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2-04-29钟大鹏汪军
钟大鹏 汪军
[摘 要]通过对广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现状的调查,了解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为今后广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教育技术培训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08—0049—04
自2005年教育部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以来,广西依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开展了自治区级、地市(县)级和校级等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技术培训。培训的现状如何?又存在哪些问题?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些情况,我们开展了本次调查研究。
一、调查的方法及对象
调查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个别访谈、集体座谈。调查内容涉及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所掌握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情况,中小学媒体教学环境调查,被调查人员对教育技术应用的意识与态度调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基本能力现状、培训现状、培训效果、培训需求和建议等几个方面。
本次调查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采取随机的方式对近两年来部分来自全区各地的参加教育技术培训的中小学教师发放问卷。共发放212份问卷,收回的有效问卷195份。第二阶段是抽样问卷调查和访谈。由于时间、人力和物力条件的限制,本研究仅对南宁、桂林、柳州、河池、百色的17所中小学进行了抽样调查,被调查学校中,高中6所(占 35%)、初中7所(占 41%)、小学4所(占 24%),其中农村或民族地区中小学共12所(占 70%)。这些不同级别的学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73份,回收率95.5%,有效问卷558份,有效率97.4%。因此,本次研究分析的实际有效问卷为768份。参与个别访谈的广西教育厅相关部门领导1人,广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和广西电教馆负责人2人,有关培训机构、中小学校长或主管继续教育工作的负责人16人。此外,分批参加座谈会的受过教育技术培训的教师85人。本次调查数据分析采用Excel软件对所有的问卷进行编号、分类、统计和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和分析后,我们基本上了解了广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现状和问题所在,为进一步提出对策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中小学教学媒体环境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76.3%的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95.4%的学校拥有DVD及教学光盘,80.2%的学校拥有具有卫星电视教学系统,64.1%的学校拥有多媒体网络教室,34.6%的学校拥有校园网,拥有其他常规教学媒体(投影器、电视机、录音机、数码相机等)的学校占83.5%。由于“农远工程”项目的实施,广西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设备得到了有效的配置,为教育技术的应用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教师对教育技术应用的意识与态度调查
在被调查的教师中,对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持各种态度的教师所占比例如下:认为教育技术对于教学很重要的教师占55.4%,认为教育技术对于教学比较重要的教师占30.2%,还有7.8%的教师认为教育技术对于教学有点用,有6.6%的教师认为教育技术对于教学不重要。调查表明,大多数教师已经意识到教育技术的重要性,但仍有少部分教师对教育技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这些教师不愿意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
(三)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调查
1.对软件的掌握程度(见表1)。
表1 教师掌握软件程度
调查数据表明,小部分中小学教师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软件工具的使用,具备了一定程度的信息工具应用技能,但软件编制与课件开发能力普遍较弱。这些数据一方面说明了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另一方面,从城乡差异方面看,农村中小学应为教师提供信息技术使用的环境和条件。此外,根据相关性分析,不同年龄的中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技术教学的水平上有显著的差异。
2.教师对教育技术的掌握程度
从调查得知,大部分教师基本上掌握了常见教学媒体的使用,有55%的教师对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有所了解和掌握,但教学资源的开发制作和对媒体、资源、过程与效果的评价能力较弱(见图1),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培训。
图1 教师对教育技术的掌握程度
(四)教师培训情况
1.教师对培训所持的态度
要使教师尽快跟上教育信息化的步伐,首先要使其从观念上接纳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然后提升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在这一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图2的数据表明,绝大多数教师已经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
图2 教师对培训意义的认识图3 教师参加培训级别
2.教师参加培训的级别
为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广西积极组织中小学学科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尤其是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调查结果(见图3)显示90%以上的教师参加过各类教育技术培训,绝大多数教师参加的是市县级培训和校本培训,只有很小一部分教师参加了省级培训。这与广西对教师培训所采取的以点带面的培训方式有关,首先是由各地区的骨干教师参加省级的培训,然后是各地区的骨干教师对各学校的一部分教师进行培训,最后由这些教师对全校教师开展校本培训,这种层层推进的培训方式不仅节省了培训经费,还解决了教师的工学矛盾,而且有利于培训工作的开展。
3.教师对培训的期望
调查(见图4、图5、图6)显示,在培训内容方面,有64.1%的教师认为应该在技术与理论结合方面接受培训,27.4%的教师认为培训应在新技术方面得到提高,有15.2%的教师期望在理念方面接受培训;在培训方式方面,教师比较喜欢的培训方式是专家引领和经验交流;在培训的模式方面,61.4%的教师倾向于校本培训,57.6%的教师期望采取网络与面授相结合的混合方式,部分教师喜欢面对面的课堂培训和基于网络的远程培训。由于大多数教师受传统教育的思想观念影响及原有知识结构和相关学科教学经验的局限,所以对培训的内容、方式会有不同的期望。
图4 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需求 图5 教师喜欢的培训方式
图6 教师倾向的培训模式
(五)培训存在的问题
1.培训目标不明晰,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在调查中有35%的教师认为培训目的不太明确,仍有不少教师把教育技术培训与信息技术培训等同看待。由于培训目标不明晰,使得培训内容与教师实际需求脱节,重点依然偏向信息技术培训。有些内容主要是站在城市学校的视角进行设置的,很多内容不切合农村教学实际。由于集中培训时间短、内容多,教学难免蜻蜓点水,很多内容没有真正掌握。
2.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师资缺少学科背景
当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主要是采取分期、分批的集中式培训。集中式培训基本是信息的单向传递。这种团体推进、整齐划一的操作模式难以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也难以满足学员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部分主讲教师缺少学科背景,对中小学课堂教学并不是很了解,因而很难将教育技术有效地整合到具体的学科教学中,这样学员就很难得到最切合实际的需要和最直接的指导。
3.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被调查的教师中认为教育技术培训迫切需要的占51.3%,认为比较重要的占32.4%,还有9.7%的认为有没有都可以,有6.8%的教师认为不需要培训。此外,问卷对教师参加培训的动因调查表明,部分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动力,并非真正完全来自于他们的工作需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参加培训是为了获得继续教育学分或完成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任务。由于参训教师对教育技术认识存在偏差,相当部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并不高,即使参与了培训,效果也很不理想。
4.培训经费投入不足
广西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是通过各种资助项目开展的,而非县培训项目费用则由各市县自定政策,有些学校全部给予报销,有些学校只报销小部分,大部分学校根本不给予报销,全部由教师本人负担。
5.培训机制不健全,培训评价不科学
从培训过程来看,广西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机制尚未健全。经过调查发现,教育部门虽然有总体培训计划,但很多培训学校对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随意性很大,也不注重培训后的跟踪管理和培训效果评估。
6.不能学以致用,培训流于形式
问卷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情况和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表明,只有16.5%的教师经常使用教育技术教学,50.3%的教师偶尔使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不用教育技术教学的教师人数占33.2%;数据还表明,只有24%的教师经常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30.7%的教师偶尔开展,45.3%的教师没有开展过。调查发现,教师使用教育技术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展示或上公开课,并未把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去提高教育质量。
从目前培训后教师的工作现状来看,部分教师在培训结束后却不能学以致用,培训最终流于形式。原因大致有几点:一是学校缺乏必要的管理和激励机制;二是部分学校由于经费短缺,没有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三是教育信息化资源不丰富,难以满足教师的教学实践要求;四是部分教师忙于应付中、高考或其他事务,没时间也没心思研究如何运用教育技术开展教学工作。
三、思考与对策
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广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整体效果不容乐观,培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解决。
(一)加强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宏观管理职能
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首先要完善政策制度,应当给予农村和民族地区相应的政策倾斜,特别是培训经费政策的倾斜,加大对农村和民族地区培训经费的投入。为了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的经济负担,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实行培训费用“三级分担”制度,即政府、学校、个人三者共同承担。[1]教育行政部门和项目执行机构都要承担起教育技术培训的监督职责,保证各项政策和经费的落实到位,对培训的质量要实时监控,要针对参训的教师、教师任职的学校和培训机构制定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为了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达到教育技术培训的真正目的,可以通过行政干预、政策导向、经费投入、检查评议、激励机制等手段来保证监督培训的运行。
(二)强化培训机构及中小学校的组织管理作用和协调配合
教育行政部门应采取一定措施,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培训机构,强化培训机构与中小学校的组织管理作用和协调配合,保证培训工作有计划、持续有效地开展。在培训师资上,可抽调部分对中小学教学有研究的高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师,部分对中小学教育有创新精神、教学经验丰富的特、高级中小学教师和教研员组成骨干培训团队。首先要对这批骨干教师进行定期的省级和国家级培训。通过培训、交流、学习、调研等手段来提高骨干教师的综合水平,努力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确保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在培训内容上,为了达到实效,要以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为依据,针对当地教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培训课程内容。在培训模式上,各地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应依据时间、对象、条件等的不同,灵活采用集中分层次培训模式、基于网络的混合培训模式。在培训的方法上,要结合实际灵活地采用不同的培训方法,以提高培训实效。
学校应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教育技术培训,主动配合培训机构做好培训工作。同时,在政府有关政策指导的基础上,制订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近期及中长期规划,建立起有一定力度和具有可操作性的监督机制、考核机制与激励惩罚机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此外,还应积极开展教育技术能力校本培训。校本培训在时间安排上有很强的灵活性,培训内容也有一定的应变性,培训方式丰富多样,组织上也有可靠的保证,针对性和时效性较强,是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积极引导教师重视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最终目的是要使被培训者具有教育技术素养(即具有运用教育技术的意识、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与道德),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有效地组织与实施教学活动的能力。[2]因此,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领导要积极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使教师重视自我发展,变政府行为为个体的自觉行动,积极提高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以适应新的教学需要。根据调查,了解到很多教师在参加培训后不注重在实践当中的应用,把培训和实践完全分离开来,这种情况不仅在农村教师中非常普遍,部分城市教师也是如此。产生这种情况有客观的因素,但更多的原因是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不够,没有真正领会开展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和意义。要使培训真正迁移到实践,教师们还要注重消化,把培训理论与教学实践、培训活动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注重实践,巩固培训学习效果。
[参与文献]
[1] 钟海青.广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6,(11B):86.
[2] 何克抗.正确理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意义及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11):21.
[责任编辑: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