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建筑工程经济
2012-04-23韩清波
韩清波
摘要:本文从建筑产品的流通和消费出发,研究了建筑工程的经济评价策略。本文对建筑工程经济的思考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建筑工程经济;质量控制;流通;消费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建筑生产社会化是建筑生产的发展方向,其具体表现为生产集中化、生产专业化和生产联合化。对建筑产品和建筑生产的研究应该结合建筑行业的发展特点开展,其理论研究也必然会对建筑企业的组织模式及其运行机制产生深远的影响。
建筑业是物质生产部门:(1)具有区别于其他部门的技术经济特点。(2)专门生产同类产品,即指产品的用途相同,或使原材料相同,或者生产工艺过程性质相同。(3)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生产技术基础以及固定工人数量。同时建筑业还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1)建筑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重要地位,能为社会创造新价值,为国家增加积累。(2)建筑业为全社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最终建筑产品。(3)建筑业是工业和其他产业的重要市场。(4)建筑业是劳动就业的重要部门,可容纳大量的就业人员。(5)开拓国际建筑市场,为国家赚取外汇。
建筑生产社会化是建筑生产的发展方向, 是应该重点研究的内容。生产社会化是指分散的个体生产转变为集中的、大规模的社会生产的过程。它开始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特别是机器大工业的出现加速了这一过程。生产社会化具体表现为生产集中化、生产专业化和生产联合化。
建筑生产集中化的主要表现, 一是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二是大型企业所完成的产值占整个建筑业产值的比重的增大。建筑生产专业化表现在设计专业化、施工专业化、构配件生产专业化和项目管理专业化等等。建筑生产联合化包括施工联合、设计联合以及设计与施工联合等等。其中, 设计与施工联合并不是回归到设计、施工不分的历史状态, 而是在设计专业化和施工专业化都已经充分发展的
基础上, 将设计与施工重新结合。
建筑经济学科和其它部门经济学一样, 需要根据经济的发展和建筑业的发展, 不断丰富和拓展学科内容, 发展学科理论。对建筑产品和建筑生产的研究工作, 应该结合建筑行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特点开展, 它必然会对建筑业企业的组织模式及其运行机制产生深远的影响。
1、建筑产品的流通和消费
建筑产品在流通中不断变换其形态, 既实现其使用价值, 也实现其交换价值和收益价值。流通的形式包括出售和租赁两种。研究建筑产品的流通, 首先要掌握建筑产品流通的特点, 比如: 流通的区域性, 即建筑产品生产和流通的地点一致; 流通的分解性, 即同一建筑产品的不同组成部分可以通过不同的流通形式实现流通; 流通的反复性, 即建筑产品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可以多次转移等等。对消费的研究, 首先体现在对建筑产品消费特点的研究上, 比如: 消费的
长期性; 消费的普遍性, 即任何人都要消费不止一种建筑产品, 人类的绝大部分活动都要消费建筑产品; 消费的公共性, 即相当多的建筑产品是以全体消费者为对象, 对消费者没有选择和限制。等等。
另外, 对于影响建筑产品消费的因素的研究, 应该包括对建筑产品价格、居民收入变化等等的研究。在建筑产品消费的问题上,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研究, 就是建筑产品的消费效益。消费效益是指在使用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建筑产品期间, 使用者实际接受到的功能与建筑产品所具有的或者应该发挥的功能之间的比率。人们消费一定的建筑产品能否取得最大的消费效益, 与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密切相关。如何提高建筑产品的消费效益, 是一个值得重视并研究的课题。这里面主要考虑: 一个就是建筑产品使用率的高低, 比如现在很多大城市, 有些职工住宅离工作地点比较远, 这种情况下, 住宅被利用的主要是作为生存资料的功能, 而作为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第二个问题就是, 同类建筑产品之间使用的均衡性, 比如同样一问30m2 的住房, 对于新婚的无房户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而对于已经拥有l00m2 住房的三口之家来说最多是锦上添花。另外, 现有建筑产品是否与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相适应, 比如一些地方存在公共图书馆利用率偏低的现象。还有, 对建筑产品的使用是不是正确、合理, 比如随意改变房屋建筑的内部结构就可能危及整体安全性, 或者过多占用道路作为集贸市场会使道路的通行能力下降, 交通事故增加, 等等。
2、建筑工程的经济评价
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方法或理论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纲, 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实施工程项目的基础。无论是需求预测, 还是利益估算, 归根到底都是按照该经济评价方法来完成的。
建筑工程项目的评价方法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论述。狭义地说, 经济评价方法有两类: (1)对利益和费用加以比较、计算内部收益率、净现值、利益费用差及利益费用比率等。(2)因利益较难计算, 所以只计算费用而选择最低费用方案。广义地说, 评价方法则分为三种: (1)在部分价格调整的基础上按照传统的经济价格进行评价。(2)以资源的最有效利用为重点进行全面的价格调整, 按照得出的计算价格或效率价格进行评价。(3)把积累和收入的分配的问题加以考虑。按照动态的社会价格进行评价。
建筑工程经济评价方法经常使用贴现法:在建筑工程项目寿命期间所发生的利益和费用, 要按照一定的贴现率进行贴现, 变成现值之后再进行比较。这是因为, 虽然项目的利益和费用是发生在五年、十年的长时间里, 但必须现在比较利益和费用, 决定是否投资。这样, 经济分析的前提条件就是, 把将来具有不确定性的, 有时间价值差的利益和费用拉回到现在时刻来进行计算。
投资不同于消费, 其特点是在将来一定时期内继续发生投资效益的情况下, 不是只评价投资费用的高低, 而是要进行经济分析。因此, 所谓投资, 是把现在应该用于消费的一部分放弃掉, 为了增加将来的消费而把它投入到再生产中去的一种行为。建筑投资项目投资产生的未来消费, 投资者不必说, 即使是尚未出生的后代也将得以分享。所以说, 投资是联结现在和将来的纽带。总之, 为了最恰当地分配不同时间内的消费和资源, 必须引入贴现率这个概念。
综上所述,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建筑工程项目,不管是按何种标准确定都应该进行经济评价。因为将要实施的工程项目规模较大,其本身作为单独的一个项目,必须定量地加以评价。目前世界上广泛采用的经济评价方法是利益费用比较法。全部建筑工程项目都进行利益费用比较是不必要的。对于不能计算的工程项目,可用其他的定性评价方法。可行性研究是世界上普遍采用的一种研究工程项目是否可行的科学,它是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分析研究,从技术、财务、经济等方面加以评价,最终给投资决策者提供是否选择该工程项目进行投资的依据。目前我国对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十分重视,凡未做可行性研究的工程项目国家一律不予批准,尤其是从国外引进的项目。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其生存之本,只有效益提高了,企业才能得以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张宇方。 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J]. 建筑经济, 2007, (4)
(2)李静。 建筑工程项目的投标报价[J]. 当代建设, 2008, (04)
(3)任雨佳。工程项目超概算分析[J]. 中国科技信息, 2010, (03)
(4)杨玉林。浅谈建设工程项目超概算问题[J]. 山西科技, 2011, (03)