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关键一步
2012-04-24南战军
南战军
新修订的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主题连贯性
良好的品德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它既是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准;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又是其建设的保障,二者相融相通,一脉相承。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索、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为目的;思想品德课程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课程虽然在小学低年级段、小学中高年级段和初中段在内容设置上各有侧重,但围绕的主题都是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2.内容科学性
新课标充分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准确把握学生成长过程中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学生从幼儿生活向小学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生活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品德与生活课程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小学中高年级阶段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品德与社会课程注重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初中阶段是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进一步发展的阶段,也是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
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德育课程所呈现的基本特征也有所区别。三门课程都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注意学生与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整合,注重与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涉及内容的有机融合,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维方式的发展共同提升,呈现出综合性。但小学低年级阶段的课程突出了生活性和活动性,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活动为教与学的基本形式,将课程学习融入儿童生活。小学中高年级阶段的课程还注重了实践性,注重知与行的统一,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初中阶段课程注重思想性和人文性,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3.方式实用性
新课标以学生的生活为依据,要求教师在对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进行了解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识,通过创设多样化情景的方式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建议教师关注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对社会、对世界不同的感受和认识,通过交流分享,引导学生形成趋同价值观。
新课标能正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方式选择上更多地通过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新课标主张通过组织适宜的有效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持久的学习兴趣,形成直接的经验感悟。
新课标在主题、内容、方式上的三个特点让我们对课程实施有了比较明晰的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的四方面内容,在中小学德育课程中都有比较完整的体现。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确立了“三条主线”,即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这就确定了儿童的物质存在性,引导儿童在认识自我的同时认识社会、认识自然,从而正确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品德与生活课程仍然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在课程设计上突出“一条主线”,即以学生的生活发展为主线;强调“点面结合”,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方面选出学生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呈现“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出学生的每一个生活领域所包含的社会要素都是综合的,在不同年级段层次不同、螺旋上升。思想品德课程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将学生发展置于相应的关系之中,有机渗透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与自我、与他人和集体以及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三个阶段的课程都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但在内容设置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原理。
2.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品德与生活课程安排了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内容,学生通过了解家乡的有关知识初步感受祖国的地大物博,通过了解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荣事迹初步感受祖国的悠久历史,进而使学生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品德与社会课程在“我们的国家”板块中,通过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民族文化、悠久历史及发展状况等,培养学生的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通过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导学生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念;在“我们共同的世界”板块中,引导学生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了解社会主义中国对世界和平所起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程比较全面、比较深入地介绍了我国社会发展状况及特点,使学生对国情有更科学、更准确的认识,通过介绍世界格局特征及我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使学生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品德与生活课程设置“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板块,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品德与社会课程在介绍我国和世界发展的状况和历程时,引导学生了解现代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理解通过改革创新实现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发展的深刻含义。思想品德课程通过对自我的进一步认识,对自我与他人、集体、国家、社会、世界关系的进一步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理解改革与扬弃、创新与传承的辩证关系。
4.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品德与生活课程设置“愉快、积极地生活”和“有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两个板块,引导学生尊敬师长、积极向上、有责任心。品德与社会课程在六个板块中都安排了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自尊自律、乐观向上、勤劳朴素的态度和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的品质,以及遵纪守法、坚持正义、崇尚民主的意识。思想品德课程引导学生对自我进行深层次剖析,准确定位个人与他人、集体、国家、社会的关系,形成自尊自强、善于沟通、乐于奉献的品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除了发挥好中小学德育课程的作用外,还要充分考虑到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单纯依靠德育课程无法完成。在校内要以德育课程为主,挖掘其他课程的德育元素,设置校本德育课程,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在校外要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优化社会、网络环境,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和水平。
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借着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东风,认真践行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切实落实德育为先,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人才。
责任编辑/闫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