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应注重自身的语言艺术
2012-04-29杜树伟
杜树伟
语文教学融合了科学美与艺术美,在平时的教学中,语文教师优美规范的语言,会使这种美得以充分展现。所以,语文教师要注重自身的语言艺术,通过它使学生获取知识、陶冶情操。要想使课堂语言优美规范,语文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净化课堂语言
课堂语言是传递课堂信息的工具,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完整表达,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接受的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带闲字,不讲废话,用清新、优美、凝练的语言讲好每一节课,久而久之,不仅能使学生有听的兴趣,而且有益于提高他们说和写的质量,可谓一举数得。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尽量把已学知识和未学内容联系起来,把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有意识地穿插一些相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逸事等,用生动的语言介绍给学生,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课堂语言要绘声绘色、入情入境
正所谓“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好材料。教师不仅要很好地教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地挖掘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教育意义,即挖掘文章的中心思想。而文章的中心总离不开作者的情感,如《一面》歌颂鲁迅把整个生命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岳阳楼记》则展现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描绘出一幅有动有静、鲜明而又和谐的秋郊夕照图,情从景出,勾勒出充满忧伤的旅人远离家乡、孤身漂泊的身影,显现出诗人的孤寂之情、思念亲人之意……情感是文章的灵魂,一篇好的文章,渗透着作者真挚的情感,而语文教学正是引导学生感悟美好情感的梯子。如果教师一味地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单调乏味,学生就很难体会到作者的真实情感。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充分发挥自己在审美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对每一篇课文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充分理解作者的真实情感;其次是在课堂上有感情地、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教师可以用高亢激昂的声音去赞美作者所要赞美的,用诙谐幽默的语调来表达作者所要讽刺的,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跟随作者去赞美大自然,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
三、课堂语言要有启发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更谈不上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重要的一环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思维的启动往往是从惊奇和疑问开始的。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他们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为此,教师课前要设计好预习习题和课间提问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听课、去思考;课堂上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多用疑问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从中受到启迪,主动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
四、课堂语言要有趣味性
生动的语言能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能用形象生动、饶有情趣、扣人心弦的语言设疑激趣,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有趣,就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适时插入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一首歌、一个模仿秀或几句顺口溜等,都能让课堂掀起一个个小高潮,引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积累与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警句、格言、成语典故等,自然引入课堂,以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有趣、知识易于理解。
五、课堂语言要言之有“序”、条理清晰
所谓“序”是指语文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如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形象具体、亲切、有趣味性;对于八九年级的学生来说,课堂语言应深刻、隽永、有哲理性。讲说明文、议论文应多用分析议论的语言,要严密而有力度;讲记叙文、抒情文,应多用深情的、华丽的、有激情的语言。教师在朗读课文时,高兴、激昂的地方,声调就高一些;深沉、悲哀的地方,声调就低一些。这不仅能使课堂教学富于节奏感,还能促使学生较好地把握知识点。
好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应该是鲜活的、生动的、有生命力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缺乏情感的教学语言就像失去绿叶衬托的红花一样黯然失色”,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是语文课产生情调的催化剂。要想上好每一节语文课,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 编 流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