服务的实践中不断完成并完善。

猜你喜欢

学术图书馆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图书馆
飞跃图书馆
去图书馆
学术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