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图片“重”起来
2012-04-29陈志勇周连山
陈志勇 周连山
【摘要】“图文并重”作为办报理念,既是时代的需要,读者的需要,也是报纸发展的需要,竞争的需要。如何让图片“重”起来?首先要探究图片新闻的规律和独特性;其次要研究图片,科学决策;第三是要建立科学的图片运营机制。
【关键词】新闻图片图文并重图片运营
一、从图文并“茂”到图文并“重”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新华社穆青、蒋齐生两位先行者分别提出了“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新办报理念。其实,之前他们提出的是“图文并茂”而非“图文并重”。“茂”与“重”一字差,但内涵却不同。当初提出的“茂”是针对报纸要多刊发图片、用大图片而言。之后改为“重”,含义有了升华,就是说,图片不该仅仅是“配图、美化版面”的附属功能,而是独立的影像新闻传播手段,也要“唱主角”。这是时代的需要,读者的需要,是报纸发展的需要,是竞争的需要。1990年在银川召开的首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上“图文并重,两翼齐飞”作为办报思想形成共识。从此,中国的报人、新闻摄影人高举“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大旗,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力前行。
二、现状与反思
电视的普及,网络的兴起,使传播进入“影像时代”。“奥运会”、“飞船升天”、“9·11事件”、“海湾战争”、“汶川大地震”、“非典事件”……百闻不如一见,图片、电视影像的传播,仿佛将受众带入事件现场,与事件当事人同喜、同乐、同忧,这就是影像传播的力量!尤其是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图片、视频的承载量大;照相机、手机的普及,使得影像的采集、传播,不再是专业摄影师的专利,采集、传播已进入了“全民化”时代。居安思危,面对激烈的竞争,“影像短板”的平面媒体,让图片“重”起来,是报纸应有的抉择。
如今,很多平面媒体都在践行“图文并重”办报理念,尤其是一些走向市场的晚报、都市类报纸,纷纷建立起科学的图片运营机制,成立“视觉中心”、设置“图片总监”、增强图片编辑队伍、扩大摄影部主任的权利、网罗摄影人才等。笔者所在的省委机关报《安徽日报》更是积极行动,制定了“图片带版面图片带新闻”的办报方针,开设了头版重要新闻栏目《江淮新风貌》、社会新闻专题栏目《江淮聚焦》、深度图片专题栏目《视线》、安徽自然与人文地理栏目《皖韵》等。这些栏目关注了宏观发展,关注了社会新闻,关注了百姓民生,关注了自然、人文……相辅相成,让图片新闻“重”了起来,报纸办得有声有色。然而,一些平面媒体,照片用得多了,尺寸放得大了,其结果是报纸版面好看了些,并没有达到“并重”的效果。究其原因,是只领会其表面,而未深究其精髓。精髓是什么?“重”体现在哪里?答案是刊发图片要像刊用文字一样,将图片作为独立、独特的新闻传播手段对待。让图片独立传播新闻,让摄影记者通过图片表达观点。当然,我们不是“图片报”,并不是在版面的面积上图文“平分秋色”而是一种理念,是完整经营报纸的思想。不需担心文字在报纸的“主导地位”被撼动,因为“一张报纸可以没有图片,但不可以没有文字”。
三、如何让图片“重”起来
1、探究图片新闻的规律和独特性
要让图片在报纸上“重”起来,首先要了解图片新闻的规律和独特性。
图片看似简单,其实复杂。因为看起来简单,许多平面媒体没有足够重视和深入探讨。很长一段时间,大家认为图片就是“照相”。即便是招聘摄影记者,门槛也很低,甚至将所谓文字不“灵光”的人塞到摄影部来。
要说图片挺复杂,复杂在哪里?从新闻层面说,区别于文字的是,图片新闻是靠影像说事的,它涉及到影像的表达。
图片新闻涉及到技术性和艺术性。图片要讲究构图、讲究用光、讲究色彩、讲究瞬间、讲究情感……这些涉及到相应的各门类学科。
图片报道涵盖了众多领域。每年一度的“荷兰新闻摄影比赛”设置的奖项就有:突发新闻类、代热点类、一般新闻类、新闻人物类、日常新闻类、肖像类、体育专题类、体育动作类、自然类、艺术与娱乐类等10大类。而且每类还细分单幅和专题类。如此多类别是发展的结果,是受众日益增长,一睹为快的对影像的需求。
图片新闻表现手法的多样式。不同的题材、体裁,需不同的表现手法,为内容服务迫使影像表达要“多样式”:现场记录、新闻特写、环境肖像、人物肖像、场景摄影、场景加肖像、微距摄影、档案式摄影、观念摄影、夜景摄影、航空摄影、水下摄影等。不同样式会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图片新闻还涉及到图片编辑、版式设计。
2、研究图片,科学决策
既然图片除与文字新闻的共性外,还有其它特质,我们的决策者和版面编辑,就要了解其特质,做到心中有数,定夺有章法。
笔者曾多次参加全国性、区域性、行业性的新闻摄影研讨会和论坛。其实,会议的主办者都希望决策者和版面编辑能够莅临,向其介绍研讨、总结出的科学的图片运营机制、新闻摄影采编经验,以及国际新闻摄影发展方向的信息,激发他们对图片的兴趣,引起他们的重视,为决策奠定专业基础。然而,多数情况是,这样的会议轰轰烈烈地启动后,少有决策者和版面编辑能静心听进去。其实,“新闻摄影也是可以表达观点的,不是‘照相这么简单”。决策者或版面编辑需要花时间深究具体的图片影像,制定“图文并重”的发展战略,建立完善的新闻摄影体制和科学的图片运营机制,招揽优秀的专业人才,总之,知晓图片的特性会让决策者文图“两手”都硬起来。
3、建立科学的图片运营机制
一张报纸能否建立科学运营机制,是让报纸立于不败之地重要保证。完善的新闻摄影体制和科学的报纸图片运营机制,是实现“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基础,不可忽视。
让人欣喜的是,一些较早觉悟的报纸开始吸收国外报纸的成功经验,大胆改变报社的摄影机构体制,如《东方早报.》、《南方都市报》、《新快报》等报的新闻摄影体制都让大家耳目一新。
(1)集合图像,成立视觉中心。图片属视觉范畴。与其相应的还有插图、版式等有形图像。上海《东方早报》率先以“大视觉”概念统领,在国内第一家建立报社“视觉中心”,做法是:设立图片采集部、图片编辑部、视觉设计部、后期制作部四个部门。这四个部门环环相扣,是一幅新闻照片从策划拍摄到见报必须走完的流程中的四个环节,同时又可相互牵制,互为制约,以保证报纸视觉要素的高质量。
为保证机制科学、有效地运营,《东方早报》还编制了《东方早报图片采编手册》,其中有视觉理念、图片评价标准、技术要求、图片说明写作规范、日报图片编辑流程、图片使用原则等内容,它从图片理念、职业道德、版面需求、说明写法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细致的规定,这本手册的科学性、标准化、可执行性对新闻摄影采编人员的工作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东方早报》还借鉴了《华盛顿邮报》把照片分为信息型、图解型、情绪型和亲近型四类的做法,对于图片的评价则从新闻价值、技术质量、视觉表达、要素核实、图片说明等5个方面来综合考量。
《东方早报》科学的图片运营机制的成功范例,被业内赞誉为“东早模式”,一些报纸竞相效仿。《南方都市报》、《新快报》、《嘉兴日报》等报纸都成立了“视觉中心”。如今,这些报纸的“视觉中心”不仅仅完善了图片的科学运营机制,还扩展至“流媒体”进入“全媒体”时代。
(2)设置“图片总监”统领图片运营。一些报纸未并未建立“视觉中心”,为统领图片运营,设置“图片总监”职位也是一种好办法。那么,什么样的人能胜任“图片总监”这一角色呢?《华商报》总编辑张富汉对增设“图片总监”岗位深有体会:“图片总监是图片新闻运作体系中的‘鉴赏权威,是影响、决定新闻摄影产品命运的一道关口。所以授权‘图片总监在夜班处理一切照片,拥有决策权。当然,权大责任也大。”“图片总监”一职不仅仅是“文字灵光”就能够胜任的,要有政治把握能力、新闻发现能力、图片鉴赏能力、新闻策划能力、文字驾驭能力、流程协调能力。
不同的报纸,对“图片总监”职责范围有不同的规定:
《南方都市报》图片总监的职责:对南方都市报编委会负责;协调与新闻、财经、体育、娱乐、生活等部门的关系;建立南方都市报图片编辑标准及对不同摄影记者的专业定位;对外品牌延伸、对内技能培训。
《深圳特区报》图片总监三个重要职责:树立报纸的视觉标准;建立报纸的视觉体系;确立报纸的视觉风格。
(3)加强图片编辑队伍。在很多报纸都没有或很少设置图片编辑岗位,多为文字编辑替代。即便是有图片编辑,其职责也是有限的。鉴于图片新闻的专业性和运营特质,加强图片编辑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南方都市报》图片编辑的工作职责可做参考:帮助记者挑选新闻照片,把不好的照片尽量控制在投稿流程之外;与责任编辑、美术编辑三方相互搏弈,达到“伟大的妥协”;与摄影记者、文字记者、文字编辑一同进行专题策划。
新华出版社出版的《新闻摄影学概论》,专门为图片编辑写了一章,归纳其职能为:一是组织摄影报道,二是策划摄影报道,三是编辑照片稿,四是集纳(综合)摄影专题,五是发掘与运用资料照片和文字资料,六是对口发稿。
图片编辑承担着让摄影记者的劳动在版面上结果的任务,通过图片编辑的工作对培养摄影记者的综合素质也有着重要作用。
实践证明,设立图片总监和图片编辑是报纸落实“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办报理念,提高报纸图文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于宁对建立科学的图片运营机制的看法是:“设立专职负责摄影的副总编辑或摄影总监,从领导体制、组织机构上保证科学高效的图片报道机制的完善”。
当然,每个报社都有自己的运作管理方式,不管是哪种新闻摄影体制,只要符合和有利于“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办报理念的落实,有利于报纸图片的科学运营机制,就是好的。□
(作者单位:安徽日报社)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