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槲皮素对蛋鸡产蛋后期蛋品质的影响

2012-04-28东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刘莹李垚索艳丽呼林林冯香安张琳金芳

中国饲料 2012年16期
关键词:槲皮素蛋黄蛋壳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 刘莹 李垚* 索艳丽 呼林林 冯香安 张琳 金芳

槲皮素(Quercetin)又名栎精、槲皮黄素,一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是黄酮醇类化合物的典型代表,具有抗炎、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抗黏附、抗病毒以及免疫调节等作用,但其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动物生产中仍鲜见报道。本试验选用39周龄海赛蛋鸡,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槲皮素,研究蛋鸡产蛋后期蛋品质的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槲皮素≥97%(HPLC),购于阿拉丁公司;39周龄海赛蛋鸡,购于哈尔滨益农禽业。

1.2 试验设计与饲粮配方 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选择健康活泼、发育正常、体重和产蛋率相近的39周龄海赛蛋鸡240只,随机分4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0.02%、0.04%、0.06%槲皮素。试验共8周,预饲期为1周。参照NRC(1994)蛋鸡营养需要配制玉米-豆粕型日粮,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表1 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1.3 饲养管理及样品采集与测定 饲养试验在东北农业大学香坊试验基地进行,试验期为2011年11月至2012年1月。采用半开放式鸡舍,3层立体笼养,试验期内鸡舍温度18~26℃,相对湿度50% ~ 70%,白天自然光照,早晚辅以人工补光,每天光照时间16 h。根据蛋鸡饲喂规程进行饲喂,自由采食和饮水,常规防疫消毒和免疫。

试验期内,每周相同时间随机从每重复组采集2枚蛋,当天测定蛋品质。分别测定蛋形指数、哈氏单位、蛋壳强度、蛋壳厚度、蛋黄颜色。试验第4周和第8周,随机从每重复组采集2枚蛋,分离蛋清与蛋黄并将其烘干至恒重,使用粉碎机将其制成蛋黄粉和蛋清粉于密封阴凉通风处保存。采用二价铜催化消煮-硼酸吸收法于凯氏定氮仪(KT-2300,FOSS)测定蛋白质含量;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蛋黄中粗脂肪;使用胆固醇试剂盒(购于北京北化康泰临床试剂有限公司)和无机磷试剂盒(购于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于紫外可见光光度计(UV1206)测定蛋中胆固醇(王惠芸和高应,1995)和磷脂(高云仙和智变英,1999)。试验第8周时,每重复组随机选取1只蛋鸡,进行翅静脉采血,置干净离心管中,待血清析出后,以3000 r/min低温离心15 min,取血清分装,用FULLY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胆固醇、总蛋白、尿素氮、尿酸、钙和磷,所用试剂均购于中生北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4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中One-way ANOVA进行分析,并进行Ducan’s法多重比较。

2 结果

2.1 槲皮素对蛋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个水平槲皮素对蛋清中蛋白质含量、蛋黄中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0.04%槲皮素组蛋黄中蛋白质含量比对照组和0.06%槲皮组分别显著提高2.86%(P< 0.05) 和 2.68%(P < 0.05);0.02%、0.04%和0.06%槲皮素组蛋黄总磷脂含量均分别较对照组显著提高 3.57%、8.23%和 8.73%(P<0.05);0.06%槲皮素组蛋黄中胆固醇含量极显低于对照组12.82%(P<0.01),并显著低于0.02%添加量组10.53%(P<0.05),但与0.04%槲皮素组无显著差异(P > 0.05)。

表2 槲皮素对海赛蛋鸡蛋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

2.2 槲皮素对蛋品质的影响 由表3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水平槲皮素对蛋形指数和蛋壳强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0.04%和0.06%槲皮素组的蛋壳厚度较对照组分别极显著提高8.45%和5.59%(P<0.01),其中0.04%槲皮素组的蛋壳厚度极显著高于0.02%槲皮素组 (P<0.01);各水平槲皮素添加组的蛋黄颜色均极显著提高 (P<0.01);0.04%和0.06%槲皮素组鸡蛋的哈氏单位分别较对照组显著提高5.06%和6.39%(P<0.01),分别较0.02%槲皮素组显著提高 3.55%(P<0.05)和 4.86%(P<0.01)。

2.3 槲皮素对与蛋品质相关的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由表4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水平槲皮素对蛋鸡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磷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0.04%和0.06%槲皮素组蛋鸡血清中总蛋白和钙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总蛋白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9.92%和10.23%,钙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8.69%和14.88%;与对照组相比,0.06%槲皮素组血清中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53.49%(P<0.05);0.04%槲皮素组血清中尿酸含量显著降低66.83%(P<0.05)。

表3 槲皮素对海赛蛋鸡蛋品质的影响

表4 槲皮素对海赛蛋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3 讨论

3.1 槲皮素对蛋中主要营养物质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鸡蛋中含有丰富蛋白质且几乎全部能被人体吸收,因此,研究鸡蛋中蛋白质含量变化具有实际意义。本试验结果表明,0.04%槲皮素组蛋黄中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蛋清中蛋白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为探究蛋白质变化原因,进一步研究表明,0.04%和0.06%槲皮素组蛋鸡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6%槲皮素组蛋鸡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0.04%槲皮素组蛋鸡血清中尿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血清总蛋白含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蛋白质代谢,总蛋白中的白蛋白不但可作为营养物质的载体,同时还是机体的蛋白质来源之一;血清尿素氮和尿酸也可反映机体的蛋白质代谢,动物体内未被利用的氨基酸可被分解成氨,氨在肝脏中被合成尿素氮或尿酸并释放入血。研究认为,血中的尿酸可直接反映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水平,血清中尿素氮含量与蛋白质利用率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Malmlof(1988)研究认为,血浆中的尿素氮可较准确反映动物体内蛋白质的代谢情况,蛋白质代谢良好时,血浆尿素氮浓度降低。本试验结果提示,槲皮素可通过改善蛋白质代谢相关的血液生化指标提高机体对蛋白质的利用率,从而增加蛋中蛋白质含量,提高鸡蛋品质。

鸡蛋蛋黄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但其中还含有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胆固醇,因此,研究低胆固醇鸡蛋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大量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可不同程度降低蛋黄中胆固醇含量,如大豆黄酮、蜂胶黄酮、橙皮素和柚皮素等(许合金等,2009;Lien 等,2008;尹靖东等,2004)。 本试验结果表明,0.06%槲皮素组蛋黄中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和 0.02%槲皮素组(P < 0.05),提示槲皮素具有降低蛋黄中胆固醇的作用。蛋鸡胆固醇的代谢途径主要是将其转运到蛋中(Naber,1983),蛋中胆固醇含量下降,提示蛋鸡血液中胆固醇含量也可能产生相应变化,但本试验进一步研究表明,槲皮素对血液中胆固醇并无显著影响(P>0.05),说明槲皮素对蛋鸡血清中总胆固醇与蛋中胆固醇的影响变化趋势并不一致。有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提高蛋用家禽血清17-β雌二醇、孕酮等激素水平的作用(张响英等,2008;朱新建等,2004),而禽类多数的类固醇激素都以胆固醇为底物进行合成,提示槲皮素可能通过促进类固醇激素的合成从而减少胆固醇向蛋中的转运。此外,鸡蛋中的磷脂具有降低胆固醇、软化血管、降低血压等作用,对人类健康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结果表明,槲皮素组蛋黄中总磷脂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或P<0.01)。上述试验结果说明,槲皮素对蛋中脂质代谢有一定作用,可不同程度地改善蛋中脂类的营养物质组分,提高其营养价值。但槲皮素对蛋黄粗脂肪含量并无显著影响(P>0.05),因此,槲皮素对蛋黄中各种脂质的不同作用以及作用程度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3.2 槲皮素对蛋品质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蛋壳强度和蛋壳厚度是反映蛋壳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重要的蛋品质指标。良好蛋壳厚度和蛋壳强度可减少鸡蛋的破损率,提高经济效益。此外,蛋壳厚度和蛋壳强度对鸡蛋的新鲜度有一定影响(孙从佼等,2010)。 Sahin 等(2007)在产蛋后期的鹌鹑饲粮中添加大豆黄酮,结果表明,正常条件下大豆黄酮可有效提高蛋品质,改善蛋壳厚度;另有研究表明,在蛋鸡日粮中添加大豆黄酮后,蛋壳厚度和蛋壳重均相对提高(马学会,2003),这些研究提示黄酮类化合物可改善家禽蛋壳品质。本试验结果表明,蛋鸡饲粮中添加0.04%和0.06%槲皮素均可极显著提高产蛋后期的蛋壳厚度 (P<0.01),且0.04%槲皮素效果更好;但各试验组鸡蛋的蛋壳强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并不显著 (P>0.05)。有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可通过提高血清钙含量改善蛋壳品质(金小军等,2005)。本试验中0.04%和0.06%槲皮素组蛋鸡血清钙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槲皮素也可通过提高血清中钙含量,为蛋壳的形成提供充足钙源,从而改善蛋壳品质。

哈氏单位是现在国际上对蛋品质评定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鸡蛋蛋白品质和蛋的新鲜程度的重要指标,其值越高,蛋白质越黏稠,蛋白品质越好。本试验结果表明,0.04%和0.06%槲皮素组鸡蛋的哈氏单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这与倪迎冬等(2007)在产蛋后期蛋鸡饲粮中添加大豆黄酮的研究结果一致。蛋黄颜色作为蛋品质的指标之一,并不影响鸡蛋的食用价值,但其对消费者的购买力有一定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添加水平槲皮素均能显著影响蛋黄颜色(P< 0.01),这与蛋鸡饲粮中添加大豆黄酮和染料木黄酮的结果相同(弓琴等,2009)。蛋形指数是蛋鸡种质分类的指标之一,仅与包装和运输有关。此外,较早的研究表明,蛋形指数与蛋重具有一定相关性,随蛋重的增加呈下降趋势(Bratova等,1982),而本试验研究表明,槲皮素对蛋形指数并无显著影响(P>0.05),其原因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4 结论

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槲皮素能均能改善产蛋后期蛋鸡的蛋品质,且最适添加量为0.04%。

[1]高云仙,智变英.鸡蛋磷脂质的测定[J].中国畜产与食品,1999,3:46~47.

[2]弓琴,呙于明,袁建敏.大豆黄酮与染料木黄酮对蛋鸡生殖内分泌和蛋品质的影响[J].饲料研究,2009,4:1 ~ 3.

[3]金小军,于东游,黄利权.依普黄酮对蛋鸡产蛋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05,4:325 ~ 327.

[4]马学会.大豆黄酮对蛋鸡作用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3.

[5]倪迎冬,洪文杰,任灵芝,等.大豆黄酮对母鸡的蛋品质及后代仔鸡肉品质的影响[J].畜牧兽医学报, 2007,38(11):1188 ~ 1194.

[6]孙从佼,徐桂云,杨宁.蛋壳质量对鸡蛋新鲜度的影响[J].农产品加工,2010,11:8 ~ 9.

[7]王惠芸,高应.鸡蛋中胆固醇快速测定方法的研究[J].食品科学,1995,16(6):58 ~ 59.

[8]许合金,张军民,王修启,等.类黄酮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液生化指标特性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09,36(6):19 ~ 22.

[9]尹靖东,齐广海,张萍,等.大豆黄酮对蛋鸡胆固醇及其耐氧化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4,37(5):756 ~ 761.

[10]张响英,唐现文,刘海霞,等.大豆黄酮对白羽番鸭繁殖性能及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J].畜生态学报,2008,29(6):43 ~ 45.

[11]朱新建,韩正康,王国杰.日粮中长期添加大豆黄酮对产蛋鸡产蛋性能及有关内分泌的影响[J].畜牧与兽医,2004,3(36):5 ~ 6.

[12]Bratova K,Ganovski K h.Effect of Black Sea algae on chicken egg production and on chick embryo development[J].Veterinarno-meditsinski Nauki,1982,19(8):99 ~ 105.

[13]Lien T F,Yeh H S,Su W T.Effect of adding extracted hesperetin,naringenin ands pectin on egg cholesterol,serum trait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laying hens[J].Archives of Animal Nutrition,2008,62(1):33 ~ 43.

[14]Malmlof K.Amino acid in farm animal nutrition metabolism,partition and consequences of imbalance [J].Swedish Journal of Agriculture Research,1988,18(4):191 ~ 193.

[15]Naber E C.Nutrient and drug affects on cholesterol metabolism in the laying hen[J].Federation Proceedings,1983,42(8):2486 ~ 2493.

[16]Sahin N,Onderci M,Balci T A,et al.The effect of soy isoflavones on egg quality and bone mineralisation during the late laying period of quail[J].British Poultry Science,2007,48(3):363 ~ 369.

猜你喜欢

槲皮素蛋黄蛋壳
蛋壳变变变
蛋黄
爆浆圆圆酥
神奇的小蛋壳
最新关注
史上最难撩的四大星座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槲皮素诱导MCF-7细胞凋亡及其与Fas/FasL通路的相关性研究
槲皮素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活性减轻心肌细胞肥大
蛋壳与拱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