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创新系统中创新网络的构建分析
2012-04-29潘福林于焱方苏春
潘福林 于焱 方苏春
摘 要:产业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产业创新能力正日益成为国家经济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研究表明,提高产业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构建产业创新系统,而实现创新则需要构建一个创新网络作为支撑。文章从创新网络的含义出发,分析了创新网络的结构、创新网络的运行机制,为创新系统构建有效的创新网络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产业创新系统 创新网络 网络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014-03
一、产业创新系统与创新网络含义
产业创新系统是以企业活动为中心,以知识发展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动力,以政策调控为导向,以良好的国内外环境为保障,以创新性技术供给为核心,以实现特定产业创新为目标的网络体系。产业创新系统是不断变化的,是在动态过程中演化的,一是系统本身不是稳定的,处在反复的整合过程中,由一个稳态过渡到另一个稳态;二是内部的技术状态,处于演化和变化之中,技术转移、技术学习的过程,总不停止;三是系统内各构成要素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把系统推进到新的状态。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通过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各种机制的共同作用下演化而成,在不同的演化阶段,各种机制所起的作用不同。
创新网络的概念,弗里曼认为创新网络是应付系统性创新的一种基本制度安排,网络构架的主要连结机制是企业间的创新合作关系。创新网络形成的动因既有内因——单个企业掌握知识和信息的有限性和相互依赖性,又有外因——由于市场不确定性引起的大批量生产方式为基础的产业发展模式的结束。 产业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一部分。在产业创新过程中,行为主体间逐步结成了一些或简单或复杂的组织形式,于是创新网络也就产生了。
从创新环境角度看,创新网络对于产业创新的作用表现在:创新网络通过营造共同的区域软环境,促进了区域内企业的协作和交流,强化了区域企业文化形成,加快了产业创新的速度,加快了企业产业发展阶段向成熟阶段的步伐,提升了区域内企业的创新能力及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延缓了产业进入整体衰退阶段的时间,从而使区域成为该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从创新网络对于产业创新的具体作用来看,创新网络通过影响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等进而影响整个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二、产业创新系统的网络结构
产业创新系统的网络结构是指产业创新系统构成要素之间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的组合形式或关系模式,以及系统运行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的方式和顺序。在产业创新系统中,企业处于中心位置,企业与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其它创新活动主体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但这些互动关系受产业创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依据产业创新系统的组成模块及相关的理论分析,构建了产业创新系统网络结构模型(图略)。
一般来说,各系统网络要素的功能是确定的,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科研院所主要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活动,是企业创新活动非常重要的知识源,大学主要从事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及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活动,政府制定有关政策,激发和规范各系统要素的创新活动,对创新过程进行宏观调控,为创新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环境,保证系统有序运行,促进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利用。
但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下,各要素在系统中的地位和功能又存在着很大差别,同一系统不同时间各要素的功能也会不一样。同一时间,不同的产业创新系统各要素的功能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系统要素的边界也是确定的,但随着系统的展开,也会引起要素边界的变化。对于一个刚刚出现的产业创新系统而言,由于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确认系统的结构组成相当困难。而且,在早期阶段,正式的网络还没有形成,产业创新系统相关的某些制度还不存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规则模糊不清。确定结构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在这个分析过程中,不断地有新的信息加入。确定产业创新系统的网络组成、结构是分析产业创新系统功能的基础。
三、产业创新系统的创新网络运行机制
网络机制指系统网络特征的总体描述。在产业创新系统发展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网络形式对促进技术机制与学习机制的运行效率的作用不同。强的网络关系是通过参与者之间经常的和密集的接触形成的,在系统中可能存在重复的信息流动。弱的网络关系指参与者之间比较松散的连接。如何优化网络结构,需要结合产业创新系统所处的阶段,进一步分析关系的强度和它吸收外部知识的潜能,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关系持续时间、接触频率、公开性、关系内容范围。
网络关系密度与强度的不同结合,形成了不同的网络结构。我们的目标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优化它们的组合,促使网络结构合理化。在探索型向开发型转化过程中,主要是标准化和程序化,稳定性增强。这种条件下整合的组织结构是比较合适的,较好的协调机制,关系强但松散的网络结构。开发型向探索型转化过程中,主要的协同演化过程是通过实验,偏离现存的标准与日常规范,不稳定性强,需要一个更加宽松的组织结构。更宽松非正式的协调机制,伴随着一个密集的但关系强度较弱的网络结构。
在完成一个困难的任务时,需要结合多种知识,包括直接相关的和间接相关的不同领域,产生了复杂的局面,需要其它的公司加入共同完成任务。为了减少复杂性,网络结构的设计应该是保持网络中公司间关系的持续性,其中一部分可能是唯一的关系。这样较强关系的网络结构能够减少复杂性,提供有效的、快速的协调,增强知识的溢出,增强相互的学习与了解。
由于制度环境的改变,如需求的变化、新技术的发明等而引起的环境的不确定性。通常情况下,环境的变化往往是由网络外部公司的进入引起的。那些外部公司来源于其它网络具有不同的知识基础,构成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来源,这些多样性可以用来处理条件的变化。因此,当由于变化增加而引起环境的不确定,那些弱的关系可以用来应对这些变化。
密集的网络结构减少了由于复杂性引起的不确定性,同时引起了对那些强关系的依赖,这种依赖关系会产生影响学习的风险。持续的、密集的、唯一的网络关系有两个优势处理依赖风险,通过一些补偿投资改进认知的距离,通过建立社会资产限制了免费乘车者。然而这样的网络结构有一个很大的缺点是没有能力应付由于变化引起的不确定性。
March(1991)提出演化主要依靠开发和探索的相互转化。开发指有效地使用现存的资源和能力,这要求稳定、标准化和常规化。探索指需要不断增加新的资源和能力,这要求打破连续性、标准化和常规化。开发应用于短期发展战略,探索应用于长期发展战略。
(一)开发型创新网络机制
开发型网络机制主要特征是松散的关系结构、强持续性。在开发型创新阶段,主要特征是标准化、程序化、稳定性高,仅有一些渐进性的变化。主导设计已经出现,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下降。效率是这个时期的关键问题,竞争已转移到产品价格和开发新的市场上。由于价格竞争加剧,公司强烈需要利用规模经济,扩大自己的市场,结果,一些公司规模扩大,一些公司被迫退出市场,导致市场的集中。这时的学习机制主要是提炼现存的创新,改进现存的竞争力。增加了对技术规范的需求使得维持那些关系需要特殊知识。对信息和搜寻过程的需求能够在强的关系中得到,在持续的一段时间内强的关系有利于连续地搜寻特殊的知识,有利于特殊知识的发展。而且,投资转向大规模生产、营销系统、品牌名称等长期的战略目标。效率的推动要求摆脱那些多余的关系,产生了一个相对松散的结构。显性知识的增加进一步加强了知识的发散,而无须追加任何其它的关系投资。
具有较强持续性的松散关系网络结构存在一定的收益和风险。这种具有较强持续性的松散的关系网络能够促使它的员工针对某一特殊任务,以至于它们仅需要协调同它们相关的、直接的、即时的关系就能够完成任务。在那些强关系中,长期的、经常的接触,使公司之间认知距离缩短,使公司间信息、技术知识的交换效率非常高。当知识根植于某些特殊公司内部,网络中的一个或几个核心公司能够起到协调作用时,一个具有较强关系松散的网络具有较高的效率。这也促使公司采用一种结构化的方法去创新,通常能导致渐进的创新。
显然,这种网络结构也有风险,在核心公司方面可能负担过重。其协调作用使得网络中各部分的信息转移交换都要通过它。尤其是在一个有较高复杂性,大量的信息情况下,核心公司很难独立应付。另一个风险是这样的网络没有能力应付突变。由于高度的集中,知识和信息不能自由移动,很难应付瞬间的变化。这时需要各个公司间直接的联系,进而增加了网络密度。此外,经过一段时间经常的接触减少了认知的距离,但同样也降低了潜在的创新,创造了停滞的风险。
(二)探索型创新网络机制
探索型网络机制主要特征是紧密的关系结构和较低的强度。探索型学习机制主要是搜索新的知识、信息,寻求潜在的方法。公司的挑战是,一方面需要进一步理解新出现的领域,另一方面需要保持在一定范围集中并获得各种可能的方法。通过现存的强关系进行搜寻,促使公司进一步地了解新的信息,但减少了发现新的信息的机会,因为网络中认知的距离是有限的。这意味着通过一些弱的关系获得的现存网络以外的信息和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学者们认为公司外部的不同知识资源对公司的创新过程非常重要。由于变化的增加而引起环境变化,需要把弱的关系变得强一些。但是这些弱的关系的数量需要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因为公司需要时间和资源去处理这些关系,另一方面较多的关系容易增加误解的机会。
密集的网络结构预示着有较多数量的关系。现存的网络关系大部分是强的,那些新的或弱的关系通常具有较低的强度。那些弱的关系提供了接触其它网络的机会,构成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来源。高密度关系与低强度关系结合,意味着公司之间联系广泛,但时间有限,联系频率低,有限的开放程度。这种迅速结合的关系的好处是促进探索新的结合。
如果认知的多样性太大,通过这种弱的关系,结合的不同类型的知识容易产生误解。此外,知识的结合过程可能需要一定的特殊投资,才能使这些不同类型的知识能够彼此适应。这是一个更加隐性的过程,要求一定的时间。在一定的时间内,当关系的强度非常弱的时候公司可能放弃探索,对知识创造产生负面影响。
在探索型创新模式的最初阶段,新出现的系统知识基础是非常隐性的,公司之间存在较大的认知距离。协调机制要求直接的交流,直接的个人交流,分组解决问题,分组决策。关系是持续的,部分关系是唯一的,主要出于协调与保护的原因。此外,协调与保护的功能要求网络规模在一定范围内,由于知识的特殊性和隐性特征,监测所涉及的公司的输入和输出仅能通过一定数量人员的紧密接触才能获得。适应性功能要求低的成本和灵活性,由于在探索阶段变化较快,这有助于那些短期关系的形成。弱的关系容易引起免费乘车者的获益,为了阻止这些,可以通过过去的声望与信誉,加上有限的监测来协调。合同要有限制地使用,尤其是在探索的早期阶段,因为此时对输入和输出价值有较少的了解。总之,在探索型模式下,接触到新知识比更有效地发送那些知识更重要。
四、结论
开发型网络中主要的变化过程是标准化和程序化,集中改进现存的竞争力,渐进性的创新。这样条件下,网络结构具有低的密度、强的关系和较强的持续性,但接触的频率、相互了解的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范围较弱。这种强的关系与低的密度结合意味着公司已经确立了自己的创新发展战略——渐进的创新。这时相对应的网络战略是整合与协调各个公司,通过合同或控制机制或使用一些非正式的控制机制,如声望、信任程度、社会规范等。主要的风险是严重的内部导向,阻碍复兴,产生闭塞。
探索型网络中,探索过程往往在很多方面伴随着反复与动荡,没有清晰的选择标准。在这个阶段新出现的制度环境还不成熟,有较小的选择力量。多样性丰富,许多探索性学习过程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思想、原型、模式,它们中的一小部分易于市场交换或生产。因此,通过学习产生多样性和具有隐性特征的新知识主要存在于有限的几个公司内。在探索阶段,主要选择来源于新出现的知识基础,有限的选择来源于社会规范等协同机制,多样性丰富影响知识基础的形成。新的结合变化丰富,很少是由新的制度环境选择,新的学习机制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知识基础的发展。
[基金资助: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汽车零部件产业创新机理及系统绩效评价方法研究”(编号:10YJA630121)2.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基于逆向物流的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编号:S2010002)3.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创新系统的构建及评价方法实证研究”(编号:2009B095)]
参考文献:
1.涂俊,吴贵生.基于DEA-Tobit两步法的区域农业创新系统评价及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4)
2.潘福林,许春燕著.我国汽车再制造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9
3.于焱,李庆东.产业创新系统协同演化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9(12)
4.刘顺忠,官建成.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的评价[J].中国管理科学,2002(2)
5.于焱,孙会敏.基于DEA分析法的产业创新系统效率评价方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
6.于焱.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7.李庆东.产业创新系统协同演化理论与绩效评价方法研究.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8.4
(作者简介:潘福林,长春大学校长,教授;于焱,长春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 吉林长春 130022;方苏春,日本圣泉大学,教授)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