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生活是德育“活”的源泉

2012-04-24黄国刚

中国德育 2012年8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课本育人

黄国刚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实效性不高,尽管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我们认为教学与德育工作长期脱节始终是根本性症结。虽然,学校和教师在主观上一直强调教书育人,但由于在管理上缺乏两者沟通的有效机制,学科教师难以在指导学生进行学科学习时顾及其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而班主任与德育教师又往往力不从心,无法将德育真正贯彻到学生生活中。

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在课程中渗透德育,并在每一门学科的课程标准中都有关于“情感和态度”的目标,强调要把德育过程和智育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使教书和育人融为一体。学校中德育活动最有效的载体就是课堂教学。只有增强课程意识,使德育工作主动运用课程、整合课程、创建课程,才能使德育工作真正找到落脚点,真正发挥课程服务于育人目标的作用,深化德育的实效性。同时,新课改倡导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关注青少年的现实生活质量,在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索性学习中,营造丰富、积极、有意义的校园生活,以一种全新的理念构筑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学校新德育。

中小学德育重在教学生学会做人。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们要依据新的课程标准,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了解、认识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而,根据学生的需要,以解决学生中的现实问题为目的,可进行一系列的主题系列活动课堂教学。从学生生活取材,用于指导学生的生活,使品德养成教育成为中小学生的自觉要求。通过亲历过程——体验情感——规范行为——自悟道理,促使学生品德心理的健康发展。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活”的源泉。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基础,多做生活调查,让学生通过借助已有的道德经验,为学习“铺路搭桥”,为实现该课的教学目标起到铺垫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摒弃从课本到课本的教学,改变以课本内容为中心,让学生在课本中找答案,提倡以学生的需要为目标,让学生愿学、乐学,更多地接近生活。虽然我们强调道德素材来源于生活,但都是通过老师进行了认真筛选并适当加工处理后的人和事,毕竟是典型的、高境界的,甚至是较为理想化的教育材料,因此,新课标还特别强调要加强实践教学,促进学生的知行互动,使学校德育逐步走上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

德育不是简单的说教,它有深刻的内涵及规律。在学校各学科的教学中,德育与智育之间应该追求一种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哲学关系,绝对不能简单地孤立二者。因此,各门学科都应该加强研究,做好德育的学科教学渗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发挥德育对各学科的能动作用,使之有助于学生的学科进步。像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篇目,都是经过专门选定的具有较高的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的优秀作品。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这些优秀作品进行解读、品味、欣赏的过程中,应结合作品内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之在美的陶冶、濡染、净化的过程中,精神境界得到提升,灵魂得到洗礼。新课程理念倡导师生共同发展,倡导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学校必须强化全员育人意识,让每一个老师既教书又育人,自觉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自主开发学科的育人功能。

总之,我们要以新课程理念来反思现有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弊端,用新课程的理念增强针对性,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我们的德育环境一定会更和谐。

责任编辑/闫益佳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课本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明确方向标、设计中轴线、提供参照系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