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疗课程说课设计
2012-04-24邓婕
邓婕
摘要:本文尝试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实施过程以及特色与创新五个方面对物理治疗课程进行说课探讨,以期进一步提高物理治疗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物理治疗;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说课
说课是指让教师面对同行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口头表述自己的教学设想,然后由听者评析,以便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说课是教师在备课或讲课的基础上的理性思考,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使教师的教学实践上升到一定的理性层面。以下将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实施过程以及特色与创新五个方面对物理治疗课程进行设计与探讨。
1 课程设置
1.1 课程性质与地位《物理治疗》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通过各种类型的功能训练、手法治疗,并借助于电、光、声、磁、冷、热、水、力等物理因子来提高人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回复、改善或重建躯体功能的能力。它是康复治疗的基本构成,也是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它以运动学及医学基础课如解剖、生理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临床康复学课程的基础。
1.2 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课程组经多次讨论,并广泛征求外校、外院康復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确定了本课程的培养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各种物理因子治疗及运动治疗技术的原理,能够熟练操作各种物理因子治疗仪器,能熟练操作神经发育学疗法、运动再学习、关节松动术、平衡、步态、肌力、关节活动度、牵引、牵伸等训练手法。(2)能力目标:能熟练评估相关功能,并根据评定结果选择合适的理疗仪器或运动治疗技术。(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四心”品质(耐心、细心、爱心和责任心),能尊重、关爱残疾人,做到诚实、守信,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稳定的职业情感和态度。
1.3 课程设计理念 秉持“能力本位、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理念,以基于真实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任务引领作为课程的设计理念,具体如下:(1)以“真实工作过程为导向,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线”的课程设计思想,由学习领域转变为学习情境的教学设计,从理论、实践课程分离转变为“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注重工作过程系统化,岗位技能任务化,组织实施教学;(2)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3)在学生掌握岗位需求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职业素质的同时,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4)课程考核:在教学效果评价中,除通过试卷考核同学对课程标准规定知识的掌握程度外,应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技能的应用。
1.4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依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物理治疗工作项目设置的。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又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同时,针对专业培养目标,紧跟康复治疗技术行业发展和江浙沪地域经济发展状况,结合我院人才培养“ICS”模式的特点,体现专业教育与人文的相互渗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服务。项目设计以完成物理治疗工作任务的运动疗法和理疗内容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教、学、做”一体化,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教学内容
2.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本课程根据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按实际工作任务过程进修教学内容的编排,内容中无“章节”,只有“项目化的工作过程”。每一项工作任务对应相应的职业能力培养,使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工作过程的能力要求相一致。
2.2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本课程利用情景教学开展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程总学时为200学时,理论132学时,实验68学时。
2.3 课程重点、难点本课程的重点在于根据拟定的治疗方案实施治疗手段,难点为如何根据康复评定结果拟定治疗方案。
3 教学资源选用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运动治疗技术》和《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两本教材。该系列教材深入浅出,简明实用,可操作性强。
4 教学实施过程
4.1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1)探索以康复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要求为导向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课程性质,改革物理治疗课程教学模式。以康复治疗师岗位真实工作任务、真实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以“培养能力”为总体目标,强调工作过程系统化,岗位技能培养任务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养主动型、创新型、可持续发展型的高级康复治疗师人才。(2)注重岗位胜任能力的培养教学中,首先利用自制多媒体课件导入案例,教师实时示教,最后评估学生的操作技能;同时实训室全天开放,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动手时间和机会,强化了实践技能的培养;(3)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动构建者,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培养主动型、创新型、可持续发展型的高级康复治疗师人才。(4)教师的指导保证了学生学习的目标。(5)教学与临床零距离的教学设计。
4.2 教学方法与手段
4.2.1 角色扮演法:即有目的地解决问题的设计。设计教学法有四个重要步骤:创造情景引起动机,确定目的制定计划,实行计划,评价效果。教师首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相应典型病例,在课前一周告知学生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病例设计相应的情景并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在课堂上学生完成角色扮演病例及设计治疗方案的过程后,首先学生自评治疗效果,教师再给予点评和系统归纳,促进学生更快更全面掌握教学内容。
4.2.2 工作引领法:针对课程实训内容即实际工作任务,首先案例导入,提出工作任务,利用多媒体课件及实训室相关物品解决工作任务,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练习,最后评估学生实训效果。
4.3课程评价机制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5特色与创新(1)利用情景教学开展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2)以实际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选取、序化教学内容,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四心”品质;(3)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注重工作过程系统化,岗位技能任务化,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4)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主动型、创新型和可持续发展型康复治疗人才。
参考文献
[1]章稼.运动治疗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
[2]何成奇.物理因子治疗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
[3]任宝贵,陈晓端.说课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9,2: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