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需要体验

2012-04-29赵春梅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2年9期
关键词:做好事好事班会

赵春梅

面对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我们的道德教育常常举步维艰,甚至有时也不得不承认学生们的偏见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常常在想:我们有责任净化孩子的心灵,使他们充满热情、满怀希望,向真、向善、向美。

在今年3月的学雷锋活动中,我组织学生收集了雷锋的事迹材料,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但没想到,此次班会令我大失所望。面对雷锋所做的一件件好事,学生们不但没有受到感动,还产生了怀疑,有学生问:“老师,这是真的吗?”有学生说:“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雷锋做的事是假的,媒体大力宣传这些是为了让人们都像雷锋那样乐于奉献;另一种,雷锋做的事是真的,但目的不是为了升官就是为了出名,出了名之后,所有的好处就都来了。”其他学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并有学生举出现实生活中的相关例证。

看到孩子们把雷锋的行为曲解得这样世俗,我感到极度不可思议。我说:“雷锋做好事是不留姓名的!”有学生反问:“雷锋做好事不留姓名,为什么这些好事还是被人知道了?”又有学生补充说:“那时没有摄像机,你看现在做好事的都带着摄像机,这哪儿叫做好事啊?分明就是在宣传自己,为了得到更多的好处!”学生们七嘴八舌,不断用反面事例堵塞我正面教育的入口。

我的心缩成了一团:小小年纪的他们,怎么会把现实看得如此虚假?难道我们学校整日的正面教育也敌不过社会偶尔的不良风气的侵蚀吗?

接下来的几天,我一直在反思自己多年来德育上的不足,反思学校德育上存在的弊端。

认真思考后,我决定通过体验来引领学生的思想,唤醒他们真实的内心感受。我先召开了一次家长会,说明我下一步的教育设想,恳请家长们支持与配合。接着,我组织学生在班级开展了为期两周的体验活动。第一周的活动主题是“冷漠”。我要求学生在这一周里,谁也不要帮助谁,谁也不要关心谁,并要求他们记下每天的感受。这一周,学生们过得很“心苦”。第二周的活动主题是“给予”。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每天记下自己帮助别人或被帮助的感受。与前一周相比,这一周学生觉得过得很温暖、很享受。

这两周的活动结束后,我再引导学生谈给予,谈雷锋精神,学生们虽然谈得并不深刻,但不再漠然,他们初步感受到爱和互助是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对雷锋行为的怀疑度大大降低。这时,我告诉他们:社会不良风气确实存在,但爱和互助也真实地存在,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是功利的。在这种来自真实体验的交流过后,我倡议举行一次“爱满校园”的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们去发现爱、付出爱、理解爱。此次实践活动,以更具体验性的方式,引导孩子们的行为。在之后的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会上,孩子们用心表达着他们对爱的体验,此时此刻,我感到教育是如此美好!

德育需要体验,当孩子们有了真切的体验时,我们的引导才会有效而深入,才能抵御社会不良风气的冲击。

猜你喜欢

做好事好事班会
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成绩稳定
做好事
为什么好事不好办?
做好事
帮大家做好事
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
做“好事”
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