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随感录
2012-04-29崔俊堂
崔俊堂
草长莺歌,这是需要久恋的好地方。
——题记
1
天上的云,像是一床棉被,扯不出一根丝线。
无牵无挂,飞机嗡嗡地鸣叫着钻入棉被,整个身子颤抖起来,下滑到地面跑道上停下来了,仿佛一场海潮突然消退。
从机舱里走出的人,似乎追随着流水似的时间,去了不同的方向,但又被卷入另一场海潮。
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语言,高举着同一块招牌。
在陌生人的海洋里,有一个相识的人,竟如见到了亲人!
在疲于奔波的旅途上,有一个相随的人,觉得多么有福!
在异国,尽管不能用母语沟通和交流,但我却分明感受到了肢体语言所传递的真挚和微妙。
人流的速度加快了,车流的速度加快了,我的速度也加快了。
大千世界里,人们都有着一颗炽热的爱心。
2
汽车穿行在长长的隧道里,仿佛穿越在扑朔迷离的世界,突然间的停电,如同巨大的黑幕遮盖下来。导游风趣地说:即使停电了,深邃的目光,也会照亮陌生的面孔。
难道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刺破黑暗的曙光?要么生活的前景在击退巨大的黑幕,处处显身光明?我是在这么理解导游的言辞。
半个小时后,汽车终于穿透了黑暗,一大把一大把的阳光迎面直下,将一大片一大片的桉树照得透亮。这个时节,这些桉树只剩下光光的树杆和秃秃的枝条,没有叶子,枝头上团着一簇簇新芽,仿佛这里的春天就归属于这一大片桉树了。
听说这山坡上的每一棵桉树,曾受过一场大火的炼狱,今年已是第三个年头,这些桉树却奇迹般地复活了。是因为它的根深深地扎于地下,还是被定为国树的缘由?已经没有人再加追问和大发议论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地球上的每个角落,再疯狂的野火,也抵挡不住春风的驻足。
3
有一种动物,只会前进,不懂得后退。澳大利亚人把它铸造在硬币上,跑的样子像是在飞。
还有一种动物,没有乳头,生下的小崽子,用长长扁扁的嘴巴顶着“妈妈”的胯下,就能吮吸乳汁。澳大利亚人把它也铸造在硬币上,这种动物的肌肤就是一整块爱的净土。
铸在硬币上的这两种动物,似乎正代表着国人的向往和追求:前进的每一步是振奋的希冀,厚爱的每一次都深藏着付出。
海水漫过去了,海风无语。我轻轻地放下之前采摘的两朵野花,在沙滩上画了两枚硬币,把两朵野花插上去,在静观着,也在遐想着。海水又漫过来了,两种动物的影子浮现在水面上,浮在了花朵之上,那份亲昵的感觉如同为一次倾心的相约而献上两束玫瑰。
重新审视新生活的境界,金钱反映了人生资本的一面,而另一面却折射着强大的精神和崇高的信仰。
海水漫来漫去,抚平了沙滩上的沙画,两朵花也随着海水漫无垠际地漂流。也许大海的力量来自于她内在的平静,我凝望着大海,顺手回复了一条异域朋友的短信:祝福快乐生活,疗养精神世界!
4
澳大利亚人的房子不高,大多数属于别墅式的两层小楼,楼顶覆盖着紫红色或者银白色的琉璃瓦。整座房子简洁而明快,轻松且舒畅,四处透射出田园诗般的韵味。
一座房子一个家,好像在独自宣示富有背后的一种温馨。
一个家园一处景,仿佛在悄然传达怡然之外的一种自得。
每一座房子形貌各异,不同的家园错落有致。看上去,他们在有限的空间里亲切交谈,嘘寒问暖。
路上车流不息,行人却稀少。
我在寻找他们的院落,原来这些建造是有房无院,有院无墙,而只是被不同树木组成的围墙环绕着。房子之间的空闲地带全是草坪,还有各色各样的鲜花点缀在其中,但最多的是空幽婀娜的兰花。
这座城市在洒着空气清新剂!我在一位同学的叹服声里体察到了特有的温馨。“百卉千花皆面友,岁寒只见此三人。”在澳大利亚人眼里,花花草草已是不能舍弃的朋友了,中国人梅兰竹菊式的君子情结已然是他们坦荡荡的人生追求。
性情与自然的融合,生命与环保的渗透,在建设园林城市、生态家园时,这是不可或缺的主题。
5
伯利格里芬湖像是一块扁圆的镜子,晶莹剔透。湖面上的黑天鹅,一如镶嵌在镜子上的黑色澳宝石,使迷离新奇的湖色平添了几分妩媚,愈发显得空灵俊秀。
几乎在同一时刻,游客们咔嚓咔嚓的摄像快门声,让湖面上的几十只黑天鹅突然起飞。谁也捡不到这几十颗黑色澳宝石了!我在惊异中摄下的最后一颗,在蓝天和白云的衬映下,宛如少女脸庞上的一颗黑痣,更加亮丽。
这就是秀逸多姿的伯利格里芬湖!
这就是黑天鹅的故乡!
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杰作!
庄子曰:“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精神与物质之间的流动,让我分享到了人与自然的亲和。
烈日当空,湖面上吹来了缕缕清风,游客们发出了惬意的感叹。当上苍泛出大片大片蓝的时候,当草地拖出大块大块绿的时候,为了这一颗活灵活现的澳宝石,我在向谁讨价还价呢?
6
阳光下的澳大利亚议会大厦,泛着熠熠金光,坐落在首都山上,这是在见证山外有山的姿态,还是在证明议会权威的至高?议会大厦硕大的半圆形顶部像是横割下来后平放的半个地球,球边上的四根脚架渐趋合拢,举起的旗帜定格在蓝天上,舒卷如云。
首都山下缓缓起伏的草地,如同荡漾着的绿波,收容了星星点点的花儿。此刻的大厦,又像是备受抬举的主人,自然祥和,温厚典雅,似乎已规避了一次唇枪舌剑,隐退了一次鲜活宣言。
我无计于烈日的暴晒,一边苦想,一边发问,那建筑设计师的初衷在表达什么?如果这种设计风格占十分的话,那七分属于优美,三分归于俊逸,还共同折射出了几分安详。
议会大厦正前方的和平大道,无拘无束,径直通向战争纪念馆。迎风招展的旗帜呼啦啦叫着,大道两旁雕塑的英烈,有的怒目,有的沉思,有的泰然、有的轻蔑,他们是否听见这旗帜发出的和平呼唤?是否看见小鸟在自由地飞翔?
即将中午了,我们不约而同地坐在战争纪念馆前的台阶上,在等待参观中还未回来的人。为了缓解乏困,一位华人导游叫我们就眼前之景说句话,其中有一位感叹道:“百鸟儿上下翻飞,游客们往来不绝。”
游客们哈哈笑了!
台阶上的海鸥喳喳叫了!
7
在悉尼港口本尼朗角上屹立的歌剧院,像是几只行立的大贝,又像是挂起风帆准备出海的船。
和平与发展是这个时代的潮流。当离开悉尼歌剧院时,总有一种交织着现实的想象跳出港口,跃入我的眼帘。二百多年过去了,中东地区依然笼罩着战争烟云,和平的船只在风雨中漂泊,发展的通途在风雨中穿梭。
悉尼歌剧院美轮美奂,盛名空前。在歌剧院落成后演出的第一场歌剧是根据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改编的。当时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专程前来观看演出,也许她更加关注的是举国欢呼、百业待兴的情景,更加迷恋的是大英帝国挥斥方遒、指点山河的野心。
《战争与和平》的歌剧还在续演。造形怪异的构建不知在多少人的目光里驻留。巧夺天工的设计不知吸引了多少建筑师前来观仰。
悉尼港口长桥像大海上的一道长虹,贯通了两岸。夜色沉浸于港口,万点灯光辉映着港口。桥的右面,雄浑的交响乐时断时续地从歌剧院传出。桥的左面,从几艘停泊的军舰上传出了欢歌笑语,一阵紧似一阵。
桥有中天柱,右边唱歌剧,左边走“歌女”。这是一位导游诙谐的言说,尽管在歌剧的谐音里错了一个字,却分明道白了两个世界。风云起处,沧桑变化。千古江山,如诗如画。老百姓只希望有一个太平天下,在身边,在心间。
8
澳大利亚被称作未经污染的“诺亚方舟”,橄榄球被澳大利亚人视为国球,水上体育项目已成为国人最喜爱的健身运动。
十几天时间悄悄地流走了,我所赏心悦目的地方,不是草坪,就是大海。只因为不能用语言交流,观察便成了最重要的交流方式。只要是健身运动,没有不好看的。在这个国度,人们把健身运动当作生命追求,在广泛参与中分享着极致的快乐,散射出了悠闲的生活情调。
每一处体育运动场所都是与环境优化分不开的,每一项体育竞技都是益于身心的。
2004年悉尼奥运会主场馆,那些雄伟、奇美的建筑群,自然而然地展现着干净、美丽、和谐。更令人叹服的是,当年如果悉尼败北主办权,将在歌剧院顶上大放激光束烟火,向获得奥动会主办权的国家表示祝贺,这种友好、公平、参与、和平共处的全球化意识,真正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
澳大利亚是酷爱体育运动的国家。发展体育运动、增强公民体质的热潮,亦如大海惊涛,一浪高过一浪。
久违的五环旗,南半球欢迎你……这歌声至今听起来还是那么令人开心。
9
在澳大利亚的几个城市里,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代表着什么,没有更多的人留心和在意。我发现一些至今保护完好的花木树碑和零散的古旧建筑,如同展现国史的画册,简洁而醒目。
城市两旁有一些简朴清雅、古香真切的民用住房,至今有五十多年了。这些房子的砖还是那时的砖,瓦还是那时的瓦,但已被政府收购,作为国家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完整保留,原有的格调渗透了古老的积虑,一点儿未曾改变岁月浸染的肤色。
在路边上有两蹲尘封的瓦窑,从脱落的半节烟囱身上,可以看得出来已经很多年没有烧制砖瓦了,但那火一般的胸膛、铁一般的骨头依然昭示,热爱生活需要从内心燃烧。
三个多小时的长途客旅,带来了一点睡意,我突然惊觉,尊重历史的人,不一定是创造历史的人,也不一定是国史的贴身人。
爱国需要奉献,爱史需要贴心。这如同房子和瓦有必然的联姻,保护昨天和展望明天有必然的因果。澳大利亚人对“未知的南方大陆”给予了新的诠释,未来的日子里,每一处用心留守的草木和古迹,加固构建了他们的美好家园。
10
夜幕降临,布里斯班河犹如一条明亮的缎带,从西边山峦上缓缓拉开,扯动苍茫。
这座城市被澳大利亚人誉为阳光之城、河流之城。赞美阳光和河流,已使这座城市的人感到了一种超乎寻常的自豪,就像是青霉素最初在这里被发明一样自豪。
市区街面上的一些欧式建筑宁静肃穆,建筑群之下散布着画油画的、弹琵琶的、吹长号的、打太极拳的人们,不同的演技传递着相同的娱乐,吸引着众多行人驻足欣赏,在轻松浪漫中度过了一段闲暇,在欢愉中增加了几分雅致。其实,这是多元文化的因子附着青春的激情和年少的活力,浸透了每一根筋骨。
观众最多的地方是一块草坪,有三个土著人在表演“飞去来器”。这种器械是当年土著人用于防身、打猎的工具,类似于弯镰的木制品,在抛出去未击中要害时能够原路返回。一场又一场的表演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和如潮似的喝彩。
艺术的影子在这座城市的幕布上漫游。
劳动的掌印在这座城市的心目中拊留。
为艺术喝彩!为劳动鼓掌!夜色彻底笼罩了街面,过往的人三三五五。我坐在石板上,沉浸于奉若神明的艺术家园里,还在为创造艺术、表演竞技的人加油!
11
“几百万澳元的房子里住着穷人。”——这是澳大利亚的一个公益广告。这则广告的用意,是宣传一个高福利的国家,也得学会节约。澳大利亚每个城市的绿化面积可达40%,但这还是不能消除干旱、冲蚀、饥渴和野火的占据,也没有完全摒弃一些国人孤独、无助和失落的呐喊。
如果放开想象的话,澳大利亚确实像是一片巨大的绿叶。喜欢水上健身运动的澳洲人,一会儿在浪尖上游走,一会儿在深谷底畅游,在彻彻底底地见证着这一片叶子是多么厚实和坚韧。
那一片叶子,托起一片蓝蓝的天。蓝蓝的天映衬着蓝蓝的海。
那一片片叶子,点缀着高大的圣诞树。圣诞树下的白须老人拖着几个孩子,轻唱着幸福吉祥之歌。
今夜,我独自行走在海边上,那些距我很近的星星,被海风洗亮的星星,如同一个个孩子的眸子,闪动在祥和的南十字星座上,似乎专注地倾听着一个个悠远而美丽的神话和传说……也许是曾经的谎言,在今天却显得那么真实和有趣,让这块土地上并不悠久的开发史,散射着如此久远而多彩的韵味。
迷茫的想象铺开了我靠近澳州的路,仿佛又一次看到纯净黑亮的澳宝石,退隐深藏的一滴滴血泪,像一个新时代的代言人,和蔼可亲地笑了。
乘物以游心,草长掩莺歌。我也要从内心感谢,上帝为热爱生活的人赐予了一块好地方!
12
墨尔本是否是澳洲的心脏,我实在难以定论。在未到这个城市之前,这个形象的比喻,已经增加了这个城市的分量。
市区的一些现代建筑群体中夹杂着古老的欧式建筑,使风采时尚的城市溢出了古穆庄重的气色。一百多年前的电车在街面上游荡着,像是回放着一部旧影片,偶尔有装饰华丽的马拉车穿梭,仿佛时间的长河里,有一段必须属于过去的日子。
一百多年过去了,古老交织着现代,这个城市还在均匀地呼吸。
也许二百多年过去后,现代还在承接着古老,这个城市的脉冲还如同今天一样缓和。
科技的发展需要一方净土,人文情怀的根基需要一座乐园。一个异国人游览在这个城市里,感知民族的、现代的、古老的文化元素,在悄无声息地融合着、挤压着、传播着,就如同澳洲人把一白一黑的人,看作综合色的或者灰色的人一样,倍感亲切。
时代的呼吸永远属于自己的肺叶。我仿佛坐在南十星座上,观看着不同母语、不同肤色的人,在共同演奏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风暴之眼”。一部戏剧的活力溅在海浪之上,一个国度的激情溢于牧草之上,至今没有人拉下帷幕。
一年有一季,一天有四季。自然的风情,亲和的力量,像是南太平洋一样,彰显着这个城市的影响力。
13
黑天鹅不管游戏在海面上,还是信步在草地上,永远是一块黑色的澳宝石,流光四射。我知道,这样的比喻已不新鲜了,但这种鸟为了爱情,经常是比翼双飞,并肩嬉戏,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大概因为有了这种爱情鸟,就有了“幸福的教堂”。在“幸福的教堂”举行婚礼的人,大多数白头偕老,厮守终生。他们是一对对人化的黑天鹅,创造自然杰作,凝聚人文情怀。
在一个离婚率较高的国度里,树立尊重爱情、坚守婚姻的标杆,插在“幸福的教堂”之上,这是否说明安康的福祉永不衰落?
“利是”是祝愿的名片,“意头”是祝贺的名片。“幸福的教堂”,请接受来自于大自然的名片吧!
无花果树祝福的名片上,丰硕的果实银铃般响落。
蜘蛛兰祝福的名片上,沁人的香泽布满了家家户户的窗台。
贝壳杉祝福的名片上,一道道金光牵扯出安详的脸庞。
14
草长莺歌,这是需要久恋的好地方。美丽富饶的乐土,需要拥抱自然的主人,需要建设祥和的家园。
有一位澳大利亚教授风趣幽默地讲道,中国的长城从月球上是能看得到的,而澳大利亚的篱笆墙在月球上是看不到的。不管在中国,还是澳大利亚,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星星还是那颗星星,为什么澳大利亚篱笆墙的影子深了又深?
深深的影子深藏着玄机!这一再表明无数拓荒者的生命还在延续,但影子深处注入的却是他们的血泪。“家园的后代,本职是不允许家园有所染指。”是的,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应当从珍惜家园的一草一木做起,这是迈向生态文明的第一步。
草里蛇惊,好日子高过了声誉!
云间电发,金钱能够战胜长枪!
从这位教授喜悦的目视里,我察觉到了一种生活的幸福感,从内心用他们国歌之词祝福:
“常胜利,沐光荣。享民望,心欢畅。”
15
金合欢花是澳大利亚的国花,又名相思树,在世界上约有八百多种,而在澳洲大地上生有五百多种。每当金合欢盛开的季节,花的世界便在这儿纷至沓来,无数的花朵簇拥在一起,像是熊熊燃烧的火苗,蹿红在不同的地方,洋溢着奔放的热情。“同胞来自天涯四方,困苦欢乐与共”的国之歌,在这样的时节,显得那么切实而富有感染力。
食火鸡是澳大利亚的国鸟,又名耐鹋,善于奔跑和游泳,能够神速躲避天敌而化险为夷。“一个国人不仅要当田径赛场上的强手,还要做游泳场上的健将。”无需说明,在这种鸟身上同样印染着澳大利亚人的自信。
澳大利亚除了国旗、国歌之外,还树冠般地确信有国色、国树、国花、国鸟、国球,这些“国”字头的产品,如同炫目的橱窗,在向世人展示着神秘、独到和富丽,一定是寄托了任何一个国人对祖国的挚爱。
生命在每个时刻召唤着热爱生活的人,哪怕就是一回梦境、一滴清泪、一次感动,只要有爱的奉献,一有机会就一定能使愿望成真。当我们每个人在安静下来的时候,面对任何一种昭示和呼唤,如同聆听内心的声音,或者沉淀纯洁的表白,美不胜收就表明生命不息。
想一想国旗,一个高高大大的王眷恋着他的子民。
听一听国歌,一颗红红亮亮的心守护着他的王国。
16
澳大利亚电视上不止一次出现这样一个镜头,一个富有神秘感的小伙子躺在羊背上,仰望南十字星座。我终于明白,一个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扩展畜牧业的雄心已定格在九天之上。
三阳开泰,六合同春。画下三只羊表示三个太阳,画下六棵草表示同一个春天。在传神的速写中,羊的和平、温顺是完美的。澳大利亚人把每年8月14日定为羊的节日,不准吃羊肉,不许剪羊毛。许多牧羊人像是一个个布道者,在刻画自己心中的羊,不言而喻,这种心境一定是纯洁的、高尚的。
第一只羊,在无风的夜晚,啃着一地簇新的嫩芽,啃着芽尖上安详的月光。
第二只羊,在风吹草低的时候,露出的半个身子,像是半块洁白的玉,熠熠生辉。
第三只羊,在大草原的边际奔跑,被一只牧羊犬追随着,亲密无间的样子胜过了姐妹。
一个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有草吃的羊是多么幸福,会呼吸的羊毛又是多么清新。
17
苹果、啤酒配得上烤牛排。
橄榄枝、绿茵地迎合了健康乐园。
有一个公民从国外探亲带回家一公斤苹果,受罚两万澳元,这个苹果足以让国人够吃几辈子。
有一个学生逃避了一次乐园门票,在录用工作时被视为品格问题而搁置,这张门票也让国人思考了半辈子。
不一样的行规,不一样的视角,合法无法见证合理。这个国度把法治之下的生活当作一块镜子,法律效力和美好生活如同这块镜子的两个面子。一面让法力擦拭得明明亮亮,使每个公民看清自己的真面目,用心投入“阳光工程”。一面让身边小事擦拭得干干净净,修剪花园的公民如同一束束阳光。
这个国度的这块镜子,止水如善,在容纳一个个公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时,还容纳了天然自净的雪山、幽居随心的野花。每到一地,一个故事的光彩伴同一场生活的自觉。
庄子提倡心神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心斋”。涉世以自全,心净则空明。如果面对风俗低落、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的现实,那子民们的“心斋”如何构建呢?
当身边事为大事,让百姓话作神话。为了这幅对联,我只能说,一个故事的光彩伴同一场生活的自觉,乐在其中就一定能乐而忘返。
18
澳大利亚人徜徉在高福利事业的长廊里,安恬的生活是一剂良药,国人在尽情地喝着、谈着、笑着,总是少那么一点儿载酒论诗、挥毫对客的韵味。物质刺激像极度灵通的催化剂,诞生了国人的三大梦想,也许这是“梦创时代”的安魂曲,也许这是“梦幻世界”的安眠药。
第一大梦想,步入青年就要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小轿车,这等于写下人生的一撇。
第二大梦想,青年人结婚时就要拥有一座宽敞的房子,这等于为人生写下了一捺。
第三大梦想,进入晚年的人们该有一艘豪华游轮,这才等于把人生装进大大方方的家里。
一个“梦创时代”,生命的本钱是否在人文的关怀里不断增值?这种追求自我、金钱的狂热,是否在扭曲人性中淡化一颗纯洁的心?
新一代澳大利亚青年人越来越不珍惜生命,自杀率已居于发达国家之首。这一现象在表明,金子的光亮里,也有迷茫的人生。
不管是“梦创时代”,还是“梦幻世界”,他们所拥有的梦一定是圆的!冲浪者继续冲浪,放牧者继续放牧,淘金者继续淘金。
19
澳大利亚的每个州政府都建有一座美术展览馆,造形奇异,独具风格。
每个展览馆展出的作品中,油画和雕塑数量最多,而土著人的绘画作品已成为另一道美餐,那些石块、羽毛、骨头、泥巴作为工具和载体,组成与点、圆有关的特殊图谱,迷离古怪,真切动人,如同观看四维电影,一个个暗淡的影子渐渐明亮,指点着远古人的今世今生,证明了古典文化之内的现代艺术。
有一位参观的澳大利亚华裔讲述着,土著人的艺术是以“梦创时代”为主题的,这些作品都有梦的影子,其实都是现实的写真。
参观的人一个个离去,讲述的人也不见了。我在想着一个梦创时代,想着一个现实世界。它们是一个口腔中的两排牙,咀嚼着原始生活,为后代创建艺术宫殿留下了寒骨。这就是一些神秘的符号,这就是一种失落的艺林,抽象中见逼真,朴实里显多姿,让自然和人性永放光彩。
雪落无声是一种境界。
沉默如金也是一种境界。
土著人躺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再现了天堂般的梦境,他们同样是土地和太阳的主人。
20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下属六个州和两个领地。州政府办公大楼上高挂着两面旗帜,一面是底色深蓝的国旗,一面是底色深蓝的州旗。这蓝啊!全是海蓝,也许寄托于南太平洋。迎风飘扬的两面旗帜,又像是南太平洋上飞翔的两只大陆鸟,轻松自由,顾盼相恋。
州议院会厅简直是个黄金屋,华丽富贵,典雅别致,体现了罗马科林斯式的建筑风格。最令人吃惊的是参议院议长专座后侧华盖上方的标志,那一只皇家雄狮象征力量,那一只独角兽象征纯洁,这两只动物前蹄腾空,同时扑向中心的皇冠,这是否表明,至高无上的皇权,需要万物拥戴?在皇冠下方,那么多贝壳式的耳朵,紧贴着太阳似的圆铜镜,这是否表明,参议院在睁大眼睛观看着纷繁的世事,在专注地倾听着民众的声音?
南十字星座闪烁在南半球的夜空,望啊,数啊,那六颗七角星和一颗五角星引人注目,一一迸出,遗憾的是没有人给我讲述这七颗星的故事,只有一个异域人在近距离地感知每一颗星的神奇。躺在绿草地上,游走在植物间,岁月蹉跎,好梦如潮,探访未来等于打探生命不息的家园。
“这块土地充满了惊奇、冒险、冲突和不可思议,但这一切是真实的。”当想到蓬勃发展的澳大利亚,当年马克·吐温在《赤道旅行记》中如此的描述已成为历史老人的面孔。
过去的永远成为历史,未来的必将写成历史。
21
一位公民讲道,每个州政府是公民的代言人,他们的行为是为民众负责和服务的。
一位导游讲道,有个总督在纪念澳新军阵亡的集会上宣誓,这面旗帜应当成为真正的国旗。
一位议员讲道,在这个岗位上工作是义务的,主要是接待来访和了解当前市民面临的困难。
这些不同场合的发言,像是一块面包或者一杯牛奶,亲自吃过的人或者没有吃的人,不是在崇拜图腾,不是在重塑信义,而是在抒写自己的家园,在抒写金色的地板上追求者的足迹。
这个家园,建在绵延不断的海岸上,黄金屋里住着的人,不再望洋兴叹。
这个家园,圈养着一只乌牙拉山脉似的大驼羊,静静的守望中流放了那么多小羔羊。
这个家园,安置在矿床上,那么多人脱去“皇家”的外衣,在矿山上洗衣做饭。
“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会联起来帮你完成。”这个故事的主人最终讲了这么一句醒世警言。如果缅怀澳大利亚家园的建设者,走自己的路,哪怕是一小步,也是在追求心灵的进步,这完全在缔造一个圣洁的家园,用一种不同寻常的意志改变着一个家园的未知。
22
澳大利亚宛若一位秀丽的少女,身着南太平洋这件宽敞的蓝裙带,任海风吹拂,任阳光沐浴,还在亲昵绵延不断的海岩,还在放飞一只只海鸥。
海水的潮动里,一只又一只海鸥,飘流在浪尖上,为一群又一群的冲浪者炫耀动听的歌咏曲。
海边的流岩上,一个又一个家园, 在海风的抚摸下,表明相盼是一种永远不想离散的心思。
海风的腥腻中,一叶又一叶小船,在漫不经心地游移,始终没有离开流岩上的家园。
天之涯,海之角,星星点透了月亮的门面。在辽阔的草原上,这些贴着草地的星星,又是无数只牛羊的门面,红红火火,退隐一场寂寞之后,又似乎退出富裕,用剩余的闲云点缀另一个世界。
面对这种清闲,面对这种安逸,面对这种静穆,面对这种康泰,我在感怀:
留恋中才能领略原始的现代,也许这叫作《幸福谷》吧!
回味中感激无邪的纯净,也许这叫作《男孩和月亮》吧!
责任编辑 子 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