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研讨中的“望闻问切”

2012-04-29张景强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2年9期
关键词:望闻问切研讨教研

张景强

古人讲“学贵有疑”,其实对教师而言亦是如此,我们同样可以理解为“教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的成长源于对教学的思考,而教学思考源于对问题的发现和捕捉。那么,如何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呢?在实践中,我们尝试了主题研究“望、闻、问、切四步诊断法”。

望,即为观察查找问题。问题不等于主题,只有那些值得研究的问题,才可上升为主题。那些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我们的研究主题。这是望的目标。例如:有一阶段,我们身边的语文教师普遍存在着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形式化的问题,这源于我们的教师在观摩了别的学校的优质课后,盲目地采用了“拿来主义”。这“拿来主义”害人不浅,使假情境在我们的课堂泛滥。因此,望就是初诊,初诊就得选对方向,如此才能药到病除。

闻,即为课堂听课,跟踪观察。熟悉病情,治疗方可对症下药。课前组织教研组围绕初诊问题开展集体教研,而后开展集体听课(包含教研人员和教师)。通过听课,熟悉初诊问题在教师课堂中出现的具体情形,分析个性对策,在听课笔记上做个性对话批注。听课的过程是大家熟悉问题的过程,是大家初步思考的过程,也是大家共同成长的起步。

问,即为课后研讨中的交流碰撞。集体听课后,围绕初诊问题以及现场观察情形开展对话研讨。研讨中不可否认的是大家能力存在的差异性,而往往是这样的差异性才使得我们主题研讨的效益愈加突出。比如,有一次我们在“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主题研讨中,一些教师更多地从教师的语病、教学环节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等入手提出疑问,此时一位教师发问:“你为什么在提出‘棉花姑娘遇到什么问题后,又提出‘你有什么感想这一问题?”这一问,切中了要害,整堂课正因为执教老师的随意一问,孩子们畅所欲言,教师又没有及时控制,才导致课堂脱离主线,导致教学重点没有得到解决。所以说,这一问问到了点子上,问出了教师成长的方向,也问出了教研主题的深层内容。正因为这位老师的刨根问底,提出了新的问题,而且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才使大家自然认识到教师的质疑对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重要作用。研讨后,老师们也纷纷感慨:我们在课堂上提问还真不能太随意了,要围绕着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质疑,否则就浪费了一节课。所以说,问不单单是交流,更是深层的发现与剖析,在问中,大家实现了成长。

切,即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把脉,弄清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是诊断的最后一步,然后对症下药。每个人对主题的领悟程度不一,这就决定了“下药”的差异性。所以说,我们要有耐心,要组织教研骨干力量实现对教师个体的“专家组式的合作治疗”,直到教师的主题问题解决。

总之,通过主题研讨中的“望闻问切”,教师能够抓住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增强问题意识。久而久之,循序渐进,我们的教师将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以此指导教学实践必将会更加自信、从容,我们的课堂也将更加精彩!

(本栏责编 再 澜)

猜你喜欢

望闻问切研讨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清镇市委离退局“望闻问切”开展结对帮扶
“望闻问切”有效开展内地西藏班高中汉文的教学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望闻问切”在数学解题中的巧用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