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公益、文化”

2012-04-29《体育教学》编辑部

体育教学 2012年9期
关键词:青少年体育学校

《体育教学》编辑部

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共同举办的2012年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节在赤峰开幕,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论坛作为阳光体育节的活动内容之一,以“健康、公益、文化”为主题,邀请了6名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做报告,从“青少年体育与健康发展”的视角展开畅谈,介绍了国内外青少年体育的新进展和新趋势,深入探讨国内外青少年体育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共同探索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之路。本刊编辑部刊发了6位嘉宾的报告内容,每个人的发言都很精彩,但是限于篇幅,我们只做部分摘登,希冀与读者共享,让我们每个人为青少年体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两院院士 钟南山:中国青少年健康促进与青少年体育

胡锦涛总书记曾经说过,我们要在未来20年之内建成一个创新型的国家。创新型的国家首先需要有创新型的人才,那么创新型的人才需要有什么呢?需要有创新的动力、能力和体力。动力,就是有创新所需要的愿望和意志。能力,就是有创新所需要的本事。体力,就是有创新所需要的体魄。这些,对于我们青少年而言,对于未来之星而言,必须是在青少年时期得到培养和锻炼。

纵观当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的教育体系还是比较重视智力方面的教育,对于体魄的锻炼,应该说还重视不够。从我们全国的几次调查来看,我们的青少年比起二三十年前,身高增高了,体重增加了,但内脏的功能,一些体能素质,比如说弹跳力、握力、肺活量等有所下降,这说明随着我们智力教育的提升,体育还是不够的,所以现在我们提倡德智体三方面发展,特别是加强对体育的锻炼,是非常必要的。

60多年前,毛主席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时期,我本人还在读中学,为了响应毛主席的号召,要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争当三好学生。所以,从那时直到现在,我养成了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毕业后,我已经为国家工作52年了,但我还有信心再工作10多年,这是因为我有一个好身体,它给我的工作一个无穷无尽的支撑,在困难时期,特别是在SARS期间,我都因为好身体才支撑住了繁重的工作。我希望同学们,青少年朋友们,也能够这样做,做得比我更好,在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

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 王登峰:学校体育应该是社会文化的引领者

一、当今社会文化对学校体育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不需要全面发展就可以很好的生存,于是全面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文化对于人的片面发展似乎更加热衷,而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却并不在意。

其次,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更多去强调或褒奖一个人通过牺牲自己的健康去成就事业的牺牲精神,在我们公众价值观里有着非常牢固的地位,但对于我们学校体育,对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第三,当前社会中存在的急功近利的思想也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家长们更愿意让孩子把时间花在学功课上,而不是锻炼身体上。

二、学校体育应该如何引领社会文化

首先,从今年开始,国家将出台政策,全国每一个学生每年都将至少进行一次体质健康测查,而且要将体质健康测查的结果面向社会公布,这个结果将不再是优秀、良好和及格、不及格,而是直接公布他们体质健康状况的数据:肺活量、100米时间、1500米时间等。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引起全社会的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关注和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支持。

其次,学校体育对社会文化的引领还体现在学校体育是面向人人的体育,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通过面向人人的体育,通过改革学生、学校、校长的评价体系来形成或者引领全社会对体育和体质健康的重视。

第三,学校体育对社会文化的引领还要表现在良好的竞技环境的营造。阳光下的运动应该是健康的、干净的,我们学校的运动会、校园的比赛也应该是干净的、阳光的。

李宁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宁:青少年体育公益与体育事业发展的思考

对青少年而言,体育不仅仅是一种娱乐,一种竞赛,更是起到一种教化的作用,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让青少年在体育运动中体悟体育的魅力,感受体育带给他们的快乐。这不仅帮助他们获得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更能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质,使他们成为未来高素质的社会成员。

正是体育自身的给予社会的教化性质,使得现代体育有着与生俱来的公益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育公益事业有了较为快速的发展,政府及各界的投资以及社会企业对体育公益项目的资助在青少年体育事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我们仍然需要全社会对于体育教化社会的力量以及体育的公益性形成共识,需要社会的积极投入来资助青少年公益体育事业的开展,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植和保障青少年体育事业的发展。

首先,国家应当鼓励体育社会化,让体育从部门化、单位化走向社会化。无论是何种形式在体育上的投入,体育与生俱有的公益性是不会消失的。现今社会上对于体育的投入兴趣逐渐升温,但常常会因缺少体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加上一些繁琐的行政审批制度,使得不少有意投入者在机会面前止步。

其次,国家应制订相应有效的政策,鼓励和扶持社会体育项目的投资经营,特别是在体育项目收费运营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和鼓励,以支持社会体育项目的开展,尤其是支持面对青少年体育开展的中小型体育项目。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国家应把体育教育作为现代学校教育体制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并有法定的必修培训时间、竞赛规则、评价学生等机制,有法定的资金保障在场馆、器械以及培训和竞赛组织上进行投入。否则,我国的青少年体育事业不可能真正获得发展。

清华大学常务副书记 陈旭:素质教育、青少年全面发展与青少年体育

清华建校一百多年来,体育教育一直是特色,今年是我们体育部成立一百周年。随着一百年的发展,清华体育形成了很好的传统,这个传统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是爱国的传统。清华的体育一直是把体育锻炼与救国、强国和建设国家的目标融于一体。大家都知道,蒋南翔校长在1957年提出了“争取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健康工作五十年”这个口号就成为全体清华师生的一个奋斗目标。

第二个是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传统。我们在学校育人的过程中,一直注重全面发展体质教育的各个方面。比如“育人至上,体魄与人格并重”,发展面向全员全过程的观点,全员,就是所有学生都参加。

第三个传统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我们的体育教学实行大学“4+2+2”的体育课程,第一个“4”是大一到大二的四个学期必修课程,第一个“2”是大三两个学期没有时间限制但必须上,第三个“2”是大四两个学期,也是给学分的。为了满足本科生四年大学都能上体育课的愿望,体育部加强了学科建设,增加了不少新课程,另外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我们要求所有的清华学生必须通过长跑和游泳测试,男生3000米,女生1500米,这个标准与教育部要求的男生1500米,女生800米的标准不太一样。另外,我们的群体活动现在由体育课、体育协会和体育竞赛组成。体育课也打通课内课外,课外部分延伸体育课内容,由体育老师督促和指导学生完成。

第四个传统是高水平运动队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清华的高校运动会成立60年了,是在蒋南翔校长提倡下建立的,现在已经成为高校里规模比较大的一个运动队。我们有40支队伍35个项目,将近600多名运动员。其中A类是高水平运动队,集中住宿,集中管理,集中学习。B类以体育特长生为主,在各院系与普通大学生一同上课、住宿。C类则是普通学生里面有体育特长的,进校以后开始锻炼的,这中间也培养了一些优秀的运动员,如伦敦奥运会首金获得者易思玲,就是去年保送录取的一名运动员。

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兴则民族胜,让我们一起为青少年体育继续努力。

新华社体育部副主任 刘刚:奥运视角下的青少年体育发展

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难点很清楚,缺资金、缺师资(教练)、缺场地、缺时间。但这“四缺”长期得不到解决,正反映了我们的尴尬处境。我认为当前一个比较紧迫的任务是寻找到竞技体育与青少年体育更好衔接的路径。不能将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培养与开展基础性的青少年体育割裂开展,不能将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对立起来。借鉴国外的经验,我想谈三种路径选择的问题。

一是发展职业体育。我们过去走专业体育的路子,办独立于教育系统之外的业余体校,当时吸引家长和孩子的是成为专业运动员后的编制,但编制肯定是越来越少,运动员退役出路成了问题,而且随着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化,编制本身也许都成为问题。从业余赛事到职业联赛,体育产业链条的发展,才能使体校健在学校成为可能。如果孩子没能在职业运动员的道路上走下去,也不至于荒废学业。

第二是增强吸引力。增加体育课时、实现阳光体育一小时等等都是很好的措施,但学生们锻炼什么项目,能不能有吸引力十分重要。从19世纪初开始,英国的一些学校就开展游戏竞赛,划船、橄榄球、曲棍球和草地网球就是这样流行起来的。英国在历届奥运会上的优势项目,例如帆船、赛艇、游泳、皮划艇、田径、马术等,都曾一度是传统体育课的内容。现在我们的一些学校也开始注意到吸引力问题,用舞蹈、游戏等形式开展体育活动。

第三,如何通过转变观念增加投入。通过转变观念,减少对大型场馆建设的投资,发展青少年体育也许是一个可行的选择。这次在伦敦,我们的一大感受是,它的校园运动场地和社区场地十分丰富,而奥运场馆却十分简单甚至是简陋的。26个大项分布在34个体育场馆举行,其中14个新建场馆中有8个是临时场馆。这意味着伦敦奥运会只兴建了6个永久性场馆。他们的观点就是场馆只要满足比赛需要、保证观众安全,是否华丽壮观并不重要。

首都体育学院副校长 谢军:青少年体育与教育

青少年时期的体育活动是人生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教育课程,这种课程并不是在我们在常规学校教室中完成的,也不是先生手把手传帮带中的固化模式,而是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体育活动的课堂非常大,融入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同样,体育活动也需要技能的掌握,这种技能需要修炼,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

如何能将健康快乐的、适合孩子们的课程和体育活动内容传授给他们,让他们喜闻乐见,让他们从心理上去接受,变成生活中很自然的组成部分,我想主要有两点:首先,这件事情对他来说必须好玩,让他感兴趣,他才会主动去参与。其次,就是要有用,不仅对他们现在有用,形成良好的习惯对他们今后的人生更加有用,这样,社会才会支持,家庭才会支持,小孩子才会持之以恒地去学习。

体育所传达给我们的很多时候就是一个精神,它不是一个职业。体育的考核结果是,冠军只有一个。而体育参与过程中,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甚至说不折腾的精神,实实在在干事情、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已融入到我们的血液里,成为我们未来的一种职业习惯,我想这就是体育带给我们专业体育人最宝贵的财富。

我非常幸运,因为我曾经是一名运动员,棋手的职业教会我很多好的东西,比如能力的迁移。这些拼博向上的精神、不断自发奋斗的精神、不抱怨,不论条件是怎么样,只要把自己最大的潜能发挥出来就可以,这都是体育告诉我的。我相信这种精神同样适用于其他任何运动项目,每个冠军的桂冠上都是凝结了许多的血、汗与泪,这是我们最宝贵的。都说运动员最闪光的一刻是登上领奖台,而我每一次登上领奖台,最大的感受就是:值了!我并不感到多么的荣耀或者想到如何现实的利益,我想这也是体育带给青少年,带给我们民族未来最重要的东西。

猜你喜欢

青少年体育学校
青少年发明家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