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务教育学校体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2-04-29彭英唐刚

体育教学 2012年9期
关键词:体育场地体育教师资源

彭英 唐刚

2010年第六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表明:我国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在下滑20年之后终于开始刹车。但是,学生肥胖和超重检出率继续增加,农村学生超重比率首次超过城市学生;学生近视率依然居高不下,并表现出低龄化趋势,小学近视率达40.89%,初中达67.33%。[1]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纲要》)指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区域内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2]笔者试图从城乡一体化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学校体育资源的视角,提出保障学生获得均等的体育锻炼的权利与机会,进一步改善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

一、义务教育学校体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学校体育资源是指在学校体育实践活动中可以利用的各种条件及要素。主要包括学校体育人力资源、学校体育物力资源、学校体育财力资源、学校体育无形资源等四类。

1.学校体育人力资源结构性短缺,配置不均衡

学校体育人力资源主要包括体育教师、体育实验员、体质健康测试人员、场地器材维护保管人员和其他体育教辅人员,其中,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的第一资源。依据2009年的《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指出,我国现有大中小学体育教师41万人,按照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简称《中央7号文件》)中规定:“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的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全国还需要体育教师超过30万人。[3]

受“重文轻武”思想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课处于“豆芽课”的地位,学校往往是先配齐甚至超配语数外教师,再配置音体美教师,体育教师工作超负荷,有的中学体育教师周课时量达18节以上,小学达20节以上,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属超高工作量,但是体育教师的待遇却没能体现其工作量,甚至比其他学科更低。

以上情况说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总体缺编、结构性缺编的问题突出。

我国长期城乡二元结构和区域差异发展战略,导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体育师资在数量、学历、年龄结构、职称、收入、社会地位等多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依据2009年周丽萍、田雨普等的调查,农村完全中学缺编体育教师为10.11%,村教学点为26.67%;高级职称的教师尚不足7%,中、初级职称和无职称教师占93%以上,近三年体育教师流失比重约为11.15%,内地省份约为3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达69%。[4]好的体育教师向城市集中的倾向突出,同一区县内又存在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体育师资的不均衡配置问题。

2.学校体育物力资源短缺,未能达到《基本标准》

学校体育物力资源主要包括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体育教学仪器设备、体育图书等。依据2005年公布的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情况报告, 我国已有各级各类体育场地共85万多个,场地面积为13.3亿平方米。中小学有500370个,[5]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58.9%,场地面积约为7.8亿平方米。全国中小学生总人数约2.08亿,通过计算,我国中小学人均场地面积约为3.75平方米。根据2008年、2010年国家体育卫生专项督导对河北、海南两省4个地区抽查显示:学校体育器材基本能够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以下简称《基本标准》)有关规定的不足50%。[6]可以看出,学校体育物力资源存在总体短缺的问题,特别是体育器材、体育教学仪器设备、体育图书等资源在农村地区更为缺乏。在城市学校,由于城市化进程与优质教育的吸纳作用,使得城市学校本身生均体育物力资源短缺的情况更是雪上加霜,往往越是好学校、越是重点学校,班额越大,生均体育场地面积越小。

3.学校体育财力资源配置参差不齐,生均体育经费标准不明确

学校体育财力资源是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条件,主要应包括事业拨款、学校筹款、社会集资和自行创收等部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对学校体育经费有定性的规定,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根据学校体育工作的实际需要,把学校体育经费纳入核定的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内,予以妥善安排。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安排年度学校教育经费时,应当安排一定数额的体育经费,以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7]但是,缺乏对体育经费所占教育经费比例、生均体育经费的定量规定。各级各类学校体育经费存在着较大差异,有的学校体育经费比较充足,例如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名牌中小学;有的基本能够满足学校体育工作需要,如城市中的学校;有些学校属于不足或严重不足,如乡村、老少边穷地区的学校。在各种保障学校体育开展的法规与政策中均未明确规定生均体育经费的多少,亟需国家在将要修订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明确生均体育经费标准。

4.学校对体育无形资源重视不足,未能放到应有高度

学校体育无形资源是指除学校体育的人、财、物资源以外的非物质性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对学校体育活动起重要长期作用的资源,包括学校的体育价值观念、体育传统、体育文化氛围、体育品牌、体育荣誉等等。

体育未能放在德、智、体三育并重的位置,科学的教育观、成才观尚未深入人心,体育课程被随意挤占,学校体育活动缺乏生机活力。受我国长期“重文轻武”“学而优则仕”等文化传统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还普遍存在重智育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重技能轻体能的倾向。加上应试教育指挥棒造成学生负担过重,许多孩子在补习班、辅导班中疲于奔命,体育与健康被忽视。一些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没有真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只见“升学率”,不见“近视眼”。

二、义务教育学校体育资源配置对策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教育纲要》更进一步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的目标。统筹城乡一体化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学校体育资源是决定学校体育均衡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教育均衡发展内在的要求,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方面和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供均衡、优质的体育资源,促进体育公平、教育公平有极其重大的意义。笔者针对义务教育学校体育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1.均衡配置学校体育资源,做到学校体育发展规划城乡一体化

建议新修订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应明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城乡一体化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学校体育资源中的责任,把学校体育资源的均衡配置统一纳入政府的教育资源的配置中进行管理,对学校体育资源配置的标准、数量、运行和监管制定明确的条文予以保障,建立学校体育财力资源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多元化途径筹措的方式予以保障。对于民办学校政府同样有一定的体育准入标准,同时政府鼓励社会、民间资本进入学校体育领域,对此提供一些优惠和免税的政策。

2.完善学校体育最低准入标准,保障学校体育办学条件城乡一体化

《基本标准》只有对教师与班的个数比,小学1-2年级每5-6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3-6年级每6-7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初中每6-7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7]未能考虑班额,建议依据“中央七号文件”,重新规定体育师生比标准。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初中班额为50人,小学为45人,加上1-2年级每周4课时,3-9年级每周3课时的规定,小学每160人配置一名体育教师,周课时初中以不超过14课时,小学以不超过16课时为宜。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五章对体育教师素质、编制、待遇、性别比有定性的规定,还需要明确体育师资性别比标准,如规定:男女体育教师性别比为3:1,或者每480名女学生需配一名女体育教师;体育教辅人员配备比标准可参照《基本标准》对卫生(保健)室人员配备要求,规定每600名学生配备1名专职体育教辅人员负责管理体育场地器材、体育实验室、体质健康测验室等工作,并规定其任职资格。[8]

《基本标准》中只规定中小学校体育场地与班数的比,未能考虑班额,建议依据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吴键等对《基本标准》的研究,明确学校体育运动场地不得少于学校总面积的40%;生均体育场地面积应在7平方米以上。[9]

体育图书配备标准可按照学生人数人均配一册体育图书,学校为每个班订一份体育刊物。

体育生均经费标准,可以从生均教育经费中出,如借鉴内蒙古的规定,每学年每生体育卫生经费不低于生均公用教育经费的10%,用于学校各种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等开支,统一由学校的体育主管部门管理。

3.重视学校体育无形资源开发与建设,做到德智体三育并重

学校体育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体育的教育思想、体育的人文思想、先进体育教育理念、体育管理经验的教育与引导,要以学校体育活动为载体逐步培育和形成学校自己的体育传统、体育文化氛围,赢得良好的体育口碑、体育荣誉,树立自己的体育品牌,在各种体育活动的开展中逐步改变传统的重文轻体的观念,强化学生自主的锻炼意识,做到德智体三育并重。

4.建立学校体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保障学校体育质量城乡一体化

按照教育经费到2012年应占GDP的4%的要求,建立省级统筹、县(区)财政直接支付的学校体育资源的财政保障体系,把学校体育经费纳入核定的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内,随教育经费的增长而增长,积极探讨各级财政和社会资金支持学校体育发展的机制;统筹县(区)学校体育资源的共享与配置机制;建立以远程教育平台为重要抓手,整合互联网、广电网和电信网等网络资源的体育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立县(区)内以工资制度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来促进学校体育教师定期交流机制,如规定在晋升高一级职称必须有三年以上的农村学校任教的经历;建立学校体育资源配置是否达标的监管与问责机制;建立城乡和校际之间对口支援与县域内扶贫济弱机制,从而保障学校体育质量城乡一体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EB/OL], 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n297454/2052709_2.html,2011-9-2.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EB/OL], 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2010-7-2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0.

[4]周丽萍,田雨普.城乡体育统筹视域中的农村学校体育——关于农村学校体育异化、面临的挑战及在城乡体育统筹视域中应然抉择之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2).

[5]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公报[EB/OL],2005-2,18.http://www.sport.gov.cn/n16/n1167/n2768/n32454/134749.html

[6]李小伟.聚焦“每天锻炼一小时”系列报道之三,农村校缺器材怎么锻炼[N],中国教育报,2011-4-15.

[7]教育部,学校体育工作条例[G],体育文件汇编,1990.

[8]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G],体育文件汇编,2008,6.

[9]吴键,向静文.破解城市学校运动场地不足难题的策略[J],体育教学,2011(5).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培养体育习惯推进农村中小学体育健康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10SA137)。西华师范大学教改项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视野下学生体育习惯养成与农村学校体育健康课程改革互动研究(JGXM1016)。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637009)

猜你喜欢

体育场地体育教师资源
数读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石狮市城市发展与体育场地建设的研究
我国第六次与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结果的比较分析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