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观与自由教育理念的形成

2012-04-29郭强

大学教育 2012年9期
关键词:闲暇亚里士多德理性

郭强

[摘 要]从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观入手,剖析自由教育理念的形成。侧重分析自由教育理念中的理性发展目的、闲暇教育功能、公民教育理念和学科分类教育实践。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 自由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 G40—0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09—0005—02

一、引言

古雅典是西方文明的摇篮,也是自由教育理念的发源地。两千多年前,柏拉图给密友狄翁的支持者们写的《第七封信》中指出,有理智的人只有在“自由的教育”(eleutheras paideias)中才能取得自信,“自由”的教育使志同道合者结成友谊,而且是一种高贵的友谊。柏拉图所说的eleutheras paideias,即英文中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或liberal arts education),这是自由教育的概念首次在西方历史上出现。[1]从词源学的角度出发,比较明确阐述的自由教育理念可以追溯至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中提出的“适合于自由人的知识”的概念。自古希腊以来,自由教育一直是西方主导性的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教育制度、教学实践的革新和发展。

二、自由教育理念的形成

亚里士多德最早明确提出自由教育的问题。他说:“显然应有这样一种教育,为父母的用其训练子者,不是因为它有用或必需,而是因为它是自由的和高贵的。”[2]亚里士多德的自由理念是和粗俗、狭隘和鄙陋相对立的。“任何职业,工技或学课,凡可影响一个自由人的身体、灵魂或心理,使之降格而不复适合于善德的操修者,都属‘卑陋,所有那些有害于人们身体的工艺或技术,以及一切受人雇佣、赚取金钱、劳瘁并堕坏意志的活计,我们就称为‘卑陋的行当。”[3]因此,不管哪种科目或课程,只要其目的是为了他人或者只是针对受教育者未来从事职业的要求而进行的教育,那么它就是鄙俗的和非自由的。

在此基础上,自由教育首先成为一种以理性为最终发展目的的教育理念。亚里士多德以其哲学观为基础,构建了他的灵魂论和教育发展阶段论。他认为人的灵魂与生俱来,它为人的发展和教育提供了可能性。肉体是器械或工具,工具要为人所用,必然有使用者,即灵魂。灵魂是起统率和指导作用的元质,自然界有灵魂的各种等级和程度存在,与生命的各种形式相对应。这其中包括掌握有机体营养、生长和生殖职能的植物灵魂,体现本能、欲望、情感等感官知觉的动物灵魂和拥有更多和更高权能的人类理性灵魂。人类理性灵魂除了感官知觉能力外,主要表现出用概念思维的能力与思维事物一般和必然的本质的理性特征,它是灵魂的理智部分,是最高等级的灵魂。[4]人人从出生到成人都依次呈现出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理性灵魂。亚里士多德根据其灵魂论把教育划分为体育、德育、智育等三个组成部分。他认为,要使人的灵魂得到健康的完善的发展,必须在不同阶段施于人相应的恰当教育。[5]在这种灵魂等级观和发展阶段论的教育理念中,理性成为自由教育的最终发展目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能够统辖个别感官的特殊功能,将各个感官所提供的信息综合起来,这样才能形成关于事物的整体形象。[6]人只有充分运用和发展其理性,才能实现自我。相应的,人的教育也应当以充分发展人的理性为根本目的。旨在达到这种目的的教育, 才是自由人所应接受的自由教育。真正的知识不在于仅仅熟悉事实,而在于认识它们的理由、原因或根据,认识它们必然如此的情况。哲学或广义的科学,包括一切经过这种理性思考的知识。[7]

其次,自由教育被定位于具有闲暇教育功能的教育理念。亚里士多德认为,“我们全部生活的目的应是操持闲暇。勤劳和闲暇的确都是必需的;但这也是确实的,闲暇比勤劳更为高尚,而人生所以不惜繁忙,其目的正是在获致闲暇。”[8]闲暇也是人生的一种作为或活动。这种活动出于灵魂的理性部分,而尤以理性中的玄想部分为主。闲暇的所作所为都“由己”,而繁忙的种种活动都为他物或他人所役使。同时,闲暇愈多,也就愈需要智慧、节制和正义。在儿童教育课程中,读写和绘画两门为人生实用之学,体操则有助养成勇德,但教育初期,竞技练习不可过分。斯巴达式教育过度锻炼少年,实际上有损其身心的发育。他还重点强调音乐教育应以陶冶性情和操修心灵为宗旨。如就音乐课程而言,当以养成欣赏能力为己足,无须力求擅长;就乐器而言,宜习弦奏,不重笛管;乐调和韵律可分为培养美德、激励行动和激发热忱三类,其效用也分为教育、祛除情感和操修心灵三方面。闲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需求给予了充分的考虑,使人的潜能在愉悦中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这样就避免了对学生的强制性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实践着自由教育对教育对象潜移默化的教化功用。

再次,自由教育表现为以德行为标准的公民教育理念。亚里士多德认为,至善就是人的幸福所在。对每个人来说,获得至善的途径就在于完善的个人修养。由于人首先是理性动物,所以至善就是对他的本性的完美培养,这也就在于人对于自己的德行的培养。[9]幸福为善行的极致和善德的完全实现。为达此目的,一个城邦和其中的公民必须有适当的健康身体、财富和一般的生活配备。在具有这些自然条件的城邦,立法家运用其才能,引导公民纳入于行善的良轨。人们所由成德达善者,出自人的禀赋、习惯和理性,而习惯和理性必须经过培养才能得以发展,所以立法家应当特别重视教育。在轮番为治的理想城邦中,好公民的道德符合于善人的道德,因此公民教育也就应等同于善人的教育。[10]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有德性的人是万物的标准和尺度。道德行为要由正直的人来决定。而道德行为除了包含一种气质或意志的一种习惯,它还是自愿的行动、有意识地带着目的的行动、自由选择的行动。对人来说,至善就是自我实现,全面和习惯地行使那种使人成为人的职能。但这种学说并不等同于自私的个人主义。“一个有德性的人往往为了他的朋友国家的利益而采取行动,必要时,乃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他宁愿捐弃世人所争夺的金钱、荣誉和一切财物,只求自己高尚。”[11]从公共福利的观点来看,一切德性都包括在正直的概念中。正直有合法和公平两种含义。当然,仅仅知道德性的性质是不够的,还应力求掌握它并身体力行。理论足以激发早已具有自由思想的青年,但不能鼓舞群众的豪侠行动。如果不受道德法规的教育,一个人很难在青年时代就有爱好德性的正确倾向。成人以后也需要法规来教诲生活上的一切职责。国家应该承担教育和监护其公民的责任。[12]

最后,从教育实践路径来看,自由教育具化为一种以学科分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教育。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上首次明确提出了学科的概念并进行了学科分类。哲学最初作为知识的总汇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问,从自然到社会的种种问题都会成为哲学研究的对象。亚里士多德肇始了对知识领域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根据他的分类,哲学是研究最普遍意义上的“是”的学问,具体学科是研究具体领域的“是”的学问。哲学和具体学科是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二者在“是”上得到统一和分化。[13]亚里士多德将研究事物根本的或初始的原因的科学或哲学称为太初哲学,其他部分的科学或哲学取名为助理哲学。他进一步区分了理论科学(数学、物理学和形而上学)、应用科学(伦理学和政治学)以及创制的科学或艺术(有关机械生产和艺术创作的知识)等,其中物理学研究作为运动的“是”,数学研究作为数的“是”,形而上学研究作为是的“是”。他认为理论知识中哲学是科学的顶峰, 它以最高的“善” 、“神”和“理性”为对象, 而这三者又以自身为对象和目的。理论知识学习与自由教育的目的是相一致的,因此在自由教育的课程中,哲学、数学、逻辑学、物理学、生物学、人文学科以及基础的阅读、书写、音乐等都成为自由学习的内容。由此可见,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与具体的学科分类课程密切相关。[14]

三、结语

人们对自由的认识和解读是一个亘古常新的话题。从亚里士多德在其名著《形而上学》中提出“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和“人本自由”的命题起,自由的内涵就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哲学在探讨认识论和人的主体性时认为,自由是必然的认识和对外部世界的改造,其着眼点在于反映人与外部世界的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15]自由作为人的本性,其意义在于人只有在不断趋于自由的活动和选择过程中,才有可能认识自己,从而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自由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自由观,是一种古老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它把自由的精神渗透到教育领域之中,直到今天仍然在西方高等教育领域发挥着持久的影响力。

[ 参 考 文 献 ]

[1] 沈文钦.近代英国博雅教育及其古典渊源[D]. 北京大学博士论文,2008:11.

[2]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杭州大学教育学系合编.西方古代教育论著选[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109.

[3] [8][10] 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450,410, 502.

[4] [7] [11] [12] [美]梯利著,葛力译. 西方哲学史[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92,82,95,97.

[5] 亚里士多德[OL].互动百科.http://www.hudong.com/wiki/

[6] [9] 汉斯.约阿希姆.施杜里希著,吕叔君译.世界哲学史[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118,118.

[13] 王荣江. 亚里士多德的科学知识观及其学科分类思想[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6).

[14] 王迎兰. 论亚里士多德自由教育思想的历史演变[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6,(4).

[15] 自由[OL].中国大百科全书. http://ecph.cnki.net.

[16] 袁美荣.论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制定和实施[J].大学教育,2012,(1):95.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闲暇亚里士多德理性
人在何时最清醒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闲暇拾笔寄娱情
闲暇时间干点啥?
莫让闲暇“抹杀”青春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
解析亚里士多德的“修辞术是辩证法的对应物”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