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周刊质态提升的几点思考

2012-04-29周美琳

新闻世界 2012年9期
关键词:专版海门可读性

周美琳

【摘要】报纸周刊是一种有相对稳定风格、以服务特定人群和范围为主,并以报纸形式出版发行的出版物。近年来,开办周刊已经成为地方报纸占领市场、扩大经营、做大报业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海门日报开办的周刊为例,谈谈在提升周刊质态方面的经验体会。

【关键词】周刊服务性新闻策划版面设计质态提升

报纸周刊,是指有相对稳定的风格,以服务特定群体和范围为主,冠之以周刊称谓,并以报纸形式出版发行的出版物。近年来,地方报纸为了把报业做大做强,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不断探索办报新路子,办周刊已成了一种不二选择。那么,如何办好周刊,实现周刊质态进一步提升呢,笔者结合《海门日报》的具体做法,浅谈自己的一些感想。

在各县市报中,《海门日报》创办专版专刊算是比较早的。早在1995年复刊后不久,报纸就开设了健康之友(健教所协办)、教育园地(南通回力公司协办)、法制长廊(法院、公安局、司法局协办)。这在当时实际上是投石问路,属分类性的新闻专版,然而这无疑是《海门日报》专版探索迈出的第一步。1999年起,《海门日报》专版呈批量增加,专刊也创出来了,而且性质类型呈多元化,不仅有新闻信息类的,还有形象展示和纯广告类的。经过十多年运作,目前有形象性专版33个,专刊9个,版面占报纸总版面30%,不仅增加了报纸的信息量,延伸了服务面,还成为报社经营创收的“有功之臣”。

目前,《海门日报》的9大周刊可以分为两个类别:一是市场类周刊,包括楼市周刊、消费周刊、健康周刊、车市周刊,刊登市场类新闻;二是形象性周刊,分别为海门工人周刊、开发区周刊、教育周刊、人力资源周刊、叠石桥国际家纺周刊。周刊已成为各个单位展示形象、汇报工作的重要平台,也是百姓了解的重要载体。

一、做好“生活新闻”

餐饮、服饰、汽车、房产、健康、医疗等,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所关注的方面,市场类周刊很好地承担起服务百姓的职责。很大程度上,这类周刊叫生活服务类周刊更确切些。

作为服务类周刊,贴近生活,贴近百姓不仅仅是周刊的立足之本,也是其最应凸显的基本特色。因此,周刊要以亲切的面孔面向读者,全力做好“生活新闻”这门功课。既包括百姓生活中的热点难点,也包括他们的生活实态和所关心的大事小情。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入手,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的生活观念和消费理念。除了提供市场前沿的一些资讯外,周刊最重要的角色是从资讯的提供者转向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的引领者,并从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中出现的新观念、新变化,反映社会生活的新变化。

增强资讯的实用性。为增强周刊的实用性和可读性,各类周刊在栏目设置上也下足了功夫。“家庭药箱”“民间偏方”“车行天下”“市场前沿”“美食搜索”等一批实用性很强的特色服务性栏目,这些内容短小精悍,形式上各有特色的小栏目,涵盖面宽,知识面广,实用性强,很好地起到了为读者丰富知识、答疑解惑的功能。

加强互动交流。作为服务性周刊,不失时机因地制宜地开展读者互动活动很有必要。《家纺周刊》的“经营户心声”、《健康周刊》的“患者心声”等栏目的开设,架起了读者与周刊的交流桥梁,此外,各类周刊还经常开展有奖征文,使得周刊与读者的交流更加频繁与深入,周刊也拥有了为数不少的一批铁杆读者群体。

二、主打新闻策划组合拳

如果说市场类周刊服务性是第一位的,那么形象性周刊就更需要在新闻策划上用心思。这类周刊大多是与部门单位联办的,其主要功能就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对公众展示形象,倘若还是一成不变地报道工作,罗列部门单位的成绩,读者势必不会买账,非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反而容易引起读者的反感。

而且,喜新厌旧是人们的普遍心理,如果周刊总是以一种栏目、一种内容出现,天长日久,读者也会产生厌倦感,就谈不上可读性了。因此必须从内容到形式不断创新,不定期地进行“小题大做”、热题重做、旧题新做的策划,才能增强周刊的可读性,才能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审美需求。

其实对于周刊而言,策划是增强报纸深度与可读性的利器。原因有二:出版周期长,稿件的时效性差,不策划便永远落后于日报,刊登的东西不是新闻,而是旧闻,只能“嚼别人吃过的馒头”;也正因为出版周期长,才有足够的时间来策划、实施。而笔者认为,好的策划贯穿从选题、约稿、编辑、版面设计以及图文搭配的全过程。

如,2011年教师节前夕,《教育周刊》准备策划一期与众不同的教师节特别新闻。以往的教师节报道还只停留在对传统庆祝活动,如市委市政府庆祝教师节活动、全市各学校的庆祝活动、教育局层面的庆祝报道等,或对一些“市优秀教师”“学生最喜欢教师”的专访。几年如一的报道模式不说是读者,就是作为记者编辑的我们都没有了阅读的兴致。如何另辟蹊径策划报道呢?经过商量,我们决定选定几个特别的点切入:走进全市最安静的学校(聋哑特殊教育学校)、最袖珍的学校(棉种场学校,一所全校师生加起来不过百人的学校,教师带着孩子布置校园,每一处布景都是师生的心力之作)、最偏远的学校(海永学校,海门唯一一所跨越长江的学校,与崇明岛毗邻,在没有通公交之前,教师只能乘坐轮渡往返),反映报道这些学校的教师教育教学与生存状态。尽管面不广,但很有特点。在编辑时,编辑将“三个最”旗帜鲜明地拎出来,每一部分都配发了一张图片,立体反映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视角新颖独特,内容鲜活厚实,编排清新生动,很能吸引读者眼球,留给读者的印象也很深刻。之后一期的《教育周刊》上,又配发了全市庆祝第27个教师节的活动掠影,以及相关学校有特色的庆祝活动,既涵盖面上的,也报道了点上的亮色。

三、美化周刊的版面

周刊的编辑要有美学意识。笔者讲的美学主要针对的是版面,就是要处理好版面构图总的大与小、多与少、轻与重、浓与淡、疏与密、常格与别格的关系。这些关系都是美学的基本常识,但也是每个编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编辑在设计版面的过程中,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版面“装配工”,把稿子拿来一“垒”就完事了,而应该去改变,去创新。好的编辑知道,把新闻报道的思想性与版面美化的艺术性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做出好的版面。尽管新闻思想会产生导向作用,而导向是有原则性的,但艺术性却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编辑要做的,就是把版面的艺术性表现出来,使其以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

翻阅《海门日报》的各类周刊,不难发现编辑的别具匠心。拿2011年10月13日出版的《教育周刊》C1版为例,一篇全国少儿足球邀请赛实录占据了绝大部分版面。事实上,像这种大篇幅的通讯稿,如果只是按部就班堆砌在版面上,抛开特别吸引人的内容外,可读性是不强的。如今是读标题时代、读图时代,长篇累牍的文字报道已经不适合现在读者快速阅读的习惯。适当缩短文字篇幅,做靓标题、充分发挥图片的视觉作用,才是增强可读性的有效途径。于是,编辑大刀阔斧对文字进行了删减,并把主标题精简为《加油,绿茵小子!》,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在图片的挑选和编排上,编辑也动足了脑筋。开场仪式、拦网、射门、角逐、登上领奖台、冠军队绕场庆祝等照片并巧妙地安排在了一只足球上。由此,这个版面实现了从内容到形式都给读者以赏心悦目之感的目的,达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当然,实现周刊质态提升只做到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周刊编辑,我们只有根据时代和读者要求不断调整策略,提高周刊的服务性、引导性、权威性、可读性,才能让协办单位满意、让广大读者满意,从而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作者单位: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海门日报社)

责编:刘冰石

猜你喜欢

专版海门可读性
海门赞
后资源经营专版
海门打开
海门市五港幼儿园专版
特别专版
“奥运专版”今日推出
海门农民为何能够增产又增收
对增强吸引力可读性引导力的几点思考
浅谈对提高党报可读性的几点看法
在增强地方时政新闻可读性上用足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