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花时间扮演造钟师

2012-04-29康瞧

人力资源 2012年9期
关键词:核心理念柯林斯经理人

十多年前,笔者在一次企业价值观的专题讲座结束时,慷慨激昂地对台下的企业创始人和职业经理人说:“东宇企业,基业长青。”当时,我赢得了热烈的掌声。但几年过后,这个明星企业就衰落了。之后,我又看到众多的卓越企业都没有能够续写辉煌,苦苦挣扎在泥沼之中。为什么?再之后,当我看到“优秀是卓越的大敌”时,如醍醐灌顶。可惜,很多人对此熟视无睹。于是,我一直期待与吉姆·柯林斯展开一次对话,希望用他的声音唤醒依然陶醉在卓越之中的那些美梦。

让合适的人上车,

请不合适的人下车

康瞧:你有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观点:“优秀是卓越的大敌。”是真的吗?还是危言耸听,以此吸引读者的眼球?

柯林斯:我和同事研究的结果就是这样:绝大多数的公司之所以没有成为卓越的公司,就是因为它们绝大多数都是优秀公司——这正是它们的主要问题所在。

康瞧:如果他们渴望、正如汤姆·彼得斯倡导的“追求卓越”,如何实现目标?

柯林斯:关键是人——他们在面对困境和变化时的态度、信心,以及勇气。

康瞧:他们应该是怎样的一种人?

柯林斯:我把他们称之为“第5级经理人”,也即5个层级的最顶级的经理人。概括来说,他们——胸怀大志,抛开自我,将公司的利益放在首位,积极乐观,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建立卓越的目标之旅。

康瞧:具有这些特质的经理人不少啊。

柯林斯:“第5级经理人”还具有双重性格:平和而执著,谦逊而无畏。

康瞧:请你推举一个“典型人物”吧。

柯林斯:林肯。林肯的信仰、坚忍和勇气自不必提,那些将林肯谦虚、羞涩的个性和笨拙的举止误认为是懦弱的人,后来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

康瞧:林肯是永不放弃的代表。看过他自传的人都心生敬意,因为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他的雄心壮志。

柯林斯:同样,那些经理人被创造的宏伟蓝图所驱动、所感染。只要能使公司走向卓越,他们会卖掉厂房,倾其所有,哪怕解雇自己的兄弟……他们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康瞧: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很重要。

柯林斯:顺利的时候,他们会向窗外看,把功劳归功于自身以外的因素,例如“贵人”了、“运气”了;不顺利的时候,他们会朝镜子里看,认真审视,勇于承担,而不是将过错归咎于外因,或者抱怨运气、条件不好。

康瞧:遗憾的是,很多经理人却是这样:业绩不佳,他们扭头向着窗外找寻各种理由和借口;小有成就,他们便站在镜子面前沾沾自喜,居功自傲。

柯林斯:所以,用一句话来形容“第5级经理人”的表现,即:与那些善于表演的马相比,他们更像拉犁的马。他们不想轰轰烈烈,宁愿默默无闻。

康瞧:中国著名企业家柳传志在谈到人才的重要性时说过一句话,“即使有合适的项目,但没有合适的人,不做”。

柯林斯:优秀的企业家不是首先确定了目的地,之后再把人才引向那里。他们首先让合适的人上车。当然,不合适的人自然请下车。有位企业家说得好:我们不是忙于应付变化、制定战略,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源源不断地给公司注入新鲜的血液上。不论在何时何地发现了杰出人才,我们就聘用他们,往往并没有具体的工作在脑海里。

康瞧:这是典型的“先人后事”。这样招募来的人才风险是否太大了?

柯林斯:我们还是来听听这位企业家是如何说的吧:“这就是我构建未来的方式。也许我无法看到即将发生的变化,但他们却可以。因为他们才是杰出的人才。他们思维敏捷,灵活机智,行动迅速,可以处理企业的那些事儿。”现在,总结一下我们方才说的,即:在确定将汽车开往何处之前,一个优秀的企业家首先必须保证有合适的人在车上。这一点,毋庸置疑。

康瞧:我替一些老板再问一个问题:这样的人才,工资袋是不是也很沉呀?

柯林斯:老实讲,我也曾力图发现:有效的激励措施——尤其是对那些高层经理人的——能够有效地促进一个公司实现跨越。但研究结果表明:特殊的报酬方式有助于一家公司走向成功的推论并不成立。

康瞧:这值得那些高高地拎着“胡萝卜”的老板深思了。

柯林斯:是的。关键不是你支付了多少报酬,而是你支付给了什么人。杰出的人才不会为报酬而折腰,他们是为创建一个伟大的公司而工作。他们为达到卓越竭尽全力。但是,请注意:对于杰出人才的另一种嘉奖,就是不要让他们的身边存在庸才。

康瞧:很多企业都犯了“劣币驱逐良币”的错误。那么,针对企业用人你有哪些建议?

柯林斯:一,宁缺毋滥。若你一时无法确定,则要保持观望。优秀的企业家要永远寻找最优秀的人——他们品质第一,而不是学历背景、实际技能、特殊知识和工作经验。二,换人切忌拖泥带水。绝不能让不合适的人在车上呆得太久,必须当机立断请下车。三,那些杰出人才是用于抓住天赐良机,以图发展的,而不是解决你所谓的最大难题的。

康瞧:第三条原则用中国的话来说,就是“好钢用在刀刃上”。

柯林斯:其实,走向卓越的公司都是以残酷的现实作为起点的。那些在车上的人与公司同心同德,生死与共:他们坚持成功的信念,不论前面有多艰险。同时,能够面对现实最残忍的事实,无论它们是什么。

康瞧:那么,“车上的人”——是空降兵好,还是自家培养的经理人好?

柯林斯:这是一个好问题。杰克·韦尔奇在GE服务了四十多年,是GE地地道道培养出来的经理人。而他在1991年也就是预定还有9年退休的时候,说了一句话:“从现在起,选择继承人是我要做的最重要决定,这件事几乎每天都要花费我相当多的心思。”

康瞧:看来,你是赞赏培养自家的经理人的。

柯林斯:不是我赞赏,而是事实清楚。那些高瞻远瞩公司从内部培养、提升和慎重选择管理人才的程度,远远超过一般公司。

康瞧:这样可以力保优秀领袖的一贯性,让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

柯林斯:我和我的团队研究的那些高瞻远瞩公司,把他们加起来,在1700年的历史中,只有4次外人直接接任CEO。在此,我重申一个观点:想以聘请外贤担任最高经理人以成就高瞻远瞩公司并保持这种地位,是极为困难的。

少花时间扮演报时人,

多花时间扮演造钟师

康瞧:我发现在你的研究里,很会造词,像前面说过了“第5级经理人”,接下来,谈谈“高瞻远瞩公司”吧。

柯林斯:之所以用“高瞻远瞩公司”而不是“成功的”、“长盛不衰的”、“辉煌的”……公司,为的是能够反映出它们确实与众不同,绝非一般名词所能描述。我们知道,作为领导者,无论多有魅力、多有远见卓识,最后都会离世;所有伟大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也都会过时。但是,高瞻远瞩公司却会历经风云变幻、沧海桑田,而枝繁叶茂。

康瞧:这样的公司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宝马、宜家、施华洛世奇、索尼、GE、沃尔玛、宝洁……你看,前三个企业都不在你的研究名单之列。但我认为,他们同样够得上高瞻远瞩公司的美誉。

柯林斯:我的研究有一个标准,高瞻远瞩公司的成就绝不只是创造了长期经济报酬:他们已经融入社会的结构里。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他们的产品和服务,这个世界给人的观感将会大为逊色。

康瞧:就是说这些公司为这个世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我想请你谈一下高瞻远瞩公司的特征,例如领导人、价值观、面对困境时如何行动,等等。

柯林斯:我很喜欢彼得斯所谓的“迷思”,因为一说到高瞻远瞩公司,很容易就想到拥有一个大名鼎鼎的领袖。其实不然。这些公司的创始人通常都是制造时钟的人,而不是报时的人。他们积极致力于建立一个组织、一个走动准确的时钟;他们不在意取得领袖的人格魅力,而是采取建筑大师的方法,构建一个基业长青的组织特质;他们不为满足个人的自尊或者累积个人的财富,而是将最大的创造物——公司本身,作为励精图治的代表和一切。

康瞧:这让我想起了索尼的井深大、沃尔玛的沃尔顿,还有IBM的父子俩以及惠普的两位创始人。他们都是制造时钟的人。不过,他们的创业都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没有什么“伟大的构想”——这远不是那些MBA教授们的讲义里的构架。

柯林斯:创立公司之前,或许最好不要沉迷于寻找什么“伟大的构想”。因为,这条思路会转移你的注意力,使你不能认识到公司才是你最终极的创造。路,还是要一步一步来走。长距离赛跑的胜利不属于兔子,而是属于乌龟。

康瞧:这话很中肯。现在有相当多的企业和想要创办企业的人,长时间地考虑如何如何……其实我们知道,很多公司一开始并没有找到光明大道,就是为了生存,之后才不断摸索,历经失败与惨痛,逐步有了创新能力、核心理念以及组织结构。

柯林斯:是这样。如果你正致力于构建和管理一家公司,最好少花时间考虑产品线和市场策略,多花时间思考组织设计;少花时间扮演报时人,多花时间扮演造钟师……还是那句话,一定要少追求魅力型领袖的人格特质,多从组织方面思考构成高瞻远瞩公司的特质。

康瞧:这又让我想到了你们美国先哲们的故事。

柯林斯:我们想到一起了。在1787年的立宪会议上,最重要的不是“谁应该当总统?谁应该领导人民?谁是最好的领袖”。建国先贤们思考的是:我们能够创建什么样的程序,使国家在我们离开后仍然能够拥有很多优秀的总统?我们希望建立哪一种长治久安的国家?我们应该制定什么样的指导方针和机制,以便创造出人民梦想的国家?

想要成功,你必须站在变化的前面

康瞧:我在看《惠普之道》以及后来惠普优秀CEO的管理理念时,都发现了一个重要理念:超越于利润的经营思想。他们认为,利润虽然重要,但不是惠普存在的原因。其实,很多优秀的企业家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你是怎么看的?

柯林斯:我只举一例,因为看法就在里面——默克公司一百年庆典时出版了《价值观与梦想:默克百年》。正如书名,书中之重不在产品、利润、股东,力在强调百年历程中那些一直指引前进的理想与信念。乔治·默克二世在1950年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要牢记药品旨在治病救人。我们要始终不忘药品旨在救人,不在求利,但利润会随之而来。如果我们记住这一点,就绝对不会没有利润;我们记得越清楚,利润就越大。

康瞧:惠普的创始人也曾表达了几乎一模一样的理念。

柯林斯:那些伟大的公司能够奋勇前进,根本因素在于指引、激励公司上下的核心理念,有着超越利润的目的感。

康瞧:这样说很冒风险,因为有人会觉得这是在奢谈理想。

柯林斯:但事实就是如此。高瞻远瞩公司经常不是在成功之后才拥有崇高的理想,才拥有一种核心理念,而是在它们还在奋力求生存时就已然这般了。

康瞧:不错。例如索尼、福特、宜家、默克、强生——1886年罗伯特·詹森创立强生公司的理想就是“减轻病痛”,1908年又强化了经营哲学,把服务顾客和关心员工放在股东报酬之前。到了1935年,小罗伯特·詹森再度声明“服务顾客是第一位的”;1943年,强生公司有了自己的“我们的信条”。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当又一位CEO走上前台,他说“任职期间的40%的时间要用来与公司上下沟通这一信条”,并强调自己“不必随俗起舞”。

柯林斯:关键在于,高瞻远瞩公司不只是宣布一下这种伟大的理念,而是采取了很多计划、步骤、行动,使之一以贯之于上上下下。尤其不能为了财务利益或短期权益而自毁立场。

康瞧:唯有如此,才算得上高瞻远瞩公司吧。因为有太多的公司,标榜的是一套,遇到困境或者麻烦时,做的是另一套。结果,只能被顾客所唾弃。

柯林斯:制定核心理念时,关键是要抓住自己真正相信的东西,而不是外在世界认为应该拥有的理念。

康瞧:只有“自己相信的东西”,才不会轻言放弃。像GE这样伟大的公司,历经沧桑,其核心价值始终不变。

柯林斯:核心理念不变,但不等于死守僵化。这就是我一再强调的:保存核心,刺激进步。

康瞧:是啊,核心理念是那些成功企业的基本因素,但只是拥有理念,即便是远见卓识,也不能确保可以建立卓越。

柯林斯:的确如此。再伟大的理念只是挂在墙上,或者拒绝改变,世界也会抛弃它。沃尔顿说的好:你不能只是继续做以前行得通的事情,因为你的四周的每样事情都在改变。想要成功,你必须站在变化的前面。

康瞧:这话没错。但能否具体解释一下“保存核心,刺激进步”的含义。

柯林斯:我举两个例子:先说3M公司的核心理念中,有“尊重个人的主动精神”,这是恒久不变的,但“科技人员可以把15%的时间花在自选的研究计划上”,却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改变的;再有惠普公司的核心理念中,有“尊重和关心每个员工”,这也是恒久不变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每天上午十点钟送水果和甜甜圈给所有员工”是不能改变的……这里,最重要的,一定不能把核心理念与文化、策略、战术、政策等等非核心的做法混为一谈。其实,斗转星移,很多东西都要改变。

康瞧:就是这种审时度势的变化,才驱动了企业的进步。

请牢记:永远不够好

康瞧:在你的研究中,有一个令人亢奋的、也是惊人的词:胆大包天。这似乎不像一个成熟稳健的企业的做法。你是想用这个词来说明那些富有创新和激情的企业吗?

柯林斯:所有的公司都有目标,但是,只拥有目标和献身于惊人的艰巨挑战不同。后者就像攀登高峰一样惊心动魄,又激励众人。

康瞧:这就像韦尔奇当年为GE提出的一项战略目标,“在我们服务的每一个市场中,都要成为数一数二的公司”,因为“当你是市场中的第四或者第五的时候,一旦市场中的老大打了一个喷嚏,你就会染上肺炎”。为此,那些没有希望的公司只能是“整顿、关闭和出售”。

柯林斯:其实,这是高瞻远瞩公司刺激进步的一个强力技能。1965年,波音做了企业史上最大胆的行动之一,实施波音747巨无霸喷气式客机计划。一开始,这个计划并不是人人举手认同。在最终决策的董事会上,还有一位董事说:“要是计划不成功,我们总是可以抽腿。”这时,董事长艾伦语气坚定:“抽腿?如果波音说要制造这种飞机,那就一定能够造出来,即使是耗尽整个公司的资源也要造出来。因为我们是波音!”

康瞧:这声音足够震撼。不过我要问的是:这种目标会刺激进步、创造动力吗?会促进大家行动吗?大家会为这种目标贡献创造力、时间,并做出一些个人的牺牲吗?

柯林斯:我只能说我的研究结果:一切都会发生。真正胆大包天的目标清晰明确,而且体现了众志成城的重心。它可以促使大家为了共同的追求,焕发出光芒四射的激情、活力。当然,这种目标必须符合公司的核心理念。

康瞧:这样想来,我们可以回忆起很多企业当年的胆大包天:1907年,福特立志“我们要让汽车大众化”;1921年,弱小的IBM就把自己定位在“国际商业机器公司”;上个世纪50年代,盛田昭夫说要“改变日本产品在世界各地品质低劣的形象”……他们都做到了。那么,是什么可以让他们敢于投身于险峰之上,又能笑傲江湖?

柯林斯:我们就拿爬山做个比方吧——攀岩者没有使用绳索攀登陡峭的山崖,如果摔下来,一定会死掉。对于旁观者来说,攀岩者的行为即使不是愚不可及,也是大胆而冒险。但是,假设攀岩者胸有成竹,攀爬完全属于能力可及的岩壁,那么,对他来说,行动并非太冒险,是他对自己有信心。他知道掉下去会死掉的想法只会更刺激他。高瞻远瞩公司制定胆大包天的目标时,很类似于攀岩者。

康瞧:可不可以这样说,敢于做出胆大包天的目标是那些高瞻远瞩公司的一个秉性?

柯林斯:的确。很多高瞻远瞩公司都把胆大包天的目标当作制度化的习惯,或者说是一种生活方式。例如在索尼,员工们能够清楚地记得井深大的声音:“一旦下定决心,就永远不要放弃。”

康瞧:胆大包天是不是那些高瞻远瞩公司的专利?

柯林斯:不是的。胆大包天的目标特别适合于创业家和小公司。对那些新创业的公司而言,光是从无到有、再到生存不再是问题,直至公司发展从小到大,其本身就是一个胆大包天的重大目标了。

康瞧:这句话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激励。我们再总结一下这个“胆大包天”吧。

柯林斯:第一,胆大包天是一种目标,而不是一种宣言。如果不能让众人活力四射,就根本不是胆大包天的目标。第二,胆大包天的目标振奋人心,激励前行,不会为任何事情停滞下来。第三,胆大包天的目标必须符合公司的核心理念。第四,胆大包天的目标具有潜在的危险——目标一旦达成,组织可能就此停步,并陶醉其中……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

康瞧:第四点发人深省。看来,明天怎样做得比今天更好,才是一个有作为的公司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

柯林斯:满足会带来自满,最后导致衰败。所以,一个公司应该建立某种永不满足的机制,对抗自满顽疾,驱策员工继续前进,始终追求改进。请牢记:永远不够好。

康瞧:你对高瞻远瞩公司有着深入的研究,那么,置身于这些公司之中,能够感受到什么样的与众不同的氛围?

柯林斯:很明显,这些公司围绕着核心理念,创造了一种几乎像教派一样的环境。我们可以把这种情形称之为“教派主义”。

康瞧:“教派主义”?这样一种严密的、或者说极端的文化会不会很危险?我的意思是扼杀创新以及多元化的思考。

柯林斯: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请记住:一个企业也可以建立一种像教派一样的创新文化,或是像教派一样的竞争文化,或是像教派一样的求变文化……教派主义——不是僵化的代名词,而恰恰是一种充满活力的体现。

康瞧:我很想听听这种“教派主义”的活力是如何“体现”的,尤其针对中国企业来说,更具启示性。

柯林斯:简单说来,这种“教派主义”:一,对新人进行理念与实际相结合的入职训练,强力打下公司印记。二,严格的内部逐级提升政策,自己造就经理人。三,大张旗鼓地宣讲“英雄事迹”和公司典范。四,不断地灌输公司歌、誓言、公司训词在员工心理的引导。五,对遵循或者背离价值观的人,公开地进行奖与罚。六,采用各种庆祝方式强化大家的成就感、归属感。七,不断地通过各种形式宣贯公司的价值观、制度标准、历史、传统以及团队精神。

康瞧:看来“教派主义”也并不神秘。不过,上述做法看似简单,能够一以贯之,能够常做常新,并不容易。可能,这就是高瞻远瞩、活力四射与鼠目寸光、平庸碌碌的区别吧。

走出黑暗的绝境始于

意念笃定、永不认输者的努力

康瞧:尽管你一再给出“从优秀到卓越”的策略,希望“基业长青”,但事实上,我们每天都在看到那些优秀的、包括卓越的公司悄然离开这个世界。难道,“优秀是卓越的大敌”是一种无法逾越的宿命吗?

柯林斯:不是宿命。但我记得非常清楚,有人这样问过我:“当你站在世界顶峰时,当你的公司成为业界翘楚时,当你成为某个领域绝对权威时……你表面的辉煌成就有可能正在掩盖你已经走在下坡路的事实。因此,我想知道,你是如何预知这种趋势的?”老实说,我当时还没有预知,但这话激起了我开始研究如何再造卓越。

康瞧:再造卓越?这个“再造”已然说明衰落是既成事实。我关心的是,为什么会有衰落?尤其是为什

么衰落之初竟然无法察觉?

柯林斯:我认为,企业的衰落与人患病有着极为相似之处:患病早期,不好察觉,却容易治愈;等到病入膏肓,很容易察觉,但已很难根治。企业也一样,表面看起来或许坚不可摧,其实已经病入肌体了,很有可能就会一落千丈、坠入深渊。

康瞧:太难以置信!

柯林斯:每个企业都是有弱点的,不论它看起来多么强大,不论你已经取得了多少辉煌,不论你在万里长征路上已经走了多远,也不论你已经积蓄了多少能量,你依旧很难摆脱衰落的命运。世上并没有强者恒强这样的铁律。每个企业都有可能走向衰落,事实正是如此。

康瞧:这未免太悲观了。似乎等于在说,生来就是走向死亡。

柯林斯:不。如果能够预知衰落,就可以防止或者放缓衰落,并在衰落到来之前,奋起反击。

康瞧:可见,预知衰落的忧患意识尤为重要。希望你再次发布你的研究成果,尽管很多人曾经看到过,而且心有不甘,或者绝不认同。但是,中国的企业家张瑞敏说过,“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忧患意识是一笔财富。

柯林斯:我的研究结果是这样:企业衰落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狂妄自大。当企业变得傲慢自负,认为成功是理所当然的,忽略了最初成功的真正动因时,衰落的第一阶段就悄然降临了。第二阶段,盲目扩张。这时的企业已经丢掉了成功之前的持久创造力,在无法取得卓越成就的领域盲目扩张,抑或过分强调增速而不能确保取得领先优势,或者同时犯下两种错误。第三阶段,漠视危机。当企业遭遇挫折与困境,决策者没有承担责任,反而归咎外部因素。第四阶段,寻找救命稻草。企业常常采用激进却未经证实的策略,推行暴风雨式的变革、研发一鸣惊人的产品,结果根本就没有一蹴而就的良方。第五阶段,被人遗忘或濒临灭亡。

那些卓越的公司在陷入衰落的时候,通常会依次走过上述的四个阶段,但跳过其中的某一阶段还是有可能的。有些公司会很快走完衰落的五个阶段,而有些公司则要在衰落中挣扎多年甚至几十年……

康瞧:但我们不想看到这五个阶段的任何一个阶段。借用你的话来提问:当世界变得难以驾驭时,当外部威胁冲击我们原本确凿无疑的计划时,那么命运还掌握在我们手中吗?

柯林斯:不想看到是可以理解的。但基业长青的一个关键就在于,可以理解公司是怎样丧失其卓越地位的。如果清楚了衰落的五个阶段,就可以尽早预警,以扭转颓势。我们发现一些公司即便深陷于衰落的第四阶段了,依然能够摆脱危机,有些公司复苏之后的表现比之前更为强劲。

康瞧:如何复苏?

柯林斯:如果你一直都在坚守卓越之道,那么你应该祈求而且感谢瞬息万变局势的出现,因为只有在逆境中,你的坚忍斗志才能帮助你成为业界翘楚。一定要记住:我们并不会受所处的环境、艰难挫折、过往历史、错误失足或屡遭败绩所困,我们相信自己的选择能够帮助我们救活这盘棋。

康瞧:你认为这个时候,信念的力量可以扭转乾坤?

柯林斯:真正卓越和小有成就的企业之间的显著区别,在顺风顺水时是显示不出来的,关键在于遇到挫折或是灾难时,谁有比之前更强劲的上升势头才会凸显出来。卓越的企业能够在形势式微之后卷土重来。卓越的个人也能够止水重波。只要你没有完全丧失斗志,敢于挑战,你的未来就一定会有希望。

康瞧:请你继续激情澎湃……

柯林斯:走出黑暗的绝境始于意念笃定、永不认输者的努力。一败再败是一回事,但放弃永不言败的价值观和雄心壮志则是另一回事。更准确地说,失败不是一种表象,而是一种心理状态。虽然受挫,但还要再次昂起高贵的头颅,永不低头——这就是成功。

康瞧:我发现你在骨子里,更像一个哲学家,或者一个诗人——你会用什么样的语言作为今天对话的尾声?

柯林斯:倘若人生毫无意义,你也不可能有伟大的一生;如果工作毫无意义,那么人生也难以有什么意义。在你离开人世的那一刻,如果能想到自己曾经为创造一项真正卓越的事情尽到了绵薄之力,你可能会获得一种罕见的宁静感。事实上,你也许会获得更深层次的满足:回首往事,自己并未虚度年华,此生无憾。

猜你喜欢

核心理念柯林斯经理人
进出口经理人
《进出口经理人》征订
以师为本: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
良心手术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澳大利亚“柯林斯”级潜艇将延长服役至2030年
广州市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六个核心理念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常见误区及核心理念阐述
NEW WORDS
MOOC的核心理念、价值及实践反思——基于网络学习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