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唐:创新推广模式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推广步伐
2012-04-26潘荣
潘 荣
高唐县属农业大县,小麦、玉米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50万亩以上。近年来,高唐县高度重视农机化发展工作,围绕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总体思路,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推广以玉米机收、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为重点的农机化新技术,积极探索秸秆机械化回收综合利用技术,经过几年的发展,全县玉米机械化收获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面积显著增加,秸秆机械化回收综合利用为农民增收明显。到2011年全县玉米收获机保有量增加到1360台,玉米机收率达到86.6%,小麦免耕播种机670台,小麦免耕播种面积29.6万亩,机械化回收秸秆近万吨。
一是争取党政领导的支持。随着近年来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唐县小麦、玉米生产的耕翻、播种、运输以及小麦收获等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玉米收获一直以人工为主,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小麦播种虽然以机械化为主,但还要经过耕、耙、播多道工序,既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也不利于土地保墒。为此该县将玉米机收、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近几年的推广重点。农机化推广工作得到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连续几年在三秋生产中重点检查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情况,各乡镇(街道)也把发展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秋收秋种工作的重点。自2009年开始,高唐县政府每年都将保护性耕作发展情况列入各乡镇年度考核目标。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为高唐县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强化群众对农机化技术的认识。农民群众对一项新技术的认识 需要一个过程,高唐县在农机技术的推广中坚持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宣传,全力营造农机技术推广氛围。县农机部门印制了《保护性耕作知识问答》宣传纸万余份,订购了《保护性耕作在山东》光盘免费发放给农机手。每年自小麦返青开始,便组织人员以多种方式对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深入宣传发动,组织机手观摩各个生长时期的保护性耕作小麦,选取不同种植区域进行小麦测产对比。县农机局还联合县农业局、县电视台两次制作《大旱之年看免耕》的电视专题片,县电视台《话说高唐》栏目还就保护性耕作及土地深松技术向农机局分管副局长做了访谈。同时宣传过程中积极与新闻媒体配合,对每次规模较大的现场观摩会、演示会、培训会都进行跟踪报道。通过广泛宣传,全县掀起一股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热潮,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技术逐渐被农民群众所认识和接受。
三是示范引导,以点带面。为尽快普及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技术,高唐县坚持做好基地建设,在全县每个乡镇都建立了一个5000亩以上的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在秋收秋种过程中积极开展示范引导。县农机部门在每年三秋期间,都选取早熟地块,提前进行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现场演示。近几年,县农机部门每年都组织一次推广新技术演示会,尽力扩大各乡镇农民机手参会的范围,2010年全市三秋生产暨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现场会在高唐县召开。现场示范演示对全县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起到了很大的带动作用。
四是加强培训,确保新技术推广顺利实施。农机手是农机新技术的传播者和实现者,直接影响着新技术的应用进度。为保证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技术真正为农机手接受和掌握,高唐县制订详细计划对机手进行了各阶段培训:结合小麦不同生长期召开了县乡各级现场观摩、现场演示培训会;特邀了省农机推广站专家到高唐县举办大型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会;邀请农机生产厂家技术员现场对全部操作机手进行技术培训;结合阳光工程重点培训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机手。这些措施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农机手进行保护性耕作的积极性。尹集镇蔡庄村的机手蔡保玉主动给县农机局发来电子邮件感谢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他每年为本村群众播种免耕小麦1000余亩,小麦增收节支明显,受到群众欢迎。
五是政策推动新技术推广蓬勃开展。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带动下,农民购置玉米收获机械和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机械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仅2010和2011两年,高唐县就补贴玉米收获机911台。2008年,高唐县小麦免耕播种机仅134台,玉米收获机204台,到2011年底全县免耕播种机保有量增加到670台,玉米收获机增加到1360台,秸秆回收综合利用机械达到60余台。各类新型高效农业机械的增加为全县农机新技术推广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六是靠科技保障农机新技术节本增效。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既减少了作业程序,提高了作业效率,还可实现节水、节肥、增产、增收。以每亩免耕播种小麦为农民增收节支200元计算,保护性耕作每年可为全县农民增收节支6000万元。玉米机收水平的大幅提高不仅节约了劳动成本和劳动时间,更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近几年该县秋收时间明显缩短,这也为玉米适时晚收、增产增收创造了条件。农机新技术的推广还大大带动了秸秆综合利用,使秸秆回收成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的新途径。按照2011年市场价格,小麦秸秆达到每吨550元,每台秸秆打捆机麦收期间可回收秸秆60吨以上,收入达3.3万余元。如果全县60多万亩小麦秸秆全部实现回收,可为农民增加收入6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