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蜀汉之兴
2012-04-29夏晨
夏晨
重要地标:富乐山、五层山、七曲山
据《三国志》记载,早在公元211年,刘备从荆州率大军入川,沿嘉陵江、涪江来到涪县,与益州牧刘璋在富乐山上,上演了一出传唱千古的“涪城会”。这里的涪城,就是今天的绵阳。
绵阳不仅是一座驰名的电子科学城,更是一座扬名古今的历史文化名城,尤以三国历史传统文化著称:三国遗迹遍布全市;各种三国的历史传说在绵阳盛传不衰;以三国为主题的建筑、雕塑、壁画数不胜数;有关三国的戏剧在绵阳更是传诵至今……
对于蜀国来说,绵阳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要地。这里见证了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并逐渐走向鼎盛。因此,有历史学家将绵阳誉为蜀国的“第二荆州”。
绵阳富乐山
刘备与刘璋“涪城会”之地
绵阳城东约两公里处的东山,现在被称为富乐山,它之所以更名,正是因为刘备。
东汉末年的赤壁大战后,刘备据有荆州,势力大增。而偏安于益州(今四川、云南及贵州的大部)一隅的刘璋懦弱无能,对割据汉中的张鲁十分恐惧,便邀刘备入蜀相助。刘备早就想对益州下手,刘璋的邀请正中其下怀。据《方舆览胜》记载,东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率精兵2万沿水路入川,刘璋就在绵阳为他接风。一天,当两人登上东山之顶,开怀畅饮时,刘备见山下良田沃野一望无际,一派富庶丰饶的景象,想象着这天府之国不久后将为自己据有,心花怒放之际,不禁称赞说:“富哉,今日之乐乎”。后来,刘备果然从葭萌关出兵占领了绵阳,并以此为根据地攻占了成都,建立了蜀汉政权。后人为纪念刘备即兴之叹,便将此山称为富乐山,并沿袭至今。
在富乐山,刘备与刘璋宴饮百日,留下众多遗迹,如玄德湖、冷源洞等等。玄德湖原名方塘,湖面遍植莲荷,夏日湖内红莲、白莲斗艳争妍,让人赏心悦目。相传当年刘备曾在此垂钓,当气候炎热难当时,还曾在湖水中洗澡纳凉。如今湖边还留有抱膝石、二刘树等遗迹可寻。
冷源洞是刘备当年的避暑之地。洞门由一根方形石柱支撑,洞大如室,深5 米、宽4米,高两米有余。洞内有一石床,相传刘备常在此床上午睡。洞内还有一方磐石,上面有众多题刻,不幸的是,除了宋代以及民米、宽4米,高两米有余。洞内有一石床,相传刘备常在此床上午睡。洞内还有一方磐石,上面有众多题刻,不幸的是,除了宋代以及民国年间的极少题刻,其他的都已湮灭不可读。冷源洞还隐隐显露出帝王之气:洞顶巨石错落,形若一条巨龙盘卧,向洞口伸出一个龙头。该龙系天然形成,未经任何人工雕琢,却栩栩如生,令观者慨叹不已。
由于富乐山是蜀汉皇帝刘备的登临之地,因此引得历代许多文人才子来此吊古思今,抒发豪情壮志,留下了不少刻有珍贵诗文的石碑。这便是有川西北书法艺术宝库之称的的绵州碑林。在碑林,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块巨型浮雕《涪城会》,它宽26 米,高4米,用黑色大理石雕凿而成。浮雕场面宏大,风格古朴,布局造型饶有新意。画面分为三部分:右边是刘备率军入川,浩荡千军纪律严明和百姓拥戴的情景;左边一幅图案是描述当时西蜀的社会情况,山川秀丽,蜀锦生辉,不愧为天府之国;中间这一部分着重描绘刘璋刘备相会在富乐山的情景。两旁则是双方的文臣武将,刘备方有黄忠、魏延、庞统等,刘璋方有大将张任、刘贵、谋士法正等,真是古乐喧天,热闹非凡。
在“涪城会”三年之后,刘备顺利夺取了益州,初步实现了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目标,为日后与曹魏、孙吴共争天下,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三台五层山
“兵屯五层”与五字之谜
在绵阳,一直流传着“蜀汉兴亡系涪城”的说法。这是指东汉末年刘备收川等重大历史事件,大多发生在绵阳地区。因此,这里涉及到的三国历史遗迹和民间传说异常丰富。
“水打涪城,兵屯五层”——这是东汉末年刘备收川时,将兵马驻扎在今绵阳三台县一座千年古庙“五层寺”而演绎出的一段经典故事。而今1800多年历史走过,以这座千年古刹为中心的三国遗址,以及所形成的三国文化,成为了三台县一处永久的历史印记。三台县五层山距绵阳约40公里,海拔为658米。气势非凡的五层寺依山矗立,古朴气息自庙宇间扑面而来。进入寺中,一块巨大的碑石上铭刻着这座千年古寺的建造历史:五层寺建于东汉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扩建于西魏,毁于明末,清乾隆年间复建。寺内历代高僧辈出,可见寺庙当年的繁华盛世。寺庙除了给周围十里八乡不同信仰的香客,提供了拜会的场所,更是以深厚的三国色彩而闻名。
在这座千年古刹里,栩栩如生地挺立着刘备、关羽、张飞的桃园三结义雕塑,也是这座古庙里最为直观形象的三国符号。有趣的是,在这寺庙的背后,还并排长着三棵参天古柏,人们将之誉为树中桃园三结义。
寺庙里最盛传、最自豪的,也是与刘备有关的故事。据《三国志》和《三台县志》等史料记载,公元211年,刘备受刘璋邀请,率领2万大军,在刘璋的谋士法正陪同下,向绵阳挺近,准备合兵抗张鲁。
不料,刘备一行人临近绵阳时,忽然接到探马急报:刘璋之子刘循在涪水关摆下阵势,欲与皇叔决一死战。刘备大惊,急令黄忠扎营涪城坝为前军,魏延结寨白岩坝为后军,自己与军师庞统居中安营为中军。同时,一边求法正上涪水关交涉,一边差人去荆州搬兵。此时,川中地区连降暴雨,涪江河水猛涨。刘备即与军师庞统冒雨去地势低洼涪城坝视察,刚抵营寨,滔滔洪水便铺天盖地般地卷来。黄忠的万余人马顿时成了落汤鸡。刘备急令:“尽抛辎重,移营五层山暂避。”后来,张飞驰援来到涪城坝与黄忠会师,演绎了“水打涪城,兵屯五层”的历史经典。
刘备移营五层山后,形势危急,幸亏有法正出面劝说,刘循才在涪水关撤兵。为了结好刘循,刘备还特地在五层山设宴。刘循到寨那天,张飞奉命接风陪酒。张飞为了展示刘备的威风,待酒过三巡之后,腾地一声从席上跃起,将案上酒杯、酒壶,哗啦啦全部推在地上,挽起袍袖,自提酒缸,咕咚咕咚一饮而尽。然后,摇摇晃晃走到寨外的八角井边,抓起井边一块大青石板,轰地一声盖住井口,坐于其上。刘循被张飞的神力吓得魂不附体,领了随从,灰溜溜下山去了。据说,张飞走后,八角井上那块大石板一直没人能够搬动。
在五层山,除了众多的三国文化遗址和三国文化,还有着另一个难解之谜,那就是由“五”字组合起来的景观——由于山岗叠垒,形似五层,所以该山叫做“五层山”;依山而建的古庙,因为有着五层殿堂,所以取名“五层寺”;围绕五层寺,又有东、西、南、北、中五股清泉,人称“五股泉”,每泉各掘有一口井,相传为刘备、张飞当年所掘,至今井水“冬不枯、夏不盈”,可供上千人饮用,非常神奇;古寺内,还有五株千年古柏巧妙地分布在楼阁间,人们称其为“五根柏”……
对于这一处处神奇的“五”字景观,是巧合,还是表达了远古建设者的某种思想?当地人们充满了神秘的猜测,各种解读层出不穷,但却一直没有人能真正说清它的缘由。
梓潼七曲山
瓦口关、翠云廊、金脸关公
绵阳梓潼县的七曲山因为是中华文昌文化的发祥地而闻名。但事实上,这里同样也有大量的三国文化遗址,比如张飞大战张郃的瓦口关、张飞栽种柏树的翠云廊、七曲山上的金脸关公等。
刘备夺取益州后,曹操也击败了割据汉中的张鲁,并派名将张郃率军进入益州东北部,刘备任命张飞为巴西太守,出兵争夺。
张郃据守梓潼县七曲山以东、古金牛道南端的瓦口关,坚守不出,张飞连续50多天去关前骂阵,张郃依然坚守不出。此后,张飞每日饮酒以至大醉,然后坐在山前辱骂,诸葛亮知道张飞是在用计,还从成都送酒而来。张郃见状大怒,夜劫蜀营,却不料中了埋伏,撤退后却又发现张飞利用当地百姓带路,带兵绕到了瓦口关背后……背腹受敌的张郃大败,落得个“弃马上山,寻径而逃,方得走脱,随行只有十余人”的惨败结局。
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第一场战役,以蜀军大获全胜而终。一年后,黄忠在定军山斩杀曹操名将夏侯渊,宣告了“汉中之战”的胜利。从此,刘备完全占据了汉中,使蜀汉政权达到了最为鼎盛的时期。
张飞在担任巴西太守时,除在瓦口关大败张郃外,还大规模植树,形成了一条著名的林荫大道——100多公里的翠云廊。
传说当时张飞率兵过此,因天热酷暑难当,遂下令兵士植树遮荫。这时,奇迹出现了,居然“上午植树,下午成荫”,形成了翠云廊,种植的柏树也被当地百姓称为“张飞柏”。传说虽过于夸张,但这条翠云廊的形成的确与张飞有很大的关系。
在张飞担任巴西太守时,梓潼军政往来频繁。为适应政治、军事上的需要,张飞令士兵及百姓沿驿道种树,军民同心协力,完成了植树义务。据考据,翠云廊上胸径1.8米以上的千年古柏便是当年张飞率人种植的。
梓潼三国蜀汉遗址很多,但大多与当年张飞、刘备、诸葛亮的事迹相关。关羽从未到过梓潼,但七曲山上的关帝庙不仅高大雄伟,而且关公像独具一格,是全国独一无二的“金脸关公”。
七曲山上的关帝庙就在大庙旁边,和大庙正殿相连。寺庙造型雄伟壮观,庙内所塑关羽坐像,全身贴佛金,高约5米,头戴冕旒,身着绣龙袍服系玉带。但是,此庙内的关羽之所以是金脸,原因和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有关。
张献忠攻入成都称帝后,拜文昌帝君为祖宗,并将七曲山文昌宫改为“大庙”。张献忠认为统治天下需要文武双全,便拨银五万两在大庙旁修成关帝庙。在当时,为王侯塑像都为红脸,而神灵则是金脸。张献忠认为,文昌帝君和关公都是地位最高的神,都应用金脸,因此才有了这个全国独一无二的“金脸关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