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导向问题
2012-04-29刘申辉
刘申辉
【摘要】重大突发事件具有极高的新闻价值,是网络媒体扩大影响、争夺受众、参与竞争的重要领域。网络传播重大突发事件是一把双刃剑,对事件的解决产生双重影响,使政府和媒体的舆论导向能力受到空前挑战。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做好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导向工作,是政府和新闻媒体危机公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导向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深刻转型、矛盾凸显的发展阶段,重大突发事件多发频发,直接威胁着社会的安全与稳定。重大突发事件突然爆发,不确定性高,涉及面广,轰动性强,具有极高的新闻价值,是网络媒体关注的焦点和舆论热点。网络是目前最直接、最快速的信息载体,对重大突发事件的传播和解决产生着重要影响。网络媒体传播、报道重大突发事件,能够挖掘事实真相、通达社情民意、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一段不起眼的网络视频,一篇表示质疑的文章,一个未经证实的传言,都足以掀起一场舆论风暴,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危机。政府很难把握网络信息发布、信息来源、信息影响,使得政府对网上信息的流动很难监控,党和政府对传统媒体的强大导向力在网络上失去了优勢,增加了舆论导向的难度。面对纷繁复杂的重大突发事件,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占领舆论制高点,做好网络舆论导向工作,创造有利于解决事件的舆论氛围,是政府和新闻媒体危机公关的重要课题。
网络传播重大突发事件是一把双刃剑
网络传播重大突发事件的积极作用。网络世界具有非中心性,它不存在权威,任何网民都是信息的制造者、消费者、传播者和接收者。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台计算机和简单的上网设备,就可以连接互联网,发布重大突发事件信息,传播自己的看法,选择自己喜欢的信息。网络是扫描仪、放大镜、探测仪,不少重大突发事件就是通过网络传播迅速揭开事情真相,网络媒体传播重大突发事件的巨大作用日益显现。面对重大突发事件,人们总是迫切地想知道事情发展的进度,传统媒体受新闻采编、制作、播发作业流程的制约,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往往出现信息延迟的情况。网络兼具报纸、电视、广播三大传统媒体的传播手段,能对突发事件进行实时、滚动播出,多方位、多角度、多元素快速传递信息,全程展示事件,舆论效果比传统媒体更强大。
主流网络媒体在第一时间迅速作出反应,主动出击,及时向公众提供真实、准确、客观、全面的报道,发布权威消息,为网民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实施人文关怀,有助于稳定人心。及时对群众的诉求、公众的情绪和事件进行解释和引导,有助于淡化和疏导过激情绪,缓和矛盾,化解危机,促使事件更稳妥、更快捷、更有效的解决。网络在突发事件中发挥互动功能,让网民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为网民提供建言献策的交流平台,有助于网民在紧急时刻沟通交流,宣泄情感,释放压力。网络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通达社情民意,开展舆论监督,关注民生、汇聚民智,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网络媒体具有双向交互的特点,在重大突发事件中,能成为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最好的桥梁,在党和政府的危机管理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网络传播重大突发事件可能使事件复杂化。网络是一个没有中央控制设备和中心的开放的离散结构,现实社会中那种分地域设卡、设点管辖、控制的管理方式往往作用不大。在网络虚拟社会中,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的约束力削弱或失效了,网上信息发布草率,重数量不重质量,缺乏深刻性和严谨性,难有权威性。网民在传播重大突发事件过程中,随心所欲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由于社会阶层、个人经历、利益诉求、喜好等方面的差异,即使是传播同一事件也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网上个人化、情绪化爆料和报道,有可能使事态复杂化。
重大突发事件具有很强的新闻报道、爆料炒作价值,是网络媒体扩大影响、争夺受众、参与竞争的重要领域。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巨大的经济诱惑,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一些网络媒体不能正确把握报道的时机、视角、态度和传播量,为了提升点击率、“抢新闻”、在受众中制造轰动效应、增加广告收入,不惜弄虚作假,乱设“议程”,搬弄“是非”,以煽情、刺激甚至是以捕风捉影、道听途说、以讹传讹的方式招徕受众、误导公众,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给管理部门处理事件造成困难。网络媒体往往对重大突发事件进行全景式的报道,放大混乱、血腥的场面,还原再现不堪回首的经历,容易在受众心理上造成恐慌,滋生惊恐气氛,对当事人造成第二次心理和人格上的伤害,有违人性道德。同时还会摧垮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利于社会安定团结。重大突发事件,由于突发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常常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对其作出“定性”评判,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而一些网络媒体在报道突发事件时,往往信口开河,盲目过早“定性”,其结果难以令人信服,还会误导舆论。网络传播突发事件,个别人可能操控网络舆情,在网上“先发制人”发布不当言论,以偏概全,把个体事件、普通纠纷或局部问题肆意渲染夸大,引发网络围观,激化不满情绪,导致事件升级。由于网民的从众心理,不当言论在一个很短的时间段里会迅速成为舆论热点。一些网上关注的热点看似是大众共同关心的,但实质上只是少数人的声音,会干扰对事件的处置,加重危机。一些网络媒体擅自披露已进入司法调查程序的社会治安事件或刑事案件案情,干扰司法部门办案,甚至给犯罪嫌疑人造成可乘之机。
做好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导向工作
增强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导向意识,提高引导能力。重大突发事件大多表现为灾难性事件或危机事件,直接威胁着国家和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对社会的破坏程度很大。如果没有正面舆论导向,容易滋生负面舆论,产生巨大的社会动荡。事件发生时,政府应重疏导而非堵截,积极引导网络媒体的报道,把舆论引导到有利于危机处理和社会稳定的方向上来。及时了解事件发展的最新情况,准确发布新闻,让社会和公众了解事实真相,了解党和政府的重视程度和解决问题的决心。建立网络舆情研判机制,组织有针对性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做到调控有力,冷热有度,平稳有序。把正确导向与新闻价值和客观事实统一起来,提高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加强对网上重大突发事件热点问题的引导,疏导公众情绪,唱响主旋律,用正面声音压倒各种杂音噪音,使正面舆论成为网上最强音,形成有利于化解危机和战胜危机、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增进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信心的网络舆论氛围。
快速反应,迅速出击。重大突发事件社会敏感度高,舆论关注度大,在网上传播快。如果网络舆论引导不及时跟进,政府在突发事件中失语,就会为失实报道、谣言的流行打开方便之门。对于重大突发事件来说,在第一时间报道,意味着先入为主,在把握和控制舆论走向上占据有利态势。为此,要研究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公开的工作规律,健全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协调政府与网络媒体的行动,设置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专门管理机构,由政府“主动、及时、统一”发布信息,在危机发生时准确、快速作出反应,以正确信息引导公众,以真实信息抵制虚假信息,正确引导网络舆论。事件发生后,坚持快速介入,先声夺人,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第一时间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先机,最短时间内向受众发布有关消息,及时公布事实,揭露真相,回应社会关切,最大限度地挤压各种谣言和负面信息的传播空间,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
核清事实,澄清疑点。重大突发事件来得突然,情况复杂,网上各说各话,可能会误导群众,激化社会矛盾,滋生恐慌气氛,诱发不稳定因素。对重大突发事件网络流言、传言,政府部门与媒体不能仅仅跟进表态,要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一丝不苟地做好调查研究,对传言的内容、背景和来源进行对比调查,核实出事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损失财产等具体细节,查实重要事件及其复杂背景,解开疑点,揭穿谣言,揭示真相,回答网上质疑。调查网上事关重大的谣言、传言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注意报道各种信息源的信息,平衡各种观点和意见,防止片面性,力求真实、客观、全面。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和解决有一个过程,弄清事实的真相也有一个过程,政府部门和媒体要通过网上追踪报道、连续报道、深度报道不断修正错误和不足之处,为社会民众提供真实、准确、全面的信息,让公众了解事态的真相,识破网上各种流言、谣言、传言,从而使人心安定,社会稳定。
弄清热点,设置议题,掌握主动。重大突发事件热点话题多,聚焦程度又快又高,网络舆情一波一浪,来势汹汹。此时此刻,政府部门和媒体不要被那些不能真正反映民意的所谓“舆情”裹胁而一味地随波逐流,不能简单地跟着网络舆情亦步亦趋。主导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一个关键是设置议题,抓住议题引领网络舆情。在第一时间抓住突发事件的热点、难点、敏感点,抓住热点事件、焦点人物、关键情节,关注网民思想动态,研判事件态势,了解和吸收民意,把“政府想要公开的”与“受众想要了解的”巧妙结合起来,主动、谨慎地设置议题,积极介入热点话题,敢担当、不缺位、不失语。及时发表代表社会主流的观点和声音,理直气壮地进行解析,阐明正确观点,批评错误看法,引导受众明辨是非、分清主次、保持理性,引领舆论导向,促进社会和谐。打造网上舆情引导体系,掌握网络舆论导向的主动权。
坚持人文关怀,因势利导。重大突发事件,特别是灾难事件和恐怖事件往往与死亡、血腥、惨烈、残忍等联系到一块。报道重大突发事件要尊重人的生命价值,怀着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既真实客观地向公众报道所面临的困难和威胁,又尽可能避免在文字和图片中直接表现“身体恐怖”,避免展示和渲染事件细节、伤亡惨状等,防止产生负面效果。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注重用公众普遍接受的方式来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使之与通达社情、反映民意统一起来,更好地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增强舆论的感染力。抓住节点,因势利导,突出人文关怀。突发事件的爆发期,向公众阐明事件的危险和可能产生的后果,引导人们设法降低损失;突发事件的延续期,公众开始逐步感受到事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时应对公众进行心理关怀;突发事件的恢复期,突出建设性报道,凝聚精神力量,促进社会和谐。坚持平等待人、以理服人,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积极主动地摆事实、讲道理,淡化过激情绪,缓解矛盾冲突。
引导网络媒体增强社会责任感。重大突发事件具有轰动效应,网络媒体做好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不只是新闻行为,更是社会责任。引导网络媒体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树立崇高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职业追求。坚持把党的利益和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准确鲜明地宣传中央精神,如实地反映人民心声,真正承担起“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职责。网络媒体报道重大突发事件,要堅持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高度统一,严肃对待报道的社会效果,努力做到真实、准确、全面、客观,确保新闻信息来源真实可靠,确保新闻事实准确无误,杜绝虚假报道,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网站应积极自律,摆正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不能为了追求点击率而牺牲社会效益,不能为了吸引受众眼球制造、纵容假新闻,不以煽情、刺激甚至是以捕风捉影、造假的方式招徕受众,不将未经核实的网民发布在论坛、博客、QQ中的信息作为新闻报道登载,坚持把新闻真实性作为立网之本。
[本文为2010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群体事件和河南省维稳机制的构建与完善》(B38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为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副教授)
编校:郑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