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防震减灾为抓手落实农民工随迁子女生命教育

2012-04-24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杨行中学王文华

海峡科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科普知识防震减灾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杨行中学 王文华



以防震减灾为抓手落实农民工随迁子女生命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杨行中学 王文华

鉴于生命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以我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课堂中、校园内、街区里等层面的开展与实施,来落实学生生命教育的过程。

防震减灾 学生 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在生命活动中进行教育,是通过生命活动进行教育,是为了生命而进行教育。以教育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让青少年认识生命和珍惜生命成为这一活动的重中之重。

开展生命教育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让学生认识生命,懂得生命,珍爱生命。我校也开展了多样的生命教育形式,如:认识毒品,交通法规,防震减灾等方面的生命教育。由于我校是上海市地震科普特色学校,因此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是我们学校生命教育中的一个常规项目。

农民工子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因为他们正处于于接受教育和发育身体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能否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对于稳定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我校,农民工随迁子女和本地学生生活在同样的环境,接受着同样的教育,但是无论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心理上还是有着一定的差异。

有些农民工随迁子女学生行为偏差,敌视社会,漠视生命,有着很大的因素是在于对于他们生命教育的缺乏和不重视。因此,校园里开展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生命教育科普知识普及,对学生明确生命的可贵、提升人格的尊严、凸显人本的价值、注重抗力的增强等方面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目前我们学校大约有一半左右是农民工随迁子女,其中也有不少同学来自四川、贵州、河南、河北等地,这些学生中也有一些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失去了自己的朋友和亲人,这场浩劫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了地震的可怕,以及面对它时的无能为力。

中国是地震多发地区,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惨痛经历已经给了很多人深痛彻骨的回忆,又一次唤起了中国人民即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时隔34年的悲痛。虽然上海地震发生概率相对较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没有防震减灾的忧患意识,古语有云:居安思危。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的惨剧恰恰给了我们一个警示,也更深切地让我们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本着对生命教育的任重道远,我校在学生中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的科普知识,提高农民工随迁子女学生防震减灾意识,从课堂,校园乃至街道小区等范围各个方面渗透普及,具体做法如下:

1 依托课堂教学,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在地理、生命科学等科目中,适当的加入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如日本一课中的介绍,说到日本近现代发生的一些地震,日本人防震减灾的方法,又如海陆的变迁一课中了解地震集中高发的地区,地震产生的原因等方面来了解地震。

我校开设了防震减灾拓展课,每个学期向各个年级的学生介绍地震方面的知识,地震发生的原因,地震的大小,国内外著名的大地震,同时介绍地震后自救互救等等科普内容,并随时向学生介绍世界各地实时发生的地震,同时为配合拓展课教学,编写了符合我校学生学情的校本教材,让学生更透彻的了解地震。

2 开展校园防震减灾活动,加深学生防震减灾意识

单纯的课本知识其实并不能满足防震减灾生命教育的深化,还需要从感官上、行动上进一步体验。

我校从2007年起,与宝山区地震局联合建立了校园防震减灾的鹦鹉观测房(见图1),配备了相应的观测仪,常年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实际了解地震发生前动物的反应。2011年更是从北京请来了相关的专家和老师,安装了一套新型的防震减灾设备(见图2),指导学生进行鹦鹉喂养、电脑数据采集等工作。每学期组织不定期举行防震减灾演习活动,模拟地震来临时的状况,让学生身历其境的感受地震发生时候的紧张,并且组织迅速撤离活动。

图1 饲养的鹦鹉

图2 地震记录仪

每学期组织学生出一期关于地震科普知识的黑板报评比、地震科普小论文等竞赛,每年5月12日进行校园科普宣传工作,观看地震影片,纪录片等,并建立校园防震科普网站,有专人定期维护和更新网站内容,扩大影响面,提升学生对地震的认知。

3 进行社区街道科普宣传活动,扩大影响力

我校除了在5月12日在学校内进行宣传活动外,每年暑假的7月28日,与宝山区地震局联合行动,组织学生在街道社区等人群相对流动比较大的地区,向周围居民进行地震科普活动的宣传和介绍。教师和学生一起制作了有关于地震的科普宣传报,到目前为止已经有约5年历史了,成为我校一项生命教育常规活动,在周围地区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并致力于将防震减灾变成一种全民意识。

课堂、校园、街区三个层面的扩展,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融入到校园生命教育中,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生命意识。

这几年来,我校在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获得了较大的反响,地震科普网站和地震监测房也在区县内有较高的知名度。

当然,我们做的这些对于生命教育来说还远远不够,防震减灾只是生命教育的一个部分,是让学生树立生命教育意识的一个抓手,通过防震减灾,认识生命教育。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生命教育的意识,笔者认为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亲历现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多组织学生参观地震展览馆,发生地如汶川地震区遗址,或者是其他生命教育相关的校外活动,甚至可以组织学生作为志愿者参加保护生命珍爱生命的活动,让学生能亲眼目睹,亲身感受,亲自去体验生命的重要和可贵。

(2)深化演习。由于某些因素,相对而言校园演习活动相对较为简单,笔者认为可以开设相关的医疗救护学习班,设立相关的课程,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一点简易的医疗操作,如:包扎、止血、人工呼吸、心脏复苏等紧急医疗手法。向学生普及常用的医疗救助知识。也可以成立学生的医疗救护小组,深化演习方式。

(3)借鉴国外。不少学校现有的课程教材中生命教育的内容比较单一,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针对性、指导性尚不明确;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缺乏有效的操作性指导;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对青少年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发展的理解和指导存在观念上的误区;对生命教育资源缺乏系统有机的整合。我们也可以借鉴在这方面做的相对较好的国外生命教育的内容,如日本在防震减灾方面的生命教育,加快学校教育的改革,从生理、心理和伦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善待生命,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4)教师队伍。生命教育其实不仅仅是对学生而言,对教师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生命教育不仅是学生的教育也是老师的学习。教师队伍中可能也有个别的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存在着蔑视和不尊重,因此完善教师的人格,加强教师队伍的生命教育也是我们需要的。建立一支有着生命教育意识的教师队伍也是生命教育的一个方面。一支有着生命教育使命感的教师队伍,才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保证。

(5)心理教育。汶川地震后,不少专家前往灾区为了重建孩子们的健康心理进行心理援助。可见,心理教育对生命教育而言的重要性。强健的体魄是需要的,而完善的人格更是重要的。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学生也要适时的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和教育。

⑹家庭社会。当然,光有教师,学校进行生命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密切的配合,共同参与。生命教育是整个社会的合力。我国的生命教育尚处于萌芽阶段,组织学生、家长、社会人士共同参与我们的生命教育活动中进行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家庭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动学校生命教育的发展。

如果说第一代的农民工进城的目的只是为了赚钱讨生活,那么对于他们的子女来说,有着更高的理想和追求,而这个城市对他们的接纳度,他们在这个城市的存在感,以及在城市能否立足能否被容纳,更是他们在意的方面。

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学生珍爱生命,更要启发学生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是告诉学生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学生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

[1] 何仁富.生命教育引论[M].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

[2] 朱永新.灾后,教育需要做什么[EB/OL].新华网

[3] 冯建军.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06(21).

[4] 李晓东.关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

[5] 杨润勇.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政策及其执行中的问题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6(8).

王文华,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杨行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科普知识防震减灾
防震演练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单导线防震锤复位装置方案设计
家庭防震
首尔七成房子不防震
科普知识
科普知识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
减灾就是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