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震慑与自我保护
2012-04-29韩定一
韩定一
大家都知道,“梁上君子”是对入室行窃的盗贼的专用称呼。入室行窃的盗贼在某种情况下有它极端的危险性,它很有可能转化为行凶、杀人的凶杀案。据某省会城市披露:仅2011年,某市发生入室盗窃案3758起,被盗贼杀害58人,被伤367人。被杀被伤者多为老人。这些老人多是和盗贼搏斗时被杀害。所以,公安部门建议,老年人在发现盗贼入室后,应当“智为”,即用高超的智慧去战胜盗贼。
那么,怎样才能运用高超的智慧对盗贼进行心理震慑与引导,防止事态的恶性转化呢?汉朝一名官吏陈实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比较明智的范例。在一个灾荒年的夜间,官吏陈实的家中钻进了一个盗贼悄悄地趴在了房梁上伺机行窃。偌大的一所房舍中当时只有陈实一个人在睡觉,他佯装不知,穿好了衣服,慢步走出自己的卧室,将自己的儿子女儿等人都召集进了自己的住室,点亮了灯火,对儿女们训教道:“作为一个人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如果对自己放任了,就会做坏事;坏事做多了,就积重难返了。像这位‘梁上君子,如不能及早改正自己的错误,发展下去,就很危险了”。盗贼闻言大惊,知道主人已经发现了他,且他寡不敌众,只得从房梁上爬了下来,跪在地上请罪说:“实是灾荒和官府的苛捐杂税所逼,家中穷得揭不开锅,又有卧病在床的父母双亲,无奈才来行窃。”陈实动情地对他说:“看你的笨拙模样,不像是惯犯,你要好好反省自己,努力改恶从善。贫穷逼得你无路可走,才干了此等坏事,我们今天原谅你。再送你些银两和粮食回家好好过日子去吧!”这个盗贼感恩不尽,从此洗手不干了。
陈实对这个盗贼的处置是智慧的,也是深明盗窃心理的。当他发现盗贼伏于自己住宅房梁上时,不仅没有立即去和盗贼搏斗、擒拿,而是佯装不知,召来了自己的一群儿女,这不仅缓和了在通常情况下所难以避免的剑拔弩张之势,更造就了盗贼的寡不敌众。即使是在这种绝对优势之下,也不让子女们去抓这个盗贼,而是送他一个“梁上君子”的雅号,从而使气氛得到了进一步的缓和。当得知盗贼是被生活所迫,无奈走上邪路时,又表现出了宽宏大度的谅解。对他善意地启发、诱导,指明出路,最后还送了银钱和粮食,以感情的力量引导盗贼弃恶从善。盗贼行窃被抓,没有被毒打,没有被扭送官府,对他来说已是大喜过望了,还能得到谅解、得到资助,就更是做梦也想不到的好事了。这对盗贼的改过自新,无异于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陈实对盗贼的心理震慑和引导是成功的。
在当今发生的入室行窃导发的凶杀案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没有循着盗贼的心理矛盾做好工作所导发的。我们应当效仿陈实的做法,认真探讨对盗贼的心理震慑和诱导的科学。例如,深夜一位70岁的老太太屋中钻进了一个盗贼,家中唯有自己一个人,怎么办?老太太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可着嗓门喊:“小三,我的心脏病又犯了,你赶紧打个120,请医生来!”这一声喊,把盗贼惊得抱头鼠窜了。还有一位老妈妈为给儿子治病,白天刚从银行取回2万元现金,夜间家里就来了盗贼。盗贼用尖刀逼着老妈妈交出现金,老妈妈丝毫没有反抗,乖乖地将钱交出后哭着说:“这是为我儿子治病的救命钱,你把钱拿走了,我的儿子就没命了。”谁知竟感动了盗贼,盗贼把钱往地上一扔,自己越墙逃跑了。老妈妈用“哀兵致胜”的心理战法赢了。
此时,夏秋之际正是盗贼入室盗窃的高峰期,如遇盗贼入室,我们一定要机智应对,尽量用心理战法来战胜盗贼,万不可莽撞从事,这种智慧的做法特别适合老年人。
(责编:辛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