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流与趋向:21世纪国外新媒介研究图景

2012-04-29崔磊

新闻爱好者 2012年9期
关键词:内容分析互联网

崔磊

【摘要】本文选取在新媒介研究领域颇具代表性的《新媒介与社会》以及国际传播学会(ICA)主办的《计算机传播期刊》等7份国际SSCI期刊,通过对以上期刊关于新媒介研究的论文进行内容分析,考察了21世纪国外新媒介研究的特点及动向。研究发现,研究方法上仍以定量、定性研究为主,但混合研究方法明显增多;研究主题上虽效果研究和内容研究占主导,但不同内容的研究主题分布日趋平均;效果研究多采用历史批判方法。

【关键词】新媒介研究;内容分析;互联网

研究缘由及背景

从20世纪末开始,新媒介(New Media,又译新媒体)日益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新闻与传播学者们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美国学者斯科特在《新媒介研究》中就提出这样的疑问:“新媒介能新多久?从现在算起20年后,全球网络还能算作是新媒介吗?”[1]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对西方21世纪新媒介的研究进行分析;同时,虽然国内的新媒介研究基本上与国际同步,[2]但是检索主要期刊,国内关于西方新媒介研究的文章较少。因此本文选取“2000~2011西方新媒介研究”作为考察对象,试图勾勒出21世纪西方新媒介研究的主流现状及发展趋向,为中国新媒介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资料。

信息传播技术是新媒介迅猛发展的基础。与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最初诞生的情况类似,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西方的新媒介研究者的主要兴趣仍集中在新技术上。

相对于西方研究者,国内学者最初的关注点在新媒介内涵的界定上,如吴信训教授指出:“从传播史的角度来看,‘新媒介与‘旧媒介也可以说是世事沧桑必然的推陳出新的相对概念。”[3]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个相对的概念,新相对于旧而言,相对于报纸,广播是新媒体;相对于广播,电视是新媒体;相对于电视,今天的网络又是新媒体。”

近年来,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介成为学术研究的焦点,具体体现在:新媒介与传统媒介的关系、新媒介引发的社会问题以及随之而来的监管难题、新媒介技术的趋势及新媒介相关产业的发展前景。

以上研究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些参考,但缺乏对西方新媒介研究主流趋势及发展动向的认识。为更好地把握西方新媒介研究的路径,本文一部分文章取自研究新媒介的专业期刊,如《新媒介与社会》(《New Media & Society》)、《电视与新媒介》(《Television & New Media》)、《融合:国际新媒介技术研究期刊》(《Convergence: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to New Media Technologies》);另一部分取自在国际传播学界具有广泛影响的重要期刊,如《传播学期刊》(《Journal of Communication》)、《人类传播研究》(《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传播理论》(《Communication Theory》)、《计算机传播期刊》(《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以上7种期刊能广泛地关注各种新媒介形态、技术、文化及其与社会的互动,在研究主题、方法、视角上也呈现出丰富多元的取向,很适合全面展示西方新媒介研究的面貌。

研究方法及主题设计

本研究选择上述7种期刊2000年至2011年的文章作为分析单位,通过在SAGE数据库、国际SSCI数据库中以关键词搜索的方法获取文章141篇。其中,以关键词“new media”在SAGE数据库(Jan-2000到Sep-2010)中《New Media & Society》、《Television & New Media》、《Convergence: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to New Media Technologies》期刊中搜索到相关文章74篇;以关键词“new media”在SSCI数据库中搜索到文章67篇,其中《Journal of Communication》30篇、《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4篇、《Communication Theory》10篇、《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23篇。通过阅读筛选,发现符合本次研究主题的论文共110篇,其中学术论文105篇,书评5篇。这些论文构成了本次研究的样本。

长期以来,美国的传播学研究盛行定量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内容分析、实地调查及控制实验等,形成了功能主义的特点;而欧洲则以思辨、定性的研究为专长,包括焦点小组、深度访谈等,形成了批判传统。从上世纪70年代起,符号学、叙事学、后结构主义等研究手法进入传播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的多样化,也促使西方新媒介研究的深入开展。

本文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方法相结合,内容分析和文献分析并举的方法,对相关文章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编码:发表年份、研究方法以及研究主题。在研究方法上,遵循西方媒介研究的做法,将其分为四大类: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历史批判研究及混合研究。

研究主题是本研究内容分析的重点。依照拉斯韦尔5W模式并结合新媒介自身分为如下主题:新媒介产业经营管理(新媒介产业、市场战略等控制分析);新媒介内容研究(手机、网络社区、博客、网络新闻及视频游戏等内容分析);新媒介受众研究(受众的特点、受众的心理及行为等受众分析);新媒介与传统媒介研究(研究新媒介与其他媒介关系以及新媒介技术等媒介分析);新媒介的效果研究(对个人、社会以及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等效果分析)。

研究方法及主题的内容分析

首先对论文的期刊来源研究发现,西方关于新媒介研究的内容多集中于新媒介领域中的专业期刊,其中4种以新媒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期刊中有94篇相关论文;而其他3种重要的传播学期刊相关文章仅16篇。

通过对不同时期发表的论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时期的新媒介研究呈现如下特点:

研究方法多为定量、定性研究,混合研究增幅明显。在研究方法中,2000年至今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始终是新媒介研究的主要方法,二者共占70%左右,其中又以定量研究方法居多。仔细分析不同时期的研究方法,21世纪初混合研究的方法仅占5%左右,而此后,这种研究方法逐渐增加,增长了近15个百分点,超越了历史批判研究方法(15%);而历史批判研究方法则逐渐减少。以上分析表明,研究者仍习惯采用传播学研究中传统的定量、定性研究去分析新媒介,混合研究方法是最近几年(2005年至今)学者们尝试研究的新方法,如Macias W等人在《Blog Functions as Risk and Crisis Communication During Hurricane Katrina》卡特里娜飓风侵袭期间博客传播的风险和危机功能一文中就运用了定量和历史批判的混合研究方法。

研究主题中效果研究占主导,控制研究明显增多。通过对不同时期研究的主题进行分析,不难看出效果研究一直是新媒介研究的重点,其次是内容研究和受众研究。关于新媒介自身的研究,重点仍是新媒介与传统媒介的关系及新媒介技术等方面。关于控制研究,最近几年明显增多,基本上与受众研究持平(均为15%左右),究其原因,一是随着新媒介层出不穷,如何对不同形式的新媒介进行管理也成了西方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二是随着新媒介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凸显,西方国家和我国一样都十分重视新媒介的管制。

历史批判方法多用于效果研究,鲜见于控制研究。通过进一步对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进行交叉分析,从中发现,学者们大多用历史批判的方法对新媒介效果进行研究,高达68.40%,而在样本中没有发现用历史批判来对新媒介进行控制研究。效果研究中也多采用混合研究方法,比如个案研究与历史批判混合。在内容研究和受众研究中多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主要因为研究内容和受众多用定量研究中的内容分析法和控制实验法,此种方法对研究手机、网络社区、博客等内容以及受众对象的心理、行为变化来说是行之有效的。内容研究方面也多用混合研究方法,例如个案研究与定性研究混合。而对于媒介以及控制的研究多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显示出西方学者重视用思辨的方式来解决新媒介自身及其管控问题。

关于新媒介研究主流与动向的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不同主题的研究比重日趋平均。比如2005年至今,关于效果研究、内容研究及媒介研究基本持平。当然效果研究与内容研究是西方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领域,无论是21世纪初期还是近几年,二者都是研究主流。

关于效果的研究,比较重视新媒介对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例如Radhamany等学者分析了移动电话、互联网的使用和社会关系的定位;[4]而Keith N等学者则指出了无线上网在公共和半公共空间的使用增强了社会互动;[5]Danah Boyd则通过对脸谱网曝光个人信息的分析,指出新媒介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社会的融合;[6]Glen则认为新媒介摧毁了传统媒介如BBC的唯一声音,提供给社会一种普世文化。[7]

关于内容的研究,通过分析发现:学者们一直以来关注的焦点是手机和博客,关于二者的研究近10年来不断地深化;近5年也加强了对网络社区的研究,而之前5年侧重点在网络新闻。例如关于手机的研究,近几年多数结合着受众,着重在于不同年龄阶段(如青年人、中学男生等)或特定群体(大学生、戒酒成员、美日学生对比等)使用手机的情况;同时也有学者讨论了手机使用的社会性以及手机与社会互动的关系、手机游戏等。而在早些年仅涉及手机技术以及与手机相关的政策(如手机召回措施)等问题。关于博客的研究,近几年考察了博客的功能和作用,例如博客的風险和危机沟通功能、博客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重要方式以及博客与技术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而早几年多见于博客的定义、特点等浅层问题。

定量、定性研究占主流,混合研究是趋势。尤其是在效果研究和内容研究上,目前西方多采用定性与定量中具体方法(如个案研究、观察法、抽样调查等)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西方学者关于新媒介的效果研究多采取定性的研究方法;而定量研究多涉及微观层面的研究,比如新媒介受众的个体行为,多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研究不同群体的新媒介具体行为。同时,随着西方关于新媒介研究和认识的深入,关于新媒介的问题更需结合定性的以及历史批判的方法加以思考。

历史批判方法对效果研究较重要。前文提到,学者们大多用历史批判的方法对新媒介效果进行研究,对于这种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承袭以往西方重视大众媒介的宏观社会效果的传统,多采用定性的角度对大众媒介引起的社会现象进行剖析,在新媒介时代,这种思想将延续下去,西方学者多采用历史批判的方法对新媒介的效果问题进行思考;另一方面,伴随新媒介问题凸显,显示出西方学者也开始重视用思辨的方式来解决新媒介自身及其管控问题。

参考文献:

[1]Scott Rettberg.Introduction:New Media Studies,American Review,2003,March-April,35-42.

[2]闵大洪.网络传播研究亟待加强[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1):13-15。

[3]吴信训.世界传媒产业评论(第一辑)[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207.

[4]Radhamany Sooryamoorthy and B.Paige Miller and Wesley Shrum:Untangling the technology cluster:mobile telephony,internet use and the location of social ties,New Media & Society;2008,Vol.10,No.5,729-749.

[5]Keith N.Hampton and Neeti Gupta:Community and social interaction in the wireless city:wi-fi use in public and semi-public spaces,New Media & Society;2008,Vol. 10,No.6,831-850.

[6]Danah Boyd:Facebooks Privacy Trainwreck Exposure,Invasion,and Social Convergence,Convergence: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to New Media Technologies;2008,Vol.14,No.1,13-20.

[7]Glen Creeber:“Hideously White”British Television,Glocalization,and National Identity,Television & New Media;2004,Vol.5,No.1,27-39.

(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2009级博士生,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广告学专业教师)

编校:施 宇

猜你喜欢

内容分析互联网
改革开放以来幼师学前心理学教材发展演变历程
“老人摔倒”新闻正面报道的负效应研究
我国的MOOC平台学习支持服务现状研究
2016年《中国日报》“两会”数据新闻报道研究
从《远程教育》35年载文看远程教育研究趋势
《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内容分析及评价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