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视即时反馈系统在大学教学推广上的现况与展望
2012-04-24中兴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所蔡文荣
中兴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所 蔡文荣
检视即时反馈系统在大学教学推广上的现况与展望
中兴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所 蔡文荣
由于2006年获教育部门顶尖大学研究经费之补助,中兴大学2007年开始推动即时反馈系统(IRS)于各系所之教学,在校内各教学单位领风骚于一时,然而经过几年之推广,普及使用的情况存在一些特殊现象,本文以系统推广模式之角度检视现况,并提出一些建议。
即时反馈系统 IRS 创新扩散 创新扩散脉络理论 CLER推广模式
1 绪论
即时反馈系统(interactive response system, 简称为IRS)是由台湾网奕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www.habook.com.tw)引进,推广至台湾各学校,近几年因为获得政府补助,普及率逐年上升。
本文探讨的角度即是以中兴大学采用IRS之历程与现况为基础,辅以创新科技之推广上颇有知名度之CLER模式为检验之依据,以分析各种脉络与原因,最后提供一些可行建议,以作为中兴大学与各大学推广IRS之参考。
2 文献探讨
2.1 即时反馈系统(interactive response system, IRS)的基本认识 (网奕资讯,无日期)
IRS是把每间教室转化成互动环境的新兴教学媒体或教学平台,特色就是在于它能增进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又能兼具学习平台的功能。只要学生针对屏幕上的问题简单地在遥控器上按一下,马上就可以知道他们的理解程度了。三个套件为电脑软件(由厂商提供光盘)、(红外线)感应接收器与一整组的遥控器。IRS的主要目的是要评估学生直到此刻的理解程度,所以,在IRS的测验模式中,老师能立即知道学生答对与答错的比率,然后,根据所收集到的回答,老师就可以微调自己的教学步调。而在按钮抢答的模式中,老师能营造出有游戏效果的活动,让学生能热烈学习。
而IRS的实物照片与运作方式则如图1与图2所示。
图1 IRS即时反馈系统
2.2 即时反馈系统的教育心理学理论根据
俄国的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协助式学习”,亦即要在对的时间提供教材资讯、提示重点、提醒与鼓励;然后,逐渐允许学生多做一点。
此外,根据Vygotsky的认知发展理论,重要的学习与理解需要互动与对话,这一种的“教学对话” (instructional conversation)是具有教学性质的,因为它能促发学习,却又不是传统的讲授或传统的讨论。在教学对话中,老师的目标是要帮助每个学生认知上都要投入每一个后续的讨论。教学对话共有十项要素:①教学主题,②引发与使用背景知识,③必要时有直接教学,④引发更复杂的语言与表达,⑤引发论述的立场,⑥少用已知道答案的问题,⑦对学生的论述贡献有反应,⑧讨论过程中师生间环环相扣的论述,⑨营造具挑战性却不致于威胁的学习气氛,⑩鼓励广泛的参与,学生可以自愿发言,而不是老师专权独断(Woolfolk, 2007, 355-357)。
从以上所引述的理论来看,将IRS在各阶段教育的教学现况加以对照,确实可以印证“认知鹰架”、“协助式学习”、“引导式参与”、与“教学对话”在每个教室的踪迹。
2.3 即时反馈系统在大学阶段的成果发表与研究论文
人工举牌版的IRS最早是美国哈佛大学物理系 Eric Mazur教授于1991年所研发的,旨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热忱,让学生更有机会提高学习成效。从哈佛大学开始,IRS在美国的大学校园中风起云涌,俨然成为教学上的宠儿与利器。
迄于2012年,台湾各大学院校中,IRS系统的高普及率带进广泛的知名度,不管是公立或私立大学,IRS的研习与成果发表会此起彼落,一般而言,大多是在该校IRS成果发表会上现身说法,说明使用IRS后的教学改善情形,而未形之于研究论文的型式,如:中央大学学习与教学研究所刘子键与物理系朱庆琪(2006)之“IRS融入教学之应用与经验分享”即是一例。直到2010年,中兴大学科技管理所的朱幸慧、陆大荣、万锺汶三人针对IRS在中兴大学实施二年的现况调查学生的满意度与教学品质(Chu, Lu, Wann, 2009),这可说是少有的实征性研究论文,在该研究中,回答问卷的样本学生有35人,回收31份(占89%);回答问卷的样本教授有12人,回收9份(占75%),详如表1所示。
表1 使用IRS系统之师生抽样统计表
* 中兴大学社会科学暨管理学院于2011年8月起改为管理学院与法政学院
将量化资料分析后结果发现:①教学年资15年以下的助理教授与副教授更乐意使用IRS。②几乎50%的教授对IRS不熟练。③忙碌与极其忙碌的教授很可能会停用IRS。④大部分的教授认为IRS在他们的教学上不是一个很有用的系统。⑤IRS的服务可靠度、IRS的品质、课程相关性、与使用上的简便性之间有显着的正相关,这些都是影响教授的使用满意度之重要因素。⑥IRS员工服务品质的可靠度、IRS员工对产品知能的把握度、乐意并迅速服务的回应性、器材设备与员工的外观、IRS员工提供的同理心对学生的满意度有显着的正相关。⑦老师与学生对IRS的满意度与其学习成绩有显着正相关。此外,该研究的面谈资料与结论则于稍后探讨之。
3 IRS在中兴大学实施的现况与问题
中兴大学自2006年秋季起,接受教育部门顶尖大学计划之经费补助,由当时之教务处课务组承办IRS的采购与推广,自2011年8月起该业务转移到教务处的教学资源与发展中心,自2006年迄今采购的IRS设备总数与分布则如表二所示。
表2 2012年中兴大学使用IRS系统之现况
* 教务处之教学资源与发展中心是为全校各系所服务,目前经常借用的5位教授分布状况为:管理学院(财金系与资管系)2位、兽医学院(兽医系)1位、工学院(材料系)1位、农资学院(应用经济系)1位。
** 以中兴大学800名教师来说,17人使用IRS的比例约占2.12%而已,比例偏低。
而自从采购IRS系统之后,当年的教务处课务组身为承办单位,所采取的推广方式是办理IRS的研习三场,每场均为二小时,方式则是聘请网奕资讯的专业人员前来示范。自2011年8月起,IRS系统的业务承办单位改为教务处的教学资源与发展中心,其推广IRS的方式仍以教学助理的研习为主轴。研究者查阅历次IRS研习参加者的资料,各系所之教授亲自参加者真如凤毛麟角。以2010年至2012年5月为例,中兴大学所办理之IRS研习会的场次则详如下表所示。
表3 中兴大学IRS研习会场次统计表(2010-2012)
在朱幸慧等人的研究中,曾提到中兴大学在实施IRS时的一些困境(Chu, Lu, & Wann, 2009),这些可说是各大学都有共通性的现象:
(1)借用的费时;;
(2)制作教材的费时;
(3)适合使用IRS的老师与科目有限;
(4)能设计与使用的问题种类有限;
(5)IRS技术的设计层面有一些系统上的问题;
(6)资深教授使用比例偏低;
(7)大部分教授对IRS不熟练;
上述可以归纳出中兴大学实施IRS时,需要面对器材设备、时间花费、教材制作、人员操作等层面的问题。
4 CLER推广模式对IRS实施的现况与问题之解决方针
针对设备、费时、教材、人员等层面的问题,以下从CLER模式来提出相对应的建议:
4.1 以脉络或格局(configurations)层面来看
中兴大学一般都是采取“组织—个人”的推广方式,亦即由教务处的教学资源与发展中心代表学校组织,要推广IRS系统到每一位教授能使用IRS。平心而论,虽然近几年来办理了许多研习场次,但却又都以教学助理(TA)为主要参与对象,真正落实到教授“个人”的情况不尽理想,随着具研究生身份的教学助理之毕业,推广之效果当然大幅受到影响。
今后,可以考虑的搭配方式至少可以额外采取:
(1)“个人—个人”的推广:亦即由常用IRS且自己熟练IRS操作的教授来担任推广人。或者,也可以由已经受过IRS训练的教学助理来担任推广人,负责在毕业前陪伴其指导教授不断练习IRS的档案制作与器材操作。最后,再由教务处或更高层级主管来奖励该“个人”即可。
(2)“团体—个人”的推广:亦即由常用IRS的系所担任团体推广人的角色,对该系所中还没有接触过IRS的个别教授进行培训,最后,再由教务处或更高层级主管来奖励该“团体”即可。
4.2 以连结(linkages)层面来看
中兴大学在给各系所相关研习讯息的传递上,有效连结的情况不尽理想,今后,除了在教学资源与发展中心的网站上公告之外,可以考虑的作法包括:
(1)可以从各单位助教协助转发IRS相关研习讯息做起,这是在“建立合适的接口与传播的管道”上最务实的作法,当然还可以透过电子计算机中心协助发信与公告。
(2)而在建立官方正式连结与自愿性连结的具体作法上,或许可以考虑成立官方的“IRS专家谘询小组”,配合教务处之宣导,或出席相关会议以提供经验分享,或担任IRS研习场次的讲师,以亲身经验来现身说法,而最后,再由教务处或更高层级主管来奖励即可。
4.3 以环境(environments)层面来看:营造支持性的环境是一切的行动总纲
(1)营造支持性的物质环境:具体的作法则是要在最常用的几间大教室里,安装IRS的电脑软件于“资讯讲桌”或每一部笔记型电脑上,并在该讲桌上贴有逐步实施IRS的书面诀窍、或在电脑视窗的桌面上有逐步实施IRS的相关档案供人参考。
(2)营造支持性的社交环境:具体的作法是成立全校性与各学院二个层级的“IRS专家谘询小组”,让新使用的教授能从同侪的使用经验上多多借镜,而对于“IRS专家谘询小组”的成员,则根据其贡献度给予相当的肯定与公开表扬。此外,除了长期办理“IRS教学助理研习班”外,还可以让受过训的教学助理定期聚会,以讨论使用上的心得、并解决使用上的疑难杂症。
(3)营造支持性的心智环境:具体的作法是提供IRS的常见问答资料、在相关网站上提供国IRS使用成功的范例、提供IRS的新知、提供IRS简易使用手册的书面资料与电子档案、在网络上提供IRS研习的视讯档供人点阅,好让有心使用的人或已经停用而记忆模糊的人可以随时上网观看并学习。
4.4 以资源(resources) 层面来看:可以从六大类的资源来探讨具体的作法
(1)概念的资源:原则上是与上述“营造支持性的心智环境”的作法类似。
(2)影响力的资源:推举资深教授或院长级别的意见领袖加以培训,并给予必要的帮助,以使之成为熟练IRS的典范人物,发挥该有的影响力。
(3)器材物资上的资源:以全校IRS的资源汇整与统筹使用来看,可以调查每个单位的IRS可被借用的时段,公告在网站上,让每一套IRS的使用率提升。
(4)人力上的资源:成立“IRS专家谘询小组”来协助有心实施IRS的教授,尤其针对那些停用IRS的教授,更需要提供协助。
(5)组织或机构的资源:可以编预算购买足够的IRS系统,拟订使用IRS的奖励办法、招募“IRS专家谘询小组”并给予表扬,安排IRS研习之培训事宜等。
(6)时间上的资源:根据时间的长短来规划推动IRS的短期计画、中程计画、与长程计画。
5 结论
历来在实施IRS的成果发表会中,众人所提出来的实施心得大致上都是肯定的,如刘子键、朱庆琪在中央大学的实施经验(2006)即是代表性的例子,而IRS环境中的学习参与度、学习动机、与学业成就的提升则成了众所关注的焦点,这乃是不争的事实。林姿岑(2010)甚至还发现在小学阶段使用IRS会有更多的优势,诸如:学生注意力集中、师生互动增加、学习成效提高、学生乐于发表、上课气氛融洽、学习动机提升、教学效率提高等。
而另一方面,对于IRS在实务上的建议,一般以中小学为主的研究中,则难有系统化宏观的视野来论述。因此,本文以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Bhola教授所提出来的CLER推广模式为出发点,深入探讨这个本质上具有创新性之IRS系统在实施时,该如何从脉络(C)、连结(L)、环境(E)、与资源(R)的层面来突破。这些建议与论述不只是对中兴大学的IRS实施现况有强烈的针对性,其实对其它公立与私立的大学在推广IRS系统时,也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展望未来IRS的推广时所不容忽视的。
[1] 刘子键、朱庆琪(2006).IRS融入教学之应用与经验分享,23-Sep-2006.中央大学创新育成中心与IRS之应用的成果发表会,台湾,中央大学.
[2] 苏薇蓉(2010).IRS即时反馈系统融入五年级数学领域教学之研究 – 以小数概念为例(未出版之硕士论文).屏东教育大学,屏东县.
[3] 林姿岑(2010).IRS即时反馈系统应用于台湾小学数学教学之行动研究(未出版之硕士论文).铭传大学,台北市.
[4] 网奕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日期).IRS互动教学实时反馈系统研习讲义。引自: http://www.hres.chc.edu.tw/eclass/eclassweb/970220/irs.doc
[5] Bhola, H. S. (1988). The CLER model of innovation diffusion, planed change, and development: A conceptual update and applications. Knowledge in Society: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Knowledge Transfer, 1, 55-66.
[6] Bhola, H. S. (1976). Institutional approaches to innovation and change (II): The configurational perspective on institution building.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D122454).
[7] Burnstein, R. A., & Lederman, L. M. (2001). Using wireless keypads in lecture classes. The Physics Teacher, 39, 9-11.
[8]Chu, H. H., Lu, T. J., Wann, J. W. (2009). The impact of the use of IRS to students' satisfaction on teaching qualit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 Science and Innovation: Competing through Service in Global Market. August 11-12, 2009, Taipei, Taiwan. (ICSSI 2009).
[9] Horowitz, H. M. (1988). Student response systems: Interactivity in a classroom environment. IBM Corporate Education Center.
[10] Rogers, E M. (1995).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4th ed.). New York: Free Press.
[11] Siau, K., Sheng, H., & Nah, F. F. H. (2006). Use of a classroom response system to enhance classroom interactivity. IEEE Transactions on Education, 49(3), 398-403.
[12] Slain, D., Abate, M., Hodges, B. M., Stamatakis, M. K., & Wolak, S. (2004). An interactive response system to promote active learning in the doctor of pharmacy curriculum. Americ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Education. 68(5), 1-5.
[13] Woolfolk, A. (2007).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0th ed.).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蔡文荣,中兴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所副教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学系统科技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