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语咖啡(21):从翻译角度看母语干扰与日语象声词的意会与言传

2012-04-24淮海工学院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2年7期
关键词:词类母语日语

淮海工学院 赵 平 吴 琴

插图:浦田千晶

以上三个句子摘自一些翻译作品,均被作为“不影响原意的前提下不译”的标准范例。三个象声词「ぺろぺろ」「ざわざわ」「ガタガタ」,都在译文中被刻意省略,理由是:第一句中的“吞”字已经充分道出了原意,如再加上“叭嗒叭嗒”,就会令人感到多余;第二句中的「ざわざわ」也不必非要译成“寒噤”,因为“寒噤得起鸡皮疙瘩”会使文字有失凝练;第三句中的「ガタガタ壊れていった」译成“破灭了”,既忠实地再现了原文又节省了笔墨。

有趣的是,这三个句子与被当作标准范例的译句,作为理解母语干扰的实例,同样十分典型。

语言之间的翻译自古有之。人类将动物的鸣叫声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解释、模仿自然天籁音声创作的象声词,可视作最原始的“翻译”。《隋书》第一次使用了“翻译”这个说法。国内对于翻译的定义可谓五花八门,其中最有名的翻译理论当数严复的“信·达·雅”论,对它的争论至今仍在延续。支持的人认为该论是翻译理论的巅峰,反对的人感叹那是难以达到的境地。不过,吉林大学宿久高教授在《日语文学作品听读与赏析》(外研社)中的一段论述颇显见地:

“从狭义上讲,翻译是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过渡,是一种‘语言’的嫁接和置换。它的目的是要找出不同语言体系中的、不同文字的、准确的对应关系。但是,从广义上说,作为‘文化载体’的翻译,决不是一种简单的、单纯的语言转换和置换现象,而是一种具有社会性与文化性的行为,是一种‘内部’与‘外部’的、异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是译者对异文化的理解与解释。”

象声词的把握与翻译的准确与否,较之于其他词类,与“译者对异文化的理解与解释”有着更为复杂的交织,跟“母语干扰”更是难解难分。

例如,亚马逊热带丛林中有一个民族,其语言中与颜色相关的词汇,除黑、白两色以外,只有红、绿、蓝三种,结果该民族必须经过特殊训练才能识别紫、黄色、粉红、浅蓝等色彩。这是母语干扰的一种典型事例。

与之类似的典型事例是: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方言中不存在[n]和[l]的区别,把“南”和“兰”都发音作[nan]或[lan],把“南方”说成“兰方”、“蓝天”说成“南天”对部分南方人来说毫无差异。因此,在学习日语时,五十音「ナ」段和「ラ」段假名的发音就成了这些地区的人的第一道难关。由于“「ナ」「ラ」不分”存在于日语学习的初期阶段,故日语教学与研究者对此重视有加,而象声词的母语干扰来自日语学习的中、高阶段,因此反倒容易被轻视。

现代汉语中模仿自然界音声的象声词所剩无几,而日语象声词仍然活跃在日常会话、漫画、影视、文学创作等领域。但是到了历史学、哲学、政治学、语学等学习或研究的“高级”阶段,日语象声词因倾向于“感性”和“直觉”,被看作非正式的口语体,虽有栩栩如生的“描述”作用,却难登“论文用语”的大雅之堂。这些因素加上母语干扰的影响,让不少日语学习者很难意识到日语象声词在语言表述中的重要性,在翻译过程中也会理所当然地一带而过,甚至将其跟“不影响原意的前提下不译”的理论挂上钩。日语文学作品的翻译中,这类因意识偏差和母语干扰造成的“不译”现象比比皆是,屡见不鲜。

但是,正如汉语中大量由象声词衍变而来的词类不容忽视一样,日语象声词在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过渡”中,也绝不能当作可有可无的存在。通过“日语咖啡(18)”和“日语咖啡(19)”的分析我们已经得知,日语象声词翻译成汉语时,往往难与汉语象声词对应,如果不吃透原意并准确地换成描述性词类,极易导致有意无意的漏译。

至此,我们可以回头分析本文开头那三个例句中象声词的“不译”手法存在的问题了。

首先,第一例句的「ぺろぺろ」,在文中表现的是“用舌头舔”的模样(状态)。同为描述“舔”的象声词,还有「ぺろっ」和「ぺろり」。不过,后两者表示的是“用舌头舔一下”的意思。如:

(4) アイスクリームをぺろっ(ぺろり)と食べちゃいました。/一口吃掉了冰激淋。

「ぺろぺろ」表示的则是“用舌头不断地舔”的意思。如:

(5) アイスクリームをぺろぺろと食べています。/一口接一口地吃着冰激淋。

因此,例2译作“听到那种娇滴滴的声音,身上噌噌地/一个劲儿地/一阵一阵地起鸡皮疙瘩”,方能接近原意。

从“寒噤得起鸡皮疙瘩”这个佶屈聱牙的陈述也可看出,母语干扰甚至影响到了译者的汉语句式。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就能清楚地认识到象声词在日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母语干扰对我们学习、理解、运用、翻译异国语言时带来的挚肘。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克服母语干扰,准确地去理解和把握日语象声词呢?这里有必要简略地介绍一下笔者的经验。

首先,要端正对象声词的认识,绝不能因为其难登论述文等“大雅之堂”而掉以轻心。要把学习象声词作为提高日语水平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意识地去背诵并尽可能多地使用象声词。

以下作为结束语,附上笔者创作的一段有关象声词小知识的趣味对话,各位同好在一读之后,不妨尝试着翻译成汉语,看看怎样才能准确表达出其中象声词的含义。

オノマトペの話

B:どんな詩?聞かせてください。

B:それはいいですね。

B:もったいない。

B:そう言えば、私もよく創作してるんですよ。

B:キラキラ…。

A:何が起こってるんだ?

B:カラカラ…。

A:死にそうだな。

B:ムラムラ…。

A:おかしい!

B:タラタラ、バラバラ…。

B:血液はサラサラ流れていました。

猜你喜欢

词类母语日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母语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用词类活用法扩充词汇量
基于语料库“隐秘”的词类标注初步探究
从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
母语
基于“字本位”理论再谈汉语词类问题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